摘要:中医理论体系与西医完全不同,它从整体观念出发,强调人体内环境的平衡,通过辨证论治来调整阴阳平衡、气血流通,这与西医的局部靶向治疗形成了鲜明对比。
中医理论体系与西医完全不同,它从整体观念出发,强调人体内环境的平衡,通过辨证论治来调整阴阳平衡、气血流通,这与西医的局部靶向治疗形成了鲜明对比。
中医学认为,癌症的形成与正气不足、邪气侵袭有关,因此治疗上强调扶正祛邪。
许多癌症患者转向中医,往往是在经历了西医治疗后,希望能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或者是在西医宣告无法治愈时寻求生存希望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必须清醒认识:目前没有确切证据表明中医药单独使用能够彻底治愈癌症。
第一条心得:中医药在癌症治疗中的定位应当准确
中医药并非包治百病的"神药",在癌症治疗中,更适合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放化疗副作用、调节免疫功能、缓解症状等方面。
有研究表明,部分中药复方能够减轻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等不良反应,这点已得到临床验证。
一位胃癌晚期患者在接受化疗期间,出现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几乎无法继续治疗。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配合使用了健脾益气、养血生肝的中药方剂,症状明显缓解,得以完成全程化疗。
这不是治愈癌症,而是通过中医药手段提高了西医治疗的耐受性和完成率。
第二条心得: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才是科学选择
癌症治疗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应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
西医在肿瘤的早期发现、明确诊断、外科手术、放化疗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而中医在调整整体状态、减轻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有独特作用。
明智的做法是:早期癌症以西医规范治疗为主,中医药辅助调理;晚期癌症在积极进行姑息治疗的合理使用中医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一项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比单纯西医组高出15.4%,患者的生存期也有所延长。
这说明中西医结合可能带来比单一治疗更好的效果。
第三条心得:警惕"神效方"和夸大宣传
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各种所谓的"抗癌秘方"、"祖传验方"层出不穷。
有些甚至宣称"三月断根"、"包治百病",这些夸大宣传往往缺乏科学依据,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风险。
真正的中医强调个体化辨证施治,不存在适用于所有人的"包治方"。对于那些声称有特效的偏方,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有不少患者因迷信这些所谓"神方"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等到病情恶化再回归正规治疗时,为时已晚。
第四条心得:中药不等于无毒无害
很多人存在误区,认为中药是"天然的就是安全的"。中药也有毒性和不良反应。
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材可能导致肾脏损害;一些含有砷、汞等重金属的中药制剂长期使用可能产生蓄积性毒性。
中药与西药同用时可能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
某些活血化瘀类中药可能增强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的作用,增加出血风险;而人参、黄芪等补气药可能降低某些化疗药物的疗效。
用药安全无小事,使用中药治疗一定要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随意用药或长期服用。
第五条心得:部分中药复方确实显示出抗肿瘤潜力
虽然中医药不能替代西医治疗癌症,但现代药理学研究已证实,部分中药确实具有抑制肿瘤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作用。
黄芩素、青蒿素、三尖杉酯碱等中药有效成分已被证实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复方如黄芪、灵芝、冬虫夏草等在调节免疫功能方面也有一定作用。
这些研究为中药抗癌提供了科学依据,但仍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来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有效成分往往需要提取、纯化后才能发挥明确的抗肿瘤作用,而传统汤药的剂量和吸收可能无法达到有效浓度。
第六条心得:心理支持同样重要
癌症患者除了承受身体痛苦外,还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中医的整体观念和人文关怀,以及医患之间的充分沟通,往往能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支持和慰藉。
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治疗依从性,甚至可能影响疾病预后。
有些患者在服用中药后感觉"舒服多了",这可能是药物本身的作用,也包含了心理暗示的因素。
无论选择何种治疗方式,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建立对治疗的信心,对抗击疾病都至关重要。
中医药在癌症治疗中有其独特价值,但并非包治百病的神药。理性看待中医药,既不盲目夸大其作用,也不全盘否定其价值,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对于癌症患者及家属,最明智的选择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人情况,采取规范的西医治疗结合合理的中医药辅助治疗,走中西医结合之路。
癌症的治疗之路漫长而艰难,但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相信人类终将攻克这一难题。
1. 《中国肿瘤临床》2023年第22卷第3期,《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陈世龙,张佳艺,王红艳等著。
2.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4年第39卷第1期,《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中药复方抗肿瘤机制的研究》,李明,王伟,赵建宁等著。
3.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年第43卷第5期,《中医药在癌症患者症状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刘芳,张雪梅,孙明瑞等著。
来源:蔡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