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感谢党培养的好干部!是你们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在广安市广安区协兴法庭门口,七旬老人李大爷紧握着杨律师的双手表示感谢,眼中闪烁着久违的笑意。这个初夏,一场跨越八年的亲情守望终于迎来法治暖阳,九岁的困境儿童小张重获生活曙光——广安区法律援助中心以法治为笔、以温
爱心接力护幼苗 法治温情暖未来
——广安市广安区法律援助中心以法治之光守护困境儿童成长路
“感谢党培养的好干部!是你们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在广安市广安区协兴法庭门口,七旬老人李大爷紧握着杨律师的双手表示感谢,眼中闪烁着久违的笑意。这个初夏,一场跨越八年的亲情守望终于迎来法治暖阳,九岁的困境儿童小张重获生活曙光——广安区法律援助中心以法治为笔、以温情为墨,为困境儿童的成长之路勾勒出明亮底色。
“事实孤儿”叩响希望之门
时针拨回2017年,当同龄人还在父母膝头承欢时,两岁的小张因父母分居、离异,已随母亲寄居在外公外婆家。杳无音信的父亲因从未履行抚养义务,其身影如同断线的风筝,在小张的记忆里显得格外模糊。2020年小张的母亲意外离世,趴在外婆背上长大的小张突然就成了户口本上的“事实孤儿”。七旬老人颤抖着拿着全是孩子成长的泛黄相册,在法律援助中心泪眼婆娑地说道,“她从小就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我们实在舍不得她啊……但眼下捉襟见肘的生活……我们只有向你们求助,希望孩子的父亲能够支付抚养费,让她能够在现有环境里健康成长。”
法援团队度量亲情温度
“这不是普通的抚养费纠纷!”法援律师杨长长在翻阅案卷后拍案而起,卷宗里藏着两难命题:生父是法定监护人,但孩子与外祖父母八年相依为命的时光已筑成情感长城。法律援助办案团队没有简单启动诉讼程序,而是带着温度丈量案情,深入校园记录老师的见证,走访邻里收集八年抚养点滴,在月明星稀的夜晚倾听老人讲述祖孙情。法律援助律师在笔录中坚定地记录下孩子那句“我想永远跟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的揪心诉求。
多方聚力缝合亲情裂缝
调解室内,时针在唇枪舌剑中走过三圈。“既要守护孩子的笑脸,也要缝合亲情的裂痕”,区妇联金牌调解员廖主任道出办案真谛。法援律师铺开法律文书:“抚养未成年子女是父母的法定义务”;法官指尖轻叩案卷:“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是金科玉律”。这场历时两个月的“爱心接力赛”,随着调解协议落笔而落下帷幕:父亲不仅补缴抚养费,更主动要求保留孩子现有生活环境。而最令人动容的是,当法官问及心愿时,孩子悄悄说:“希望外公外婆身体健康,希望爸爸在外面工作顺利”,此刻,法律文书上的冰冷条款,已然化作滋润幼苗的法治甘霖。
护蕾工程播撒法治星火
“我们办理的不仅是案件,更是在稚嫩心田播撒法治的种子。”广安区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望着“青少年维权岗”的牌匾感慨。为了帮助更多的困境儿童,广安区法律援助中心正不断健全“护蕾工程”长效机制,组建家事法援专家库,推出“困境儿童档案动态管理”制度,创新“模拟家长”陪伴计划,今年以来,该中心已办理未成年人援助案件33件,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23场,用“法律+调解”双介入机制为8名困境儿童点亮希望。
暮色中的渠江静静流淌,法律援助中心的灯光依然明亮。在这里,法治温度与人间真情永远交织,为每个需要守护的童年筑起爱的港湾。
来源:川法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