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澳大利亚国防部近期因一项军事采购合同陷入舆论漩涡。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披露,国防部通过荷兰达门船厂集团订购的三艘港口拖船中,首艘已于去年12月在该集团位于中国湖南常德的造船基地完工,并于今年初运抵达尔文港。这项价值2800万澳元的合同,因牵涉中国制造环节遭到反对
澳大利亚国防部近期因一项军事采购合同陷入舆论漩涡。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披露,国防部通过荷兰达门船厂集团订购的三艘港口拖船中,首艘已于去年12月在该集团位于中国湖南常德的造船基地完工,并于今年初运抵达尔文港。这项价值2800万澳元的合同,因牵涉中国制造环节遭到反对党猛烈抨击。
根据项目文件,达门船厂去年曾向澳方承诺,拖船建造将“主要依托澳大利亚及海外既有供应链”,但未明确披露中国工厂参与生产。目前第二艘拖船计划5月前交付,第三艘将于2025年底前完成。澳国防部回应称,这些拖船虽由中国建造并在越南进行设备调试,但属于“民用船舶运营商管理”的港口支援设备,而非皇家海军现役舰艇。不过,国防部承认,在“极端紧急情况”下,军方人员可能接管操作——此类辅助船只已为澳军提供十余年后勤服务。
反对党国防事务发言人安德鲁·海斯蒂直指事件暴露工党政府“国防采购监管存在重大漏洞”。他质问国防部长理查德·马尔斯是否事先知晓生产环节涉及中国,以及是否评估过相关安全风险,并强调:“将关键军事装备生产外包至存在地缘竞争的国家,这种行为无异于将国家安全置于险境。”反对党领袖彼得·达顿更将其上升为“工党治理能力缺陷的最新例证”,呼吁彻底审查国防采购流程。
此次争议恰逢联邦大选前夕。民调显示,现任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支持率攀升至11个月新高,工党有望以微弱优势连任。分析人士指出,尽管反对党试图将此事炒作成“国家安全危机”,但选民更关注经济与民生议题。不过,国防工业本土化议题或成为选举后期辩论焦点——此前澳政府已推动多项军备项目在国内生产,此次事件无疑为相关政策蒙上阴影。
目前,国防部尚未就是否追加安全审查作出回应,仅重申所有采购均符合现行法规。随着5月3日大选临近,这场围绕“中国制造”拖船的风波,或将进一步撕裂澳政坛对华政策立场。
来源:台海怒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