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省都在尽力推进HPV疫苗惠民政策,问题在于各地的做法不均衡,可能带来新的健康不公平。”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应晓华在北京大学近日主办的2025年世界免疫周主题研讨会上说。
作者 实习记者
“多省都在尽力推进HPV疫苗惠民政策,问题在于各地的做法不均衡,可能带来新的健康不公平。”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应晓华在北京大学近日主办的2025年世界免疫周主题研讨会上说。
据统计,自2022年起,中国已有17个省份开展了省级民生项目,为以14周岁初一女生为主的适龄女孩,免费接种预防宫颈癌的国产二价HPV疫苗。
不过目前仍有45%的中西部省份与东三省未开展该项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宫颈癌诊疗指南(2022)》显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子宫颈癌死亡病例约为东部地区的两倍。
包括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南方科技大学公共卫⽣应急管理研究中⼼主任冯子健在内的多名专家认为,实行国家免疫规划,才能保证不同地区的孩子都能公平地获得预防接种服务。
世界卫生组织194个成员国中,已经有149个国家将HPV疫苗纳入免疫规划,适龄女性可免费接种。中国尚不在此列。
4月22日,国家疾控局卫生免疫司副司长李筱翠介绍,今后将重点推动动态调整国家免疫规划策略,逐步优化调整现行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程序。
每年4月的最后一周是世界免疫周。2025年度的主题是,“人人享有免疫服务,我们可以做到”。
最应接种的青少年女性接种率最低
“起初我国很多HPV疫苗都用在了大年龄人群,而不是我们优先推荐的青少年女性。”在北京大学主办的2025年世界免疫周主题研讨会上,一位疾控系统权威专家介绍,青少年女性接种HPV疫苗,最具有宫颈癌防治的成本效益,目前我国所有年龄段的女性HPV疫苗覆盖率均不高,9-14岁女孩的接种率更低,这是HPV疫苗作为非免疫规划疫苗的现实困境。
HPV,即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的常见病毒。持续感染14种高危型HPV病毒,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而接种HPV疫苗可预防至少70%的宫颈癌。
宫颈癌是人类首次有望消除的癌症。2020年,世卫组织提出要加速消除宫颈癌,实施“90-70-90”计划。其中第一个“90”指,2030年90%的女孩要在15岁之前完成HPV疫苗接种。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副主任余文周牵头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2017年至2022年间,9岁—45岁的中国女性HPV疫苗一剂次接种率从0.01%增至10.15%。2022年,中国29岁—39岁各年龄组的女性接种率在12.49%—14.02%,然而,9岁—14岁少女的总体接种率仅有4%。
9岁—14岁,是世卫组织推荐优先接种HPV疫苗的年龄。上述疾控权威专家介绍:“一方面,该年龄段的女孩大多尚未发生性行为,在首次感染HPV之前完成接种可获得更理想的预防效果。另一方面,她们的免疫反应更强,仅接种2剂次,即可产生足够的抗体保护水平,减少了免疫成本的同时,也能提高接种依从性。”
国家癌症中心曾经推算,若对14岁女孩进行两剂次常规接种,2022年—2122年一百年间,将避免445—653万例宫颈癌患者发病,节省的社会成本高达985.66亿—1432.21亿元。投入的每1元,都能为社会带来7元—14元的收益。
17省省级财政出资让女孩免费接种
2022年初,广东、福建、海南三省开始主动开展适龄女生HPV疫苗免费接种项目。
这几个省份的政策具有几个共同特点:在接种人群上,都是指具有该省学籍的、新升入初一的13至14周岁女生,且此前并未接种过HPV疫苗;接种的原则都是“知情同意,自愿免费”;也都采用国产二价HPV疫苗,经费都来自省财政,不需要接种人负担任何费用;这些项目也都在该省当年的省级“为民办实事”或“民生实事”事项中。
三省首年的成绩单很亮眼。2022年,通过民生项目免费接种HPV疫苗的适龄女生,广东有65.6万名,福建有28万名,海南有7.8万名,接种率均超过80%。
此后,该民生项目蔓延到其他省份。从2022年下半年到2024年,重庆、西藏、江苏、江西、浙江、山东、湖北、广西等8个省市陆续加入队伍。2025年开年仅4个月,又有四川、宁夏、甘肃、安徽、北京、云南等6个省市宣布实施,正在实施该民生项目的省份数量达17个。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各省的项目至少已经覆盖了全国约40%的13岁—14岁适龄女孩,每年惠及约400万人。
在实践中,各省通常与地方分担支出责任。比如广东省设立了省级财政专项资金,2022年至2024年的项目共有6.14亿元拨款,用于补贴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和珠三角财力薄弱地区,其余地区需当地财政自行承担。福建省级财政则根据各市县的财力状况等因素,对其进行分档补助。2025年湖北决定,HPV疫苗采购和储运费由省疾控局统筹部门预算资金承担,疫苗接种服务费由市、县承担;而安徽拟采用省和市、县财政5:5比例承担。
应晓华介绍,免费提供是最常见的HPV疫苗惠民政策模式,大约有42%的省份采用。还有10%的省份采用了定额补贴的模式,比如重庆和甘肃。
2025年,甘肃准备为10万名适龄女童接种HPV疫苗,每人定额补助180元,可自主选择接种国产二价或进口二价、四价、九价疫苗,超额部分自付。
应晓华介绍,“还有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的模式,比如浙江省和贵州省。2018至2019年左右地方曾进行过积极探索,但对于医保资金是否可以用于预防性的公共卫生支出,不同部门有不同意见。自2020年之后探索这种模式的地方就少了。另外,一些低资源地区还会基于捐赠项目向居民免费提供国产二价HPV疫苗。”
部分省未免费原因:财政压力、避免攀比
据经济观察报统计,目前还有14个省份未实行适龄女生HPV疫苗免费接种项目。包括东部的河北、上海、天津,中部的山西、河南、湖南,西部的内蒙古、陕西、青海、新疆、贵州,东北的黑龙江、吉林、辽宁。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宫颈癌诊疗指南(2022)》显示,我国子宫颈癌死亡分布情况总体上农村略高于城市,中西部地区约为东部地区的两倍。
“宫颈癌的疾病负担本就存在地区不平等的情况。各地不同的政策探索,会不会导致新的健康不公平?”应晓华对此有些担忧。
有些省份曾披露过暂不出台相关政策的原因。2021年8月,河南省卫健委表示,“目前主要困难是免费接种疫苗所需资金较大,财政保障难度大”。该省当时测算,若为9岁—14岁的445万名女童全部接种国产二价HPV疫苗,费用将达31亿。
吉林省卫健委于2023年6月称,该省政府要求出台民生政策时要“瞻前顾后”,吉林省财政厅咨询得知黑龙江、辽宁两省均暂不考虑相关政策,“为保持区域内政策的均衡性,避免引发攀比和不平衡”,建议暂不研究出台省级政策。
部分专家建议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HPV疫苗以民生项目的形式展开,是否能够稳定持久?”上述疾控研究人员说道。她认为,各省民生项目需要定期申请财政补贴,持续和稳定的资金投入存在挑战,这可能也影响疫苗接种相关指标的制定。
此外,也有多个连续数年开展该项目的省份,接种率呈下滑趋势。经济观察报获取的一份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福建的报告接种率分别是80.37%、74.81%、73.24%,海南接种两剂的接种率分别是109%、103%、92%,西藏三年来的报告接种率是94.07%、62.19%、46.12%。
“只有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才能保证不论穷富、不论地区发展条件,让每个孩子都能公平地获得免疫。”冯子健说。多名专家共同认为,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可以形成固定的接种策略,有固定的资金保障,保障这项公共卫生服务的可持续性和可及性。
2007年起,我国的免疫规划一直维持着“十四苗防十五病”的格局。十几年间,免疫规划疫苗种类再未实质扩充。
冯子健认为,应当建立一个把新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机制,让国家免疫规划咨询委员会能够有序地审议相关建议,适时扩充免疫规划。
国际经验也值得参考。冯子健介绍道:“在国外很多国家,一旦某个新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成本效益有最新证据支持,相关职能部门就会启动相应论证程序。这一点,我们也要加快完善。”
4月22日,国家疾控局卫生免疫司副司长李筱翠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后疾控中心将重点推动动态调整国家免疫规划策略,逐步对现行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程序进行优化调整,“目前我们正在加紧开展相关调研、论证和研究工作。”
来源: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