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交友,仍需警惕“桃色陷阱”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5 13:37 3

摘要:近日,央视《财经调查》曝光了多款交友软件暗藏色情产业链。这些所谓的聊天交友软件通过聊天和视频的方式吸引男性用户充值,实则暗藏色情语聊、撮合卖淫嫖娼等桃色陷阱,这些行为无疑触犯了法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卖淫嫖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社交媒体普及流行的今天,线上交友已经成了不少人结交新朋友、扩大社交圈的社交选择。然而,哪里有江湖,哪里就有不法之徒精心编织的陷阱。

近日,央视《财经调查》曝光了多款交友软件暗藏色情产业链。这些所谓的聊天交友软件通过聊天和视频的方式吸引男性用户充值,实则暗藏色情语聊、撮合卖淫嫖娼等桃色陷阱,这些行为无疑触犯了法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卖淫嫖娼、传播淫秽物品、组织播放淫秽音像、进行淫秽表演,以及为以上行为提供条件的,均属于违法行为。

网络图片

聊天交友软件竟沦为网络色情产业的“帮凶”,值得警惕,更值得追问。

交友平台的“隐匿伪装”

有些交友软件把私密聊天室变成了虚拟的红灯区。如“音对”APP的“HT”语聊厅,俨然成为了色情服务的叫卖场。语聊房里的游戏项目明码标价,主播介绍游戏项目“有荤有素”,“素”是正常的才艺展示,“荤”指的是色情语聊服务。除此之外,男性消费者还可以花钱邀请女主播脱离平台,私下进行大尺度视频聊天,甚至可以相约线下进行性交易。

这些平台的操作者深谙监管规则的漏洞,将不良内容包装成合法产品形态,如通过设置“仅限异性付费聊天”的规则,巧妙地将色情服务伪装成“知识付费”项目,借助虚拟礼物打赏机制,把色情暗示粉饰为“个性化互动服务”。以私密房间规避内容审查,冠以保护用户隐私之名,用“线下自由约见”规避平台责任,从而促成线下色情交易。

交友软件本质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社交互动,以满足情感交流、建立人际关系和寻找伴侣的需求。然而,这些聊天交友软件却堂而皇之地背离了初衷,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是对用户的极端不负责任,也是对法律的无视和践踏。

“双向收割”模式牟取“桃色交易”暴利

交友软件“擦边”,愿意趟这浑水,实则因暴利的驱使。据某平台项目经理称,其利润率能达到300%至3000%。而线上擦边并不能让男性用户刷这么多钱,想获取更多利润必须将用户引到线下进行黄色交易。

互联网平台下的“桃色交易”可谓暗藏着精心策划的剥削系统。据了解,平台“聊天员”的招募是通过一些主流社交平台传播,某些帖子讲述“月入十万”的励志故事为诱饵,吸引宝妈、女大学生、待业女青年等群体加入,实质是在为色情行业输送新血。“聊天员”这一职业的兴起,折射出网络色情产业的组织化趋势,其“群主—师父—徒弟”的架构与很多知识付费项目类似,但引流进此“私域”却别有用心。平台为“聊天员”提供流量入口和支付通道,抽取高额佣金,通过培训“聊天员”成为他们招揽生意的情感劳工。师父带领“聊天员”学员从头像昵称包装到情绪调动,从欲擒故纵到直接索要礼物,形成标准化的情色的服务操作流程。而男性用户在充值、打赏过程中极易陷入“斯金纳箱”式行为,“聊天员”给予的情绪价值让男性用户直接“上头”,最终步入消费陷阱。

可见,无论是“女性聊天员”还是“男性消费者”,都是这些平台共同榨取的对象,如此双向互动的剥削体系在互联网中形成了闭环产业链,其危害性呈裂变增长。

有社交软件的项目经理声称,涉黄交友软件最重要的是“砸人、砸渠道”。言外之意就是要多招“聊天员”,还要启用机器人回复,让量跑起来,诱惑更多男性用户消费。对此,男性用户一定要提高警惕,莫交付了真心,得到的是痛心。女性朋友也要擦亮眼睛,不要被那些以招募聊天员为幌子,“居家兼职挣钱”“90后宝妈靠陪聊还清14万负债,成功上岸了”等虚假励志故事励志美梦所迷惑,切勿以身试法,以免误入歧途。

严查严打严管,撕下色情的“伪装外衣”

网络色情问题由来已久,APP应用软件涉黄也屡见报端。如何规范网络产品,减少监管漏洞,成为网络治理的新命题。

据报道,知情人张先生曾向平台进行举报,提供了很多关于“HT”的语聊厅涉黄服务的证据,但平台根本不予理睬。而且,如果不是很多消费者反映,这些网络中违法的交友软件也很难被发现。很显然,交友软件、运营平台的主体责任的缺失,为色情的网络交易和裂变大开了方便之门。

斩断涉黄产业链背后的利益链条,绝非朝夕之功,需要久久发力。要清除应用软件中的这些“害群之马”,首先,社交APP网络平台自身要积极承担起应尽的平台责任,严格内容生产,建立实施全流程审核机制。应用商店也应该成为社交软件下载源头的“守门人”,压实主体责任,建立完善上架审核、日常管理、应急处置等管理制度,不能因为获利而放水,对于用户投诉要积极响应处置。相关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要主动出击,及时掌握网络色情呈现的新特点,采用新的先进的技术手段,撕下涉黄平台的“伪装外衣”,及时应对快速迭代的互联网灰色产业,依法追究行为人的责任,提高违法犯罪成本。广大用户和网民也应当提高警惕,拒绝诱惑,积极监督,及时举报涉黄线索,形成社会共治氛围。

扑灭网络色情交易的嚣张气焰,维护网络清朗空间,需要法治的利剑、平台的履责、部门的监管、用户的自觉行为形成共治合力。只有时刻以“治未病”的态度审视互联网技术下的伦理反常,才能有效遏制各类网络乱象的滋生滋长。

(文/千寻)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片、视频、音频、文字等)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客观理性分享观点,无不良引导,请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来源:学习大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