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法院开展世界知识产权日主题宣传活动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5 14:14 2

摘要:在“4·26” 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4月23日,省法院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公开开庭审理一起著作权侵权纠纷案,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并就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开展座谈。全国人大代表李鸿彬,省人大代表马青、谢臻、郑钢,省政协委员何方以及省委宣传部版权管理部门负责人袁

在“4·26” 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4月23日,省法院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公开开庭审理一起著作权侵权纠纷案,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并就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开展座谈。全国人大代表李鸿彬,省人大代表马青、谢臻、郑钢,省政协委员何方以及省委宣传部版权管理部门负责人袁学术应邀参加。

当日上午9点15分,一场涉爆款影视剧“长短视频”之争的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二审开庭。庭审中,各方当事人在法庭的主持下,围绕短视频平台的行为是否构成帮助侵权展开辩论,整场庭审持续了两个小时,气氛严肃、辩论激烈、层次分明、过程流畅。

10点40分,新闻发布会召开,人民日报、法治日报、新华日报、省广电总台、现代快报等多家全国及省级媒体代表参加。省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汤茂仁通报了2024年江苏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省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吕娜发布典型案例。去年全年,江苏法院共审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37445件,审结32097件。新收民事一审案件中著作权、商标权纠纷仍占较大比例,新收刑事一审案件增多。涉及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案件不断涌现,高判赔额案件数量持续增长,审判质效指标稳中有升。本次发布的案例聚焦知识产权审判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涉及人工智能、半导体、游戏、医药等多个新兴产业,包含了民事、行政、刑事三类案件,充分彰显江苏法院积极发挥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机制优势,以高效全面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决心和力度。

发布会后,省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副庭长曹美娟、三级高级法官刘莉分别就江苏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呈现的新趋势、新变化,以及典型案例的裁判思路和意义等问题接受了媒体采访。

随后,省法院组织开展代表委员座谈会,省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汤茂仁、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吕娜、办公室主任陈飞翔、知识产权审判庭副庭长袁滔参加座谈。

会上,代表委员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围绕参加的活动发表感想,并对江苏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建言献策。汤茂仁专委对代表委员长期以来对江苏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的关心与支持表示感谢,表示将对意见建议逐条梳理、认真吸纳、抓好落实,江苏法院将持续推进最严格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以高质量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

李鸿彬

全国人大代表

南京外国语学校副校长、中学正高级物理教师

近年来,新技术、新业态带来了新问题、新挑战,今天的公开庭审向社会展示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审判队伍,彰显了江苏法院持续探索新领域裁判规则、打造示范性引领性典型案例的决心。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让侵犯知识产权、隐私权、名誉权等侵权行为的数量及形式增多,建议江苏法院加大对互联网领域侵权行为的规制力度,推动营造风清气正的互联网环境。

马 青

省人大代表

南京广电集团融媒新闻中心主持人

随着法律法规的健全、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公民法治意识的提高,文化产业与知识产权的关系也愈发紧密。文化从业者通常都具备一定的知识产权法律意识,但对合理使用、法定许可、职务作品等概念和规定还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建议江苏法院持续加强与文化产业从业者的交流,强化普法宣传教育,引导从业者了解法律风险,从源头减少纠纷。

谢 臻

省人大代表

南京报业传媒集团编委、融媒体政务舆情研究院主任

在碎片化信息时代,短视频对长视频的冲击是巨大的,长视频著作权权利人的权益常常受到侵犯,让权利人不堪其扰。公开庭审是一场生动的法治教育课,既为权利人维权指引了方向,也在一定程度上警示了短视频平台运营者及网络用户,提升了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建议法院持续做好公开庭审的后续宣传工作,让这堂法治教育课“有始有终”,同时不断丰富司法宣传手段,通过解读司法政策、发布典型案例、走访调研等形式,让知识产权保护“深入人心”。

郑 钢

省人大代表

南京南播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省慈善总会副会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展现了过去一年中,江苏法院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领域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和不懈努力,十件典型案例的裁判理念无不体现着“保护创新就是保护生产力”的司法智慧。发布内容既为市场主体提供清晰的指引,也向社会传递了“严格保护、激励创新”的强烈信号。建议加大普法力度,通过“法律指引+典型案例”形式明确行为边界,营造尊重知识产权的社会氛围;优化知识产权审判机制,强化与行政机关、行业协会的沟通协作,构建全链条保护格局;加强对新类型案件的研究,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不断涌现的背景下,及时总结经验、制定规则指引。

何 方

省政协委员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博导,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秘书长

人工智能、大数据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科技伦理、数据隐私、算法歧视等方面的新问题,对艺术作品的创作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江苏法院始终积极探索研究前沿领域知识产权问题,追随科技发展的脚步快速作出司法应对,为创新创造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建议江苏法院继续“走进校园”,加大校园司法宣传,提升学生特别是与艺术创作、科学创造相关专业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同时探索开展高校协作,鼓励学生通过漫画、视频等方式协助做好普法宣传。

来源:江苏高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