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3年初冬的垦区平原,冰封雪降,寒气逼人。敌人纠集了日伪军两万余人,配有飞机、军舰、坦克、骑兵,采取长途奔袭的方式,对清河军区后方根据地——以黄河入海处为中心的周围几百里的地区展开了规模空前的大“扫荡”。我军主力部队顺利地转移到外线作战,未转移的兵工厂、被
1943年初冬的垦区平原,冰封雪降,寒气逼人。敌人纠集了日伪军两万余人,配有飞机、军舰、坦克、骑兵,采取长途奔袭的方式,对清河军区后方根据地——以黄河入海处为中心的周围几百里的地区展开了规模空前的大“扫荡”。我军主力部队顺利地转移到外线作战,未转移的兵工厂、被服厂、皮革厂和医院等后方机关的同志在合围圈中与敌周旋。
当时,宋成温任第二疗养所政治指导员,疗养所内200多名伤病员中重伤病员就有60余人,分住在张家圈、小口子和夹河三个村庄。不仅住得很分散,村子相距也很远,最远的有40里。这块黄河冲积平原,数十里不见人烟,齐胸的茅草和过人的红荆遍地丛生,横贯百里。疗养所的同志们把轻伤员组成两个队与敌人周旋,将重伤病员全部安插在距村落很远的荆林密草深处预先构筑好的掩蔽洞里。这些洞边栽 上茅草和荆条,一点破绽也没有,不是十分熟悉的人,是不容易发现的。当时,重伤病员们都很有信心,说:“这是安全洞,任凭敌人再凶恶、再狡猾,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度过这段时间的。”
突围时疗养所的同志们只准备了7—10天的干粮和饮水。当敌人还在外围“扫荡”的时候,就已经吃得差不多了。如今摆在全体人员面前的任务,不仅是要和敌人斗争,还要保证伤病员有饭吃、有水喝和得到不间断的治疗。这是多么艰巨的任务!
漆黑漆黑的夜,宋成温带着几个小看护员秘密地穿过敌人的封锁线,找到益利油坊的主要负责人郭俊忱同志,郭俊忱是宋成温在直属团一营工作时的老战友。他一见宋成温来,便热情地问道:“有什么困难吗?”
宋成温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内疚于心,有点羞怯地说:“粮食快……光……了。”没想到郭俊忱听后,直接吩咐人去办,还爽朗地说:“细粮白面咱没有,豆饼大豆充给养,同舟共济反‘扫荡’!”
“团结战斗打东洋。”郭俊忱的乐观情绪感染了大家,不等他说完,宋成温竟情不自禁地补上一句,两人紧紧地握着手,相视一笑。郭俊忱充满希望与信心地对宋成温和其他同志说:“祝你们胜利!”
宋成温当即表态:“我的手枪还有5发子弹,4发给敌人,1发留给自己。”
郭俊忱笑了:“何必这样呢?五发子弹都给敌人吃才是。”
欢快的心情,胜利的信心,使在场的大家不约而同地发出一个声音:“胜利后再见。”
这时,益利油坊的同志已把埋藏的几十片豆饼和一部分黄豆挖出来,抬到宋成温面前说:“没有别的东西了。请伤病员同志们多多担待吧。”并帮助他们连夜运到驻地。这就成了疗养所的同志们最好的粮食。在紧张而艰苦的反“扫荡”日子里,大家就把它用干草和荆条烤烤来充饥。饮水没有了,就到处寻找冰块来解渴。那时吃起来可香甜了!
八天过去了,敌人渐渐逼近。他们把班、排、中队、大队都分成散兵线,扛着太阳旗,一个紧挨一个地吆喝着,向疗养所逼近,想通过反复拉网的方式,把后方机关完全消灭。情况万分危急,宋成温便和在反“扫荡”中偶遇的军医处特派干事夏芳明同志商量:“看来形势是很严峻的,我们要做最坏的打算,向好处努力。”通过动员,大家都抱着宁死不屈的决心,誓把斗争坚持下去,直到最后胜利。
宋成温负责带领的一队轻伤员,整天沿着黄河和敌人周旋。敌人到这边来,他们就偷偷地蹚过已经结了薄冰的河水,插到那边去;那边来了敌人,他们就插到黄河这边来。每天和敌人做穿梭式的斗争。就这样,他们一次又一次地避开了敌人的拉网。最多的一天,他们蹚了十一次河。后来,宋成温和同志们被敌人赶到了黄河入海处的神仙沟,敌人却也正好在那里会合。三架飞机在轮番轰炸那里仅有的几间破草棚。四面都是敌人,大家进退两难。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大家索性游过神仙沟,找准敌人薄弱的结合部,一声呼喊勇猛冲击。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进攻吓得愣住了,不由地让出了一条路。等敌人从惊愕中清醒过来,宋成温早已带领同志们隐没在荒草丛里了。冲出敌围后,却发现少了看护员小荆。决不能丢了战友!宋成温立即派几个同志循着突围的路线耐心查找,一直找到黄河边,只见他昏倒在离河岸不远的深草丛里,浑身发紫,是冻晕了。同志们急忙寻了一些干草,点起火来,帮他烤一烤,他这才慢慢苏醒过来,但十个脚趾盖都脱落了。
网张得更严密了,形势越来越紧张。同志们几次被赶下海去。虽然这一带的海滩又平又浅,下去十几里路,水还不会没顶,但是敌人的骑兵在后面追,汽艇在水深处来回巡逻,两边敌人都不时向大家打枪打炮。大家既要保持联系,又要疏散活动。反正在水里大家都走不快,敌人也围不住,来来回回在海里转吧。大家看到敌人急得团团转的狼狈相,都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忽然,有人捡到一条受伤的黄花鱼,就用绳子穿过鱼腮部提着,说:“不是蹚海,哪能捡到这么大的鱼呢!”夕阳西下,恼羞成怒的敌人疯狂地扫射了一阵之后收兵上岸,就地驻扎下来。
透过夜幕,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敌人围着火堆烤火,火堆一个挨着一个,把漫长的海岸构成了一道火墙。火堆之间还有三三两两的人影来回走动,不用说,这是敌人的游动哨,敌人妄图把同志们困死在海里。即使情况这么严重,一些同志还是乐观而风趣地说:“这是小鬼子为我们筹办元宵节点放路灯呢。”有点军事常识的同志都知道,在海里,第二天的情况是没有办法应付的,而且难忍的饥寒折磨得大家逐渐支撑不住,因此每个同志都把希望寄托在突围上。于是,同志们集中了全部枪支和手榴弹,宋成温带几个同志在前开路,掩护大家突围。大家都保持着一定距离,猫着身子慢慢接近海岸,轻轻拨开枯草,盯着游动哨,一个跟着一个从火堆的空隙中偷偷地爬过去。这时,刚巧12点。一脱离险境,同志们就又活跃了起来,看看自己身上的衣服都是冰凌,有的同志说:“呀!我成了披甲戴盔的大将军了。”另一个同志接着说:“噢!你还有地位观念?我穿的是玻璃大褂呢!”这时,宋成温发现军医处军需房荣庆同志赤着脚,满脚鲜血,显然是被荆条划的,就说:“同志们,谁有多余的鞋袜?”话未说完,同志们争先恐后地献出了几双。休息了,大家又去拔了很多枯草来,把它铺到地下当褥子,盖在身上当棉被,带着冲出敌围的欢悦和向往胜利的心情,度过了漫长的冬夜。
拂晓,同志们又投入了反“扫荡”的战斗。
21天过去了,敌人龟缩回去了,战友们都陆续归来,一见面都惊喜地相互问道:
“啊!你还活着!”
“我们胜利了!”
“红动黄河口”东营红色故事网络巡展活动
指导单位:东营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东营市委党校、东营市委党史研究院、东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黄三角早报
本期录制:大众新闻·黄三角早报
本期播音:杜美萱
文稿整理:杜美萱
来源:齐鲁晚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