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多年前,快剪店在厦门受到欢迎:它们专注于剪发服务,不提供洗吹和造型,低廉的价格和快速的服务吸引顾客。最近,厦门快剪店却在慢慢发生变化,它们开始进驻地铁站,不洗头、不染烫的原则也逐渐被打破。
地铁站的人流量是快剪门店进驻的重要原因。
有的快剪门店慢慢融入新业务。
A+快剪已在地铁站点里开设25家门店。
十多年前,快剪店在厦门受到欢迎:它们专注于剪发服务,不提供洗吹和造型,低廉的价格和快速的服务吸引顾客。最近,厦门快剪店却在慢慢发生变化,它们开始进驻地铁站,不洗头、不染烫的原则也逐渐被打破。
在厦门,乘坐地铁间隙,可以顺道来个“快剪”。短短几分钟,发型利落搞定,告别漫长等待。此前,快剪店多开在商超内或居民区附近。在厦门,最早一批快剪店就开在超市收银口附近。他们一方面追求足够的客流量,以实现盈利;另一方面,超市的收银口拥有极强的传播效应。最近,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快剪品牌选择在地铁站开店。
以A+快剪为例,这家公司的快剪门店全部设置在地铁站里面,特别是人流密集、线路交会的站点基本都有覆盖。记者粗略统计,这一品牌开设的地铁站店已达25家,覆盖吕厝、火车站、乌石浦、文灶、莲坂等重要地铁站点。
此外,快简生活也喜欢将门店开设在地铁站里,在吕厝、殿前站点均有其门店。光是吕厝一个地铁站点,如今已聚集3家不同快剪品牌门店。
这种趋势的形成,一方面是因为地铁站人流量大,快剪服务能够满足乘客快速理发的需求;另一方面,地铁站的便利性也吸引了快剪品牌。一些商业区或店铺,其客流可能受时间、季节、天气等因素影响,地铁站的客流相对稳定,无论工作日还是节假日,无论晴天还是雨天,人们的出行需求使得地铁站始终保持一定的人流量。
快简生活吕厝地铁站店的负责人介绍,很多年轻人以地铁通勤为主,他们追求高效、实惠的服务,且对发型要求较为基础。快剪店“不推销、不办卡”的模式恰好符合这类人群的消费习惯。在上下班途中的碎片化时间,如等车、换乘时,他们可以顺便快速理发。此外,地铁站往往能够辐射很多社区,附近的居民也会选择到地铁站里的快剪店理发,自然而然地形成消费习惯。
很多快剪品牌推出预约小程序,消费者不仅可以在上面下单,还可以指定发型师。记者发现,这些快剪门店的理发师并不是刚入行的新手。A+快剪小程序显示,后埔地铁站店的理发师肖宇康从业10年,安兜地铁站店的张其从业14年。
多年前,快剪刚在厦门兴起时,多数门店单价为10元;如今,快剪单价大多统一为15元。岛内有的快剪门店还推出首次剪发可享9.9元的优惠价。尽管快剪店以“不推销、不办卡”的服务承诺吸引大量顾客,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快剪店开始尝试新的营销策略。比如,快简生活在微信小程序上推出“三次卡”服务,36.9元可以剪3次,一次12.3元,比单次剪发便宜,但又不像传统会员卡需要长期绑定。在小程序上,还有“10次卡”的链接,但是暂时没有给出价格,也没办法购买。
市民刘先生说,有的美容店推销办卡,一般充值金额越高,折扣随之增加。实际上,许多消费者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进行长期消费,因此导致会员卡余额处于闲置状态。在顾客办理会员卡后,一些理发店会设置使用限制,比如只能本人使用、无法与其他优惠同时享用等。他觉得“三次卡”还不错,既满足了他们对快速理发的需求,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费用。不过,有的人担心快剪店推出“办卡”服务,会不会逐渐失去其原有简洁、高效的特色。
“去快剪店理发,没有办法洗头,剪完身上总是很多碎发。”市民陈先生说,虽然门店有专门吸碎发的设备,但没洗头,还是很不舒服。
一些厦门快剪门店注意到这个痛点,推出了自助洗头。在鹭江新城附近的一家快剪店,店主两年前开始提供自助洗头服务。客人剪完发,可以使用店内的水龙头和洗发水自行洗头。美团App上,很多快剪团购链接都注明可“自助洗头”。
尽管提供自助洗头,但是门店的成本意识依然很强。自助洗头需要提供一次性毛巾,有的快剪门店明确说,只提供一条免费毛巾,若要使用第二条就得收费。
为了增加收入,有的快剪门店想尽办法推新项目。比如,快简生活吕厝店就推出传统意义上的洗剪吹服务,价格为22.5元,比单次快剪约贵50%。这家门店还推出了烫染服务,价格比一般的理发店稍低。这家门店的负责人说,来烫染的人多是周边小区的女性客户,大家一般先加微信,提前预约。“烫染虽然是低频业务,却是提高客单价的利器,利润也比理发要高。”她说,相对来说,她对烫染业务更感兴趣。
不过,推出烫染业务的快剪店并不多,更多门店想把高频的理发业务做到极致。一家A+快剪门店的负责人说,他们更专注纯剪发服务,摒弃烫染洗等附加项目,没有推销办卡等行为。不仅如此,他们还要求理发师与顾客保持距离,不添加私人微信,营造简单而纯粹的氛围:你坐好,我剪好。
来源:厦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