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自然界的生物来说,自然选择就像是一把屠刀,一旦不符合它的标准就会被屠刀一刀斩下。举个例子,从三叠纪晚期开始到白垩纪末期,恐龙们堪称地球上的霸主,但是当自然选择的屠刀挥下(行星撞击地球造成地球环境剧变),除了那些进化成鸟的恐龙,其他的都成了碎渣,运气好点的成
对于自然界的生物来说,自然选择就像是一把屠刀,一旦不符合它的标准就会被屠刀一刀斩下。举个例子,从三叠纪晚期开始到白垩纪末期,恐龙们堪称地球上的霸主,但是当自然选择的屠刀挥下(行星撞击地球造成地球环境剧变),除了那些进化成鸟的恐龙,其他的都成了碎渣,运气好点的成了化石,这就是自然选择的威力-优胜劣汰。
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动植物都应该向更难吃进化才符合自然选择的法则,毕竟动物难吃了就不会被吃,而植物难吃了同样如此。但自然选择真的就是如此简单的非黑即白吗?动植物向难吃去进化真的就能优胜呢?我们不妨深入的来探讨一下这个有意思的问题。
我们纵观动植物的进化史可以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它们都在武装自己。我们先来看植物,地球植物最早的祖先是蓝藻,它到如今还在世界各地占据了一定的生态位,但它几乎是没有什么防御能力的,但靠的在水中,就劝退了许多不下水的动物。
随着植物的不断进化,从裸子植物到被子植物,植物们都在想办法让自己不被吃,比如我们最常见的狗尾巴草,虽然从表面上看,它没什么防御能力,但是如果你仔细的观察过就会发现它的叶片边缘是有锯齿状的凸起的,这个特征不仅是在狗尾巴草的叶片上,许多植物也进化出了这个特征,甚至有些植物都进化出了叶面上都带刺。
除了在叶面上想办法,植物们在防御进化这条路上可以说是绞尽脑汁。在非洲大草原上有一种随处可见的树,它就是金合欢树,它其实长得已经比较高躲开了大多数的动物,但长颈鹿可不服气,为了防御,它将自己的树枝上都进化出了各种尖长的尖刺。
除了带刺防御外,还有一些植物就不是难吃这么简单了,它们甚至进化出了毒性,比如澳大利亚考拉最爱的食物-桉树叶就具有桉树毒素,再比如见血封喉,这是一种分布在我国南部部分地区以及大洋洲和非洲的树木,它可以分泌一种剧毒的汁液,一旦动物误食或者借由伤口进入血液,最快能在20分钟内毒发身亡。
由此可见,向着更难吃、甚至是不能吃(对于绝大多数动物来说)进化确实是植物的一个进化方向。看完了植物,我们再来看动物。
动物界也不乏那些进化高手,它们同样也将自己进化的不太符合大众口味,像爬行动物中的一些蜥蜴和毒蛇,它们有着毒牙和毒腺,让绝大多数动物都望而生畏,而在鱼类中,用毒高手也不在少数,比如河豚,它的河豚毒素几乎遍布全身,只是内脏的毒素含量更高一些而已。
还有一种动物虽然没有毒,但是肉确实不敢恭维,比如鲨鱼,它们的肉酸涩,难吃的很,这是因为它们的排尿是通过皮肤的,这使得肉就会有酸涩味等等。
因此,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让自己更难吃确实是它们的进化方向之一。但是,然并卵,尽管它们的进化方向在我们看来是没有问题的,但依然难逃被吃的命运。
虽然从表面上看,让自己更难吃确实会劝退进食者,但是没有任何一个物种能逃得过协同进化。所谓的协同进化其实就是两个物种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简单的说就是你进化我也进化。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桉树叶有毒素,但考拉通过幼年期食用母亲的粪便慢慢的就能适应毒性,从而获得免疫能力,金合欢树尽管上面布满了尖刺,也逃不过长颈鹿灵活的舌头和大象坚硬皮肤包裹着的灵活的鼻子,照样沦为猎物。
见血封喉虽然劝退了绝大多数的动物,但是没能难倒群辉椋鸟,它会像嗑瓜子一样疯狂的进食见血封喉树的果子。
除了植物,动物也是如此,毒蛇的毒性再强也有天敌,比如非洲绝大多数动物都闻风丧胆的黑曼巴蛇,它在蛇鹫面前就是根辣条,剧毒的加蓬丝蝰蛇它在平头哥蜜獾面前跟辣条的差别也不大。而剧毒的河豚,在人类厨师面前是一道美食,而在自然界中,一些鲨鱼、石斑鱼、狗母、裸胸鳝和部分水鸟都能轻松的无视河豚毒素,将河豚大卸八块。
所以,在协同进化的魔咒之下,即便你进化的再难吃,也有天敌在同时进化,将你视为美味。
其次,对于许多植物来说让自己变得好吃反而比不好吃更有利,比如各种果子的甜味并不是为我们准备的,而是这些果实是植物抛出的"糖衣炮弹",专门引诱动物当免费快递员。就像网购平台用红包吸引你下单,植物用糖分贿赂动物搬运种子。这是它们繁殖的方式,而且是聪明的避免竞争的一种繁殖方式,因为借由动物,它们的种子能传播的更远。
动植物本身不好吃对人类来说不是个问题,因为人类用上万年的驯化史找到了真相定律的答案。
首先人类用三种方式破解植物的防御系统:
1. 基因改造:把狗尾巴草驯化成小米,苦味基因直接删除
2. 物理攻击:发明石磨把带刺麦粒变成面粉
3. 化学分解:用发酵技术分解豆类毒素,造出酱油、味噌
除此之外,人类食用火也把许多植物好不容易进化出来的毒性给搞没了,比如用煮烤炸消除土豆中的龙葵碱,从毒物变主食。
还有一些植物将自己进化出了超难吃属性,比如辣椒以为自己用辣味防住了哺乳动物,结果辣椒却成为了人类美食的调味剂,到了现代更是开发了辣条、火锅、变态辣烤翅,让许多人趋之若鹜。
许多动物也是如此,你难吃没关系,把你驯化后经过基因突变和人为选择就会变得好处,比如我们现在家养的猪、鸡等都比它们的野生祖先野猪、原鸡要好吃很多。
从金合欢与长颈鹿的三亿年攻防,到人类餐桌上的基因编辑食品,这场关于"好吃"与"难吃"的战争教会我们:
1. 进化是场没完没了的军备竞赛,没有绝对的安全区
2. 适者生存≠强者生存,会合作的物种才能走得更远
3. 人类的"真香定律"正在改写进化规则,从被动适应到主动设计
下次吃火锅时,不妨对碗里的毛肚说声谢谢——毕竟为了这口美味,你的祖先和牛类斗智斗勇了三百万年!而且无论动植物如何进化,它们都逃不过食物链的枷锁,所以,与其进化的难吃,倒不如像许多植物那样疯狂的发育和传播,像许多动物那样跑得快点、攻击性再强点。
来源:猎奇动物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