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集结号》原型,71岁向部队复命:我是来交差的,不是要待遇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4 22:26 1

摘要:电影《集结号》讲述解放战争时期连长谷子地为牺牲战友正名的故事,电影感人至深又发人深思。而片中谷子地的原型常孟兰也逐渐为人所了解。

电影《集结号》讲述解放战争时期连长谷子地为牺牲战友正名的故事,电影感人至深又发人深思。而片中谷子地的原型常孟兰也逐渐为人所了解。

其实早在1999年中央电视台在《东方时空》栏目中就曾播出过一段关于他的纪录片——《为了那声军号》。

到底军号有没有吹响,为了牺牲的战友,常孟兰追寻了48年,

直到1996年,他才找到了昔日的部队,并老泪纵横的喊道:“报告首长,原晋察冀军区四纵十旅三十团三营八连二排排长常孟兰,前来复命。。。。。。”

1948年冬,解放军晋察冀军区四纵十旅三十团三营八连二排排长常孟兰和战友们撞上了国民党精锐"暂三军"。

眼瞅着敌人黑压压摆开阵势,团长一拍大腿:"趁天黑赶紧溜!"八连被点名断后,连长何有海把最要命的活派给了常孟兰:"带上五班七个兄弟,把敌人钉死在这儿!"

"拖到天黑就成!完不成任务别回来见我!"连长嗓子都喊劈了。

常孟兰和兄弟们吼着"保证完成任务",转头就问:"那咱啥时候撤?"

连长指着远处山头:"听见我吹长号就跑!"谁也没想到,这声号子让常孟兰记挂了半辈子——他们死守到最后一刻,始终没等来撤退的号角。

天擦黑时,常孟兰把最机灵的宁晋小兵派到百米外的土坡上,棉帽一摘,耳朵贴着地听号声。剩下七条汉子攥着枪,都知道这号响就是活命的信号。

国民党兵黑压压涌上山道,常孟兰打过这么多仗,数这回最要命——山下汽车轰隆坦克响,怕是有个军的人马。

机枪扫倒两拨人后,小兵猫腰溜回来:"排长,咱撤吧!大部队早跑远了!"常孟兰眼珠子通红:"没听见号响,谁跑我毙了谁!"

硬扛着打退三波冲锋,子弹见了底。八个血人熬了一个半钟头,天早黑透了。有人拖着伤腿喊:"够本了老常!"可山那头静悄悄的,连声鸟叫都没有。

第四波敌人学精了,照明弹"嗖"地照亮阵地。炮弹炸飞两个兄弟那刻,老常抄起机枪就往人堆里冲。

子弹擦着耳朵飞,他愣是撞开条血路,趁着夜色连滚带爬跑了十几里,只是其他兄弟没在身边,常孟兰不知道他们是死是活。

后来他想:许是连长他们早跟别股敌人干上了,许是那声救命号被炮火盖住了,又许是……

常孟兰死里逃生回到老家,心里却压着块大石头:七个兄弟怕是全折在那晚,都怪自己死等那声要命的军号。更憋屈的是,仗打完了还没跟部队复命,这在他心里就不算完。

开国大典刚过,他揣着干粮扒火车进京。军区收容所的老兵验了他满身伤疤,开了张介绍信:"回家等信儿吧。"这一等就是两年。再进京时人家告诉他:"你的部队去朝鲜打仗啦,接着等!"

但是他不甘心,于是耗尽半生,寻找部队。

四十年间他跑遍东北山西,鞋底磨穿十几双。石家庄、保定的部队大院门岗都认得这个倔老头:"找不着啦,回去吧!"

有回在战友老家,隔着篱笆看见孤儿寡母,他愣是没敢敲门——咋跟人说?说兄弟们是为等个没响的军号送命的?

夜里常做梦,总听见七兄弟嚷嚷:"老常,咱找连长问个明白!"醒来摸着炕头的退伍证,纸都黄了还印着"待归队"。

1984年,部队在村北头建了训练场,常孟兰像过年似的往营房跑。他抢着帮学员烧锅炉,冬天顶着大雪天天来,死活不要工钱,就爱收些旧军装穿。

日子久了,连将军都听说了这个古怪老头,特意上门看他。王定庆少将握着他满是老茧的手说:"老班长,我帮您找部队!"

经过多年辗转打听,王定庆少将终于在1996年初确认:沈阳军区某集团军正是当年晋察冀军区四纵改编而来,而常孟兰所在的老三十团,历经战火洗礼后已改编成驻守辽宁本溪的地炮团。

听说老部队找到了,71岁的常孟兰一宿没合眼,天没亮就收拾包袱。

第二天揣着儿子塞的压岁钱和干粮,老常独自从河北往辽宁本溪赶。到地儿打听营房还有几里地,老头一跺脚,顶着风雪往亮灯处走。饿得前胸贴后背,手脚冻得没知觉。

眼瞅着部队大门就在前头,老常“扑通”跪雪地里往前爬。炊事班运菜的车经过,车灯照见雪堆里趴个人——再晚半钟头,老头就成冰雕了。

部队的王团长听着老常讲48年前的阻击战,汗毛都竖起来了——这仗比他岁数都大,团史馆里就记着这场恶战。

他冲进荣誉室,指着墙上一张泛黄老照片:“这是您吧?”照片里正是常孟兰带人拿下石家庄云盘山那会儿,是战后记者给拍的。

常孟兰哆嗦着站起来,“啪”地敬个军礼:

报告!团长同志,原晋察冀军区四纵十旅三十团三营八连二排排长常孟兰,奉命于1948年11月19日带领五班七名战士,在延庆县桑园镇执行阻击任务掩护全团撤退,按照上级命令,坚持到最后,在战斗中我与部队失散,两名战士牺牲,其余人员下落不明……请首长指示!”

年轻的团长激动地回礼回答道:

“常孟兰同志,我代表团党委对你和你的战友在多年前的那场阻击战中所表现出的巨大牺牲表示衷心感谢,对你在战斗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气概和你对组织交给你的任务的负责精神致以崇高的敬意!你们的战斗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

部队确认常孟兰身份后,要送他去部队荣军院颐养天年,老人坚决拒绝:

"我找部队是来交差的,不是来要待遇的!"。

后来查档案才知道,连长何有海早没了音讯,当年为啥没吹撤退号,成了永远解不开的谜。

在部队待了七天,常孟兰执意回河北老家。没过多久,县里按部队来信给他办了老兵补助,每月领几十块钱。头回发钱时,他攥着存折往民政局跑:"这钱我不能要!"

找到部队后的老常照旧过清苦日子,没事就去村北训练场帮学员烧开水。

村里人都说常孟兰是个怪老头:七十多了还能"蹭"地翻过土墙,站坐走路都像根标枪。儿子给他买的新衣裳全压箱底,一年到头就穿褪色的旧军装。

最奇的是他跟人唠嗑,三句话不离打仗那些年,庄稼收成、家长里短从来不说。

大儿子常贵文最清楚爹的倔:"我小时候他就三天两头往外跑,东北去过三趟,有回脚趾头冻烂了流脓,还捡破烂攒路费。"

村头部队大院看门的常发明也说:"这老头见着当兵的眼都放光,甭管多大的官,见面先'啪'地敬礼,比新兵还标准。"

结语

电影《集结号》的作者杨金远表示,小说最初的触动就是常孟兰老人的故事,小说和电影中添加了许多艺术创造。

2004年冬天,83岁的常孟兰与世长辞,床头还摆着当年阻击战时用的军用水壶,里头装着半壶浑浊的井水——那是他守着没吹响的军号,熬过的整整五十六年。

致敬革命先烈。

来源:卧龙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