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效办案破局涉外知识产权保护难题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5 15:18 2

摘要: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既是维护国家创新竞争力的坚实盾牌,也是助力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举措。2025年世界知识产权日临近,今年活动的主题是“知识产权和音乐:感受知识产权的节拍”。近日,静安区检察院办理了一起涉外知识产权案件,面对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一系列“

一款知名漫画阅读APP竟然刊载大量境外盗版漫画作品?

背后的犯罪嫌疑人是如何通过公司化方式运作盗版产业链条?

涉案人员达20人、侵权作品达千余部、权利人多且分散,检察官将如何锁定侵犯著作权的事实,准确定罪量刑?

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既是维护国家创新竞争力的坚实盾牌,也是助力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举措。2025年世界知识产权日临近,今年活动的主题是“知识产权和音乐:感受知识产权的节拍”。近日,静安区检察院办理了一起涉外知识产权案件,面对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一系列“疑难杂症”时,承办检察官武晶坚持亲历性审查原则,从案卷中“走出来”,充分运用调查核实权,依法提前介入,通过自行补充侦查、邀请技术调查官辅助办案等方式,在纷繁复杂的事实中准确抓住实质法律关系,全面查清犯罪事实,准确适用法律,最终依法以侵犯著作权罪对20名被告人提起公诉,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履职实践奏响了涉外知识产权保护的脉动乐章。

某知名APP竟复制、传播大量盗版境外漫画

2023年7月,公安机关接到举报称一款名为“M漫画”APP上刊载了许多盗版境外漫画。收到上述线索后,公安机关迅速立案侦查。经初步侦查查明,涉案“M漫画”APP由A公司、B公司、C公司共同运营。“M漫画”APP通过向注册用户刊载漫画方式收取会员费或者广告费,APP中刊载的漫画除了国漫外,还包括百余部境外漫画作品。初步鉴定,上述传播的部分漫画作品未取得涉外知识产权权利人授权。公安机关认为“M漫画”APP涉嫌侵犯著作权罪。

依法提前介入

查清经营盗版漫画的运作模式

本案被侵权作品权利人所属国和我国都是《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缔约国,根据自动保护原则,涉案作品在我国受到保护。鉴于涉案的“M漫画”APP由A、B、C三家公司共同运营,涉及员工人数众多,犯罪手法具有链条化特点,为全面查明侵权事实,准确适用法律,静安区检察院依法提前介入,就证据收集、案件定性、法律适用等方面与公安机关共同会商。承办检察官发现以下问题有待查证:

“涉案APP由三家公司运营,公司员工几十人,互相交叉,涉案主体怎么查明?如何判断涉案人员的作用、地位?”

“APP对部分漫画内容美工和剪辑后再上架,怎么查明上架漫画是侵权作品?”

“后台漫画达1000余部,面对数量如此之多的漫画作品,如何确定侵权作品数量?”

承办检察官深入了解案情后,围绕侦查取证重点、侵权事实认定难点等问题与侦查人员展开讨论,提出三点引导侦查意见:一是依法全面调取涉案APP服务器、涉案人员聊天记录等电子数据、银行流水等书证,查明非法经营数额、实际被点击数、注册会员数等与定罪量刑相关的关键事实。二是对扣押的涉案侵权作品进行同一性鉴定,重点查明涉案漫画作品与涉外权利人的作品是否构成实质性相似。三是调取涉案三家公司账册、流水等书证,准确区分单位犯罪和自然人犯罪,并建议以是否有对涉案APP传播他人作品发挥重要作用的行为作为判断公司人员是否涉案的主要标准,例如从事技术维护、下载作品、推广引流等。

最终,在检警协作配合下,清晰还原了华某甲、华某乙二人如何通过“下载搬运——美工上传——推广引流”的分工链条,实施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华某甲、华某乙二人系兄弟,因公司业务效益不好,华某甲决定开展“M漫画”APP业务,并安排华某乙负责具体业务经营。2019年9月,经由华某甲决定,由B公司设立A公司用于开展“M漫画”APP业务,并确定由C公司招募人员从境外下载侵权漫画、维护、推广“M漫画”APP等工作。

盗版漫画运作模式

1

下载搬运,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哪些境外漫画比较受欢迎,再安排专门人员通过翻墙软件至有版权网站下载漫画。

2

美工上传,由内容组的人员对搬运的漫画翻译、剪辑、贴字后上传至APP的后台供会员浏览观看。

3

推广引流,通过网络平台推广APP,吸引更多会员用户。待积累一定受众群体后,在APP内植入广告或收取会员费进行盈利。

侦查人员还根据检察机关提出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一般员工和关联涉案人员的区分标准,进一步查明:涉案A公司被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开展“M漫画”APP,以规避盗版风险;涉案B公司、C公司则除运营“M漫画”APP外,还经营其他业务活动,这为下一步准确认定B公司、C公司构成单位犯罪提供证据基础。此外,除华某甲、华某乙二人是单位犯罪的主管责任人员外,另查明杨某某、饶某某、赵某某、吴某某等18人直接参与系统维护、美编、推广等工作,属于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2023年7月26日,侦查人员先后抓获上述犯罪嫌疑人。考虑到犯罪嫌疑人华某甲是A、B、C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华某乙负责实际经营,静安公安分局于2023年8月25日以涉嫌侵犯著作权罪向静安区检察院提请批准逮捕主犯华某甲、华某乙,并陆续对同案犯依法决定取保候审。

强化证据实质性审查

准确认定侵权作品数量

检察官审查案卷材料

“认定侵权作品时我们要重点把握两个事实:一是行为人是否取得著作权人的许可;二是‘作品同一性’问题,即在未取得许可的情况下,行为人传播的漫画与著作权人的漫画作品是否存在实质性相似,这需要对证据进行实质性审查,尤其是鉴定意见。而我们也确实在审查逮捕期间,通过讯问犯罪嫌疑人、听取鉴定人意见等方式,并综合卷内外证据材料,敏锐捕捉到了鉴定意见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承办检察官说道。

一方面,鉴定对象不具代表性。根据境外著作权认证机构出具的证明,证实未取得涉外知识产权权利人授权的作品达几十部,但目前只对一部境外漫画作品开展了同一性鉴定。此外,检察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发现华某乙在笔录中提到刊载的部分漫画有授权,甚至提出公司留档授权合同的证据线索,这表明未授权漫画数量存疑,仍有待查明。

另一方面,鉴定方法不合理。鉴定意见在比对涉案作品同一性时,仅抽取漫画的部分画面与正版作品进行比对,由部分相似得出整体相似,但判断作品是否同一时应当进行整体比对,在确认相似度的比例后,才得出是否构成实质性相同的结论。

面对侵权作品多且权利人分散的案件,后续如何查明侵权作品的数量?是逐一比对涉案作品同一性,一一寻找作品权利人?检察官坦言道:“显然,这种方法不可行,证明难度大、耗时长。”

又一道难题摆在检察官面前。根据侵犯知识产权相关法律规定,结合侵犯著作权犯罪一般会完整复制作品这一特点出发,检察官建议侦查人员采用抽样方法,在注重样本的代表性、样本权属来源多样性的基础上对涉案作品“同一性”问题重新鉴定,同时调取涉案APP后台全部数据、银行流水等电子数据移送审计,结合其他在案证据,综合认定侵权作品数量、非法经营数额等与定罪量刑紧密关联的情节。

经上述引导侦查,公安机关补充出具多份同一性鉴定意见,结合权利人出具的未授权声明等客观证据,查明“M漫画”APP中传播侵权作品数量共计1200余部,其中涉及涉外权利人的漫画作品达500余部。鉴于华某甲侵犯著作权行为的情节已达“特别严重”,且审查起诉期间认罪态度发生变化,供述开始出现反复,综合行为危害性及人身危险性,静安区检察院对华某甲决定逮捕。

破解“点击次数”之谜

准确适用法律

2024年5月10日,案件移送至静安区检察院审查起诉。在审查过程中,有两段相互矛盾的言辞证据引起检察官的注意。一段是犯罪嫌疑人华某乙在供述中提到“涉案APP显示的点击阅读量是热度模拟值,是虚假的,目的是吸引用户点击,这些数值通过技术手段可以预设……”另一段内容是已离职员工高某某的证言:“公司APP后台阅读量计数软件是我开发的,这些数值是用于统计刊载漫画热度、注册用户阅读倾向,但我在任职期间未对数值进行修改。”

检察官依法讯问犯罪嫌疑人

根据两高一部出台的《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除了侵权作品数量、非法经营数额情节外,查明被侵权作品实际点击数量对定罪量刑也极其重要。

要想破解涉案被侵权作品实际点击次数的谜题,先要弄清谁在说谎。为此,承办检察官自行补充侦查,围绕计数软件运作原理、有无篡改等加大对涉案技术人员的讯问力度,结合鉴定意见印证高某某证言属实,确认从涉案服务器中固定提取的数据系真实的。

然而,新的问题接踵而来。检察官在服务器中发现大量不同类型的数据,那么究竟依据哪个数据来认定被侵权作品“实际点击次数”?

为正确把握上述技术事实,准确适用司法解释规定的“实际被点击次数”,承办检察官邀请技术调查官就鉴定意见数据来源、内容等详细解读,听取技术调查官意见,结合司法解释规定的原意,将“一个IP的单人单次点击数量”认定为实际被点击次数中“一次”。最终认定“M漫画”APP传播的侵权作品实际被点击数量达142万余次。

经审查查明

2020年12月起,未经著作权人许可,“M漫画”APP对外传播共计1200余部侵权漫画作品(涉及涉外权利人的漫画作品达500余部),从中收取广告费、会员费等达人民币2400余万元。检察官认为被告单位B公司、C公司,未经著作权人许可,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他人美术作品,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一项规定,构成侵犯著作权罪。被告人华某甲决定“M漫画”APP业务的开展,被告人华某乙负责实际经营,二人作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其余被告人杨某某、盛某某、饶某某等18人在“M漫画”APP运营过程中,分别从事技术维护、漫画下载、剪辑、推广等工作,系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均应当以侵权著作权罪追究刑事责任。

2024年12月31日,静安区检察院综合考量各被告人客观行为、地位作用,在准确区分主从犯情况下,对20名被告人依法提起公诉,同时,结合认罪认罚情况,一并提出确定量刑建议。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静安区检察院将持续加大知识产权犯罪打击力度,坚持平等保护原则,同步跟进国际条约适用,以“三个善于”理念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涉外知识产权案件。同时,依托“静ING”涉外检察品牌,强化综合履职,在服务保障企业创新发展上主动作为、深入调研、精准发力,全面提升涉外知识产权保护效能,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向世界呈现中国检察机关高水平守护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发展的担当作为,切实为一体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来源:上海检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