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62年,高忠出生于威鲁堡村长城脚下,从小就和小伙伴们一道在古堡中玩耍,尤其到了星期天,村后古老的土长城以及月华池更成了孩子们自由的战场。及至懂事后,虽然再不上堡墙玩了,但他们却对这些泥土夯筑的墙体产生了无数深深的疑惑和好奇。
在左云县管家堡乡威鲁堡村,提起高忠,很多人说他“傻”——已经是63岁的老人了,成天还不闲着,总是绕着村里的夯土城墙溜达,这一溜达就是14年。
“我这可不是闲来遛弯儿,这是巡墙。”老高知道众人说他“傻”其实是打趣,大家都知道他在巡查边墙,守护长城安全。
4月24日,山西晚报联合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用一份正能量特别奖,向守护长城安全的“土专家”高忠致敬,并颁发正能量奖金5000元。
怀揣着对长城的特殊情怀他成为一名长城保护志愿者
1962年,高忠出生于威鲁堡村长城脚下,从小就和小伙伴们一道在古堡中玩耍,尤其到了星期天,村后古老的土长城以及月华池更成了孩子们自由的战场。及至懂事后,虽然再不上堡墙玩了,但他们却对这些泥土夯筑的墙体产生了无数深深的疑惑和好奇。
2011年,已经在县城定居两年的高忠,时时想念家乡的古堡和长城,想念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想念家乡的父老乡亲。他经过反复思考,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生活环境,举家搬回威鲁堡。
闲暇之余,高忠会到长城沿线转转看看。长城历经数百年的风雨侵袭,有的墙体已变得十分脆弱。高忠想,如果照此下去,用不了多少年,土长城就会成为一道残缺不全的土梁。他意识到,做好长城保护工作,最根本的是唤起大众的保护意识,而大众保护意识的提高需要加强对长城的宣传,这就需要更多人去爱护长城、保护长城、宣传长城。怀揣着对长城的特殊情怀,高忠从此成为一名长城保护志愿者。
迎着朝阳出发他每日奔波在巡墙的路上
高忠早晨迎着朝阳从月华池出发,一路上观察、记录、捡垃圾,考究每个烽火台、河沟等存续状况,并一一做好记录。高忠会讲解长城的伟大、踩踏破坏长城的危害;会沿烟墩山对面长城三台边段再返回;会从二道沟开始,到元台子到金家沟段直至徐达窑,来回循环;会骑上摩托车从威鲁堡至宁鲁堡段长城巡查;会从威鲁堡段至保安堡段来回巡环,有时还到达助马堡;会走一遍左云沿线保安堡至宁鲁堡段,哪里的垃圾比较多,还要回去开上三轮车,把垃圾拉到就近的垃圾场……
2021年5月28日,上百人齐聚雄伟壮观的左云月华池,大同市长城文化旅游协会成立一周年庆祝活动在这里启幕。高忠是该协会的会员,在这次活动中,40多名常年在长城沿线放牧的牛羊倌和高忠一样,穿上了大同长城保护志愿者的标识——红马甲。
从那天开始,除了自己巡墙的“本职工作”,高忠还担负起长城沿线牛羊倌志愿者的组织和管理。牛羊倌志愿者们除了自己不在长城上放牧,每天发现攀爬长城的人员都会及时劝导,发现长城上出现人为或是自然损坏的现象,也会及时反馈到高忠这里,他马上再反馈到大同市长城文化旅游协会及文物保护相关部门,这些都对保护长城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十多年守护历经艰难他值得这份正能量特别奖
十多年的守护历程,高忠经历了无数艰难。2021年腊月,他巡逻时不慎摔倒,4根肋骨骨折,稍有好转便又继续进行日常巡逻。2024年冬天,他在巡逻时,突遭大暴雪,被困半山坡数小时,凭借对路线的熟悉才安全回家。
高忠常说,能够全心全意投入保护长城工作,与妻子和孩子们的支持分不开。在他的影响下,如今,14岁的外甥也爱上了长城,主动参与保护工作,成为保护和宣传长城文化的新生力量。前不久,小家伙还用手中的笔画出雄伟壮观的长城,让高忠倍感欣慰。
高忠的心中始终有一个情结:要把附近完整的长城交付于子孙后代手里守护。他说,一定要沿着这条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利用自己的余热,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限,并希望能感染更多人热爱长城,加入保护长城、宣传长城精神的队伍中来。
山西晚报记者郭斌通讯员李日宏
颁奖词
他戴着红袖标走遍长城每一道土梁,像守护老友般呵护着六百年的风雨夯土。
14年,5万公里巡护路,高忠用脚步唤醒威鲁堡的文明记忆——劝阻攀爬的游客,说服放牧的乡邻,甚至摔断肋骨也不曾停下巡护的脚步。
如今,上百名放牧人穿上志愿红马甲,和他一起守护这道文明脊梁。
这份坚守,让夯土城墙有了温度,让文化遗产重获新生。
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联合山西晚报
用一份正能量特别奖
致敬长城“土专家”高忠
他用最朴实的行动证明:文明传承不在庙堂之高,而在每个普通人的守护之间。
来源:秦岭南麓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