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一年大旱,周边的乡民收成都不好。寺院的老住持便命令弟子开仓救济,愿意把粮食借给乡民,等他们来年收成好了,再如数还回来。
隋朝年间,盂县有一座永清寺,寺院香火鼎盛,收到不少香客捐赠的粮食。
有一年大旱,周边的乡民收成都不好。寺院的老住持便命令弟子开仓救济,愿意把粮食借给乡民,等他们来年收成好了,再如数还回来。
老方丈的大弟子惠能疑惑地问道:“师父,既然是帮助村民,为什么不送粮食,而是借给他们呢?”
“行善不能一次用尽,若来年再有其他灾害,我们又如何帮助他们呢?再者,寺院中僧人众多,每月初一和十五还要布施斋饭,如果粮食只出不进,寺院也会度日如年啊!”
闻听师父之言,惠能顿时醒悟,赶紧拿来纸笔,将借粮人的姓名及所借数量,一一记了下来。
到了第二年的秋季,大多数村民都还清了欠粮,寺院里的粮仓又堆满了粮食。
转眼五年过去,惠能翻看之前的老账本,发现村民很朴实,有借有还从来不赖账。有人借了四五次粮食,但每年都会还回来。
可翻着翻着,就发现一个叫竹永通的村民,五年前就借了六十石粟米,却一直不曾归还。惠能心生慈悲,觉得这个人的生活一定很困难,便决定帮他一把。
恰巧寺院里要采买物资,惠能便带着一个叫小春的行童,背着一小袋粟米,来到了竹永通所在的村庄。
进村子不久,便看见几个年长的妇人,围坐在树下乘凉。惠能上前施礼问道:“阿弥陀佛,不知竹永通施主的家住在哪里?”
有一个妇人见过惠能,赶忙起身回礼,用手指着一栋新房说:“那里就是他的家。”
惠能惊讶地问道:“他家里不是很困难吗?怎么有钱盖新房呢?”
老妇人回答:“竹永通这几年发了一些小财,家境殷实起来,算得上村里的富户了。”
正说着,就见一位五十多岁的老者往这边走来。其中一个妇人喊道:“竹永通,永清寺的大师来找你,快过来吧!”
老者走到树下,朝惠能施礼,承认自己是竹永通。
惠能拿出账本,说:“施主欠寺院六十石粟米,若有能力偿还,就不要再拖欠了。”
也许是觉得在众人面前丢了脸面,竹永通当即红着脸说:“大师应该是记错了,我欠寺院的粮食早就还清,一定是你忘记用笔勾掉,拿着假账本来占便宜。”
闻听此言,惠能不再多言,准备就此离开。弟子小春却不肯,与竹永通争辩起来。
“我师父记性很好,绝不会出错。施主再好好想想,究竟有没有将粮食归还啊?”
竹永通拼命摇头,不假思索地一口咬定:“我真的归还了!”
他怕在场的人不相信,就用手指向天空,诅咒发誓道:“若我竹永通没有归还寺院的粮食,就让我下辈子投胎成为寺院的一头牛,一辈子出苦力,偿还前世之债!”
话音刚落,一位老妇人接话道:“做人做事要诚实,可别乱对天发誓。你要真做了亏心事,会很灵验的!”
竹永通狠狠瞪了老妇人一眼,扭头就往自家走。走没多远,忽然感到腹痛难耐,蹲下来揉搓了一会儿,才有所好转。
自此之后,竹永通总感到腹中有一股子气乱窜,有时候疼得彻夜难眠。没有几个月,人就病倒了。
在弥留之际,竹永通把儿子大柱叫到跟前,说:“为父做了亏心事,却抱着侥幸心理不敢承认,结果遭此报应。你今后不可学父亲,一定要做个诚实守信的好人啊!”
说完,就气绝身亡了。
这天夜晚,寺庙的母牛生下了一头黄色牛犊,唯独四个蹄子雪白。这头牛犊从出生就不怕人,还喜欢钻出牛圈,跑到大殿前,前肢倒地,如同人一般跪拜。
见此奇观,香客慕名而来,纷纷围住小牛,说它有灵性,天生就知道拜神佛。
一日,小春与牛犊逗玩,蓦然发现它一只蹄子上的白毛,像极了文字。仔细辨认之后,居然是“竹永通”三个字。
这个发现令人惊愕,回想之前竹永通的誓言,小春笃定牛犊是转世投胎。
牛犊蹄子上有字的消息,很快被传了出去,前来看稀奇的人络绎不绝。
竹永通的儿子大柱也有耳闻,赶忙跑到寺中一探究竟,果真看见牛犊蹄子上刻着父亲的名字。
再说那只牛犊,见到大柱之后,眼中流着泪,用头碰触着他的身躯,不停的“哞哞”大叫。
此番场景,让众人更加相信,牛犊便是竹永通转世。
大柱求见老方丈,请他把牛犊卖给自己。得到允许之后,他将牛犊牵回家中,单独腾出一间屋子,精心饲养着。
为了给父亲赎罪,大柱又抬上一百石粟米,送到了寺院。不仅捐银子捐物,还修建神像,潜心抄写经文。
一个月后的夜晚,大柱做了一个梦,梦见父亲对他说:“儿呀,若不相欠,怎会相见?我前世的亏欠,你帮我偿还了,来世我们还做父子吧!”
说完,人就消失不见了。
大柱从梦中惊醒,赶忙跑去看牛犊,发现它居然死了。
紧接着,就听见妻子的喊叫声:“哎呀,我肚子好疼,恐怕要生啦!”
(文章素材出自古代小说《太平广记》,其宣扬的内容未经科学证实,切莫迷信)
小编写这些奇幻的民间传说,意在传承民间文学的独特魅力,劝人从善,弘扬传统美德,给读者增添乐趣,并非传播封建迷信,请理性解读,我们下期见。
来源:阿侃故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