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将赢得人形机器人竞赛?”4月25日,英国广播公司(BBC)以此为题刊文,报道了记者受邀参观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并与中国宇树科技公司制造的人形机器人G1互动的经历。
【文/观察者网 全球】“谁将赢得人形机器人竞赛?”4月25日,英国广播公司(BBC)以此为题刊文,报道了记者受邀参观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并与中国宇树科技公司制造的人形机器人G1互动的经历。
文章毫不掩饰对于G1机器人的赞赏,并援引分析和数据称,中国近年来建构了非常庞大的人形机器人供应链和生态系统,“迭代开发和研发容易”。同时,许多欧洲和美国的同类公司,也高度依赖于中国生产的子零部件。有学者指出,答案已经非常明显,“中国企业很可能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文章提到,当时,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亮相的G1机器人,惊艳全场。
G1身高130厘米,比市场上其他人形机器人更小巧、更便宜,且具有高度流畅的运动范围和灵活性。会议现场,与会者会停下来并主动尝试与G1互动:当G1挥手或弯腰时,他们会大笑;如果不小心撞到G1,他们会向G1道歉。亮相展会的其他机器人,做不到这一点。
宇树销售经理解释说,客户可以在购买G1后自行编程,以实现自主功能。
近日,宇树G1亮相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 BBC
文章称,近年来,全球涌现出数十家开发人类形态机器人的公司,宇树为领头企业之一。人形机器人潜力巨大,它可以为企业组成一支不需要假期或加薪的劳动力队伍,也可能成为家用电器。
各个国际机构均预测,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巨大。高盛预计,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高达2050亿美元。花旗银行预测,到2040年,人形机器人销量将达到6.48亿台。美国银行则预计,到2060年,人形机器人销量将达到30亿台。
不过,这项技术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引入工厂和家庭之前需要解决技术、安全等问题。
宇树一名发言人告诉 BBC:“人工智能还没有达到突破性的时刻。如今的机器人人工智能发现基本的逻辑和推理,但以合乎逻辑的方式理解和完成复杂的任务仍是一个挑战。”目前,宇树G1主要销往国内外研究机构和科技公司,他们可以使用宇树的开源软件进行开发。
目前,以中国、美国为首的世界各国,正在争相投资人形机器人行业。
例如,马斯克旗下的汽车公司特斯拉正在研发一款名为擎天柱的人形机器人。宝马最近在美国一家工厂引入了人形机器人。韩国现代汽车向波士顿动力公司订购了数万台机器人。
对此,机器人行业研究公司STIQ的创始人托马斯·安德森认为,中国企业很可能在该行业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该公司追踪了超百家机器人公司,其中开发人形机器人的公司达49家。
安德森解释说:“中国的机器人供应链和整个生态系统非常庞大,迭代研发和开发非常容易。”他以宇树G1为例,这个机器人价格远低于其他同行,价格仅为1.6万美元。
安德森还指出,这项投资有利于亚洲国家。该公司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几乎60%的人形机器人资金都是在亚洲筹集的,其余资金主要来自美国。
4月初,英国《金融时报》同样刊文指出,得益于成熟的供应链、快节奏的创新,以及来自政府的政策支持,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已经占据优势,将复制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主导地位。
文章分析称,首先,中国制造的零部件价格比美国便宜得多。美国银行分析师估计,如果使用中国零部件,特斯拉第二代擎天柱机器人的成本将降低约三分之一。
据《金融时报》统计,有25家中国公司为人形机器人的手部提供零部件,而美国只有7家。在人形机器人的腿部线性执行器方面,中国有30家供应商,美国只有6家。此外,除人工智能(AI)芯片外的所有部件,中国供应商的数量都多过美国供应商。
同时,中国国内完善的产业政策引擎,助力了中企的迅速成长。除了中央政策和资金支持外,杭州、深圳等地方政府也加入其中,竞相吸引企业,提供补贴以建立产业供应链。
BBC称,来自英国布里斯托尔的布伦·皮尔斯创立了三家机器人公司,最新成立的Kinisi公司刚刚推出了KR1机器人。该机器人在英国设计和开发,但将在亚洲制造。
“作为一家欧洲或美国公司,你面临的问题是,你首先必须从中国购买所有这些子零部件,”皮尔斯告诉BBC,“因此,在中国购买电机、电池、电阻器,然后把它们运到世界各地进行组装就变得很愚蠢了,而你完全可以在产地,也就是亚洲,把它们组装起来。”
皮尔斯说,在可能的情况下,KR1都是采用大规模生产的零部件制造的。“我的理念是尽可能多地购买现成的产品。所以我们所有的电机、电池、电脑、相机,都是市售的、批量生产的零件。”
来源:科技奇闻木子李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