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为第一学历是‘双非’(非985、非211)院校,应聘某些知名大厂、研究院和央国企连进面试的机会都没有。”4月9日,国内某知名985高校的研三学生李志宇向记者讲述了他参加秋招求职的“囧事”。
“因为第一学历是‘双非’(非985、非211)院校,应聘某些知名大厂、研究院和央国企连进面试的机会都没有。”4月9日,国内某知名985高校的研三学生李志宇向记者讲述了他参加秋招求职的“囧事”。
近年来,每到毕业季,关于第一学历就业歧视的话题常常引发热议。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建议破除就业唯学历论#话题冲上热搜榜第一位,多位代表委员建议用人单位取消不合理的学位门槛和院校出身限制,给予求职者公平竞争的机会。
以第一学历作为录取、招聘的最高衡量标准,哪怕当事人的硕士或博士学历再亮眼,若是本科学历不尽如人意,依然有可能把人刷下去,这种用第一学历来近似决定个人前途命运和发展方向的态度,犹如出身论、血统论,是非常狭隘、糟糕的态度,早该扔进历史垃圾桶了。
从事实上来看,优质教育资源的有限,加上竞争者众多,这注定了最终能够挤过高考独木桥,考上双一流或985或211的学生本身就属于少数,考上“清北复交”这种TOP级别的高校更是极少数。所以,很大程度上张三如果没考上名校,真的不能全怪他不努力或者没天赋。
然后,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张三考上普通本科以后倘若继续努力,接连考上名校的硕士甚至博士,也有一些高质量的学术成果能够证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在此情形下,依然拿着张三一般的第一学历说事,甚至因此拒绝人家,显然毫无道理可言,也是对张三过往努力和能力的否定,是非常不公平的。
一些用人单位之所以搞第一学历歧视,说到底是有的选、不缺人。现在的就业市场依然是用人单位占据优势地位,根本不缺求职者,尤其在这个“就业难”的大环境下,每年光大学毕业生就上千万,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在筛选员工之时自然会把招聘门槛设置的高高的,进而实现好中选好、优中择优。
从这个角度出发,杜绝第一学历歧视,还是需要从社会宏观层面出发,一方面是大众媒体做好宣传教育,及时更新社会观念,让第一学历歧视的想法不再盛行,另一方面是从法律法规着手,对于明显的歧视行为进行限制或取缔,不能让歧视招摇过市,此外就是工会、劳动部门等要为劳动者撑腰,碰到类似合法的权利诉求,要及时予以帮助,同时对企业依法进行处罚。
昆明日报评论员
责编:苏昊
编审:符亚丽
终审:周健军
本文来自【昆明日报-掌上春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