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中心医院成功开展左束支区域生理性起搏术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5 21:30 2

摘要:近日,泰安市中心医院心力衰竭科起搏电生理团队成功实施一例左束支区域生理性起搏器植入术,标志着医院在心脏起搏技术领域实现重要突破,跻身省内先进行列。此项前沿技术的成功应用,为伴有心功能不全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提供了更优治疗方案。

近日,泰安市中心医院心力衰竭科起搏电生理团队成功实施一例左束支区域生理性起搏器植入术,标志着医院在心脏起搏技术领域实现重要突破,跻身省内先进行列。此项前沿技术的成功应用,为伴有心功能不全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提供了更优治疗方案。

接受手术的47岁女性患者因反复晕厥入院,经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诊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这属于起搏器植入Ⅰ类适应症。心力衰竭科起搏电生理团队综合研判发现,患者每日心脏起搏需求超90%,传统右心室起搏可能诱发心衰风险。经多学科论证,决定采用国际前沿的束支区域生理性起搏技术。


据起搏与电生理专业主任闫文菊介绍,心脏束支区域起搏(包括希氏束起搏(HBP)和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是一种基于心脏天然传导系统的生理性起搏技术,近年来因其显著优势逐渐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此项新技术突破传统右室起搏局限,通过激活心脏自身传导系统,以至更接近生理状态。相较于传统术式,左束支区域起搏具有良好的心室再同步化,可降低起搏相关心衰发生率,改善心功能,尤其适用于高比例起搏依赖患者。同时LBBAP在减少并发症及降低医疗成本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未来有望成为心动过缓及部分心衰治疗的最佳起搏模式。


作为心内科第一位从事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的女医生,闫文菊表示,本例左束支区域起搏手术的成功完成,对并有心衰或心脏扩大的缓慢心律失常患者带来了福音,也标志着泰安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起搏电生理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泰安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作为山东省重点临床专科、国家标准化心力衰竭示范中心,起搏电生理团队,将努力打造区域心律失常专科中心,将为需要起搏治疗及心衰器械治疗的患者提供最新的技术与优质的服务,将电生理起博治疗技术推向更高的水平,造福百姓。

传统右室起搏术后QRS时限达200ms以上。

束支区域起搏术后QRS时限小于120ms。

什么是心脏束支区域起搏?

所谓心脏束支区域起搏,包括希氏束起搏(HBP)和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是一种基于心脏天然传导系统的生理性起搏技术。具体优势如下:

1.生理性电传导,优化心脏同步性。通过直接激活心脏传导系统(如左束支),恢复左右心室同步收缩,QRS波显著缩窄,显著改善电机械同步性。相比传统右心室起搏(RVP),束支起搏可避免心室收缩顺序异常,降低左室重构和心衰恶化风险。

2.改善心功能与长期预后。临床研究显示,LBBAP术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提高10%-20%,尤其适用于心衰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患者。荟萃分析表明,相比传统起搏,LBBAP可降低全因死亡率,在房颤伴心衰患者中效果更显著。

3.低能耗与高稳定性。LBBAP平均阈值显著低于传统双心室起搏(BVP),延长起搏器寿命(电池续航增加20%-30%)。螺旋电极深部固定于室间隔左束支区域,脱位率

4.适应症广泛,覆盖复杂病例。对于无法负担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患者,LBBAP以单电极实现双室同步,费用降低30%-40%,且疗效相当,能替代传统CRT。对于高龄与高危患者亦可成功接受LBBAP,手术无需全麻,术后恢复快。

5.减少手术风险与并发症。LBBAP电极无需跨过三尖瓣,显著降低术后三尖瓣反流风险(发生率90%,术后12小时即可下床活动,达到微创高效。

6.经济效益显著。LBBAP单次手术费用较CRT减少约40%,降低医疗成本,且后续并发症处理成本更低。LBBAP术后因心衰恶化再住院率下降50%,减少住院次数,长期医疗负担减轻。

7.临床证据与指南支持。目前的研究数据充分,HIS-SYNC、LEFT BUNDLE等研究证实,LBBAP在QRS时限、LVEF及6分钟步行距离等指标上优于传统方法。指南亦有明确推荐,2021年ESC指南建议,对需高比例心室起搏或合并心衰的患者,优先考虑生理性起搏(如LBBAP)。

(通讯员:刘即芳、蔡乐、董晓婷、王伟)

来源:悦闻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