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从头错到尾的空难,但凡机组对一次,114人也就幸免于难了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2-14 01:20 2

摘要:当空难调查逐渐深入,真相浮出水面时,曾经搭乘该航班的乘客,无不感到脊背发凉、心有余悸。

这是喀麦隆有史以来最严重空难

一架载有114人的客机

刚刚离开机场就状况频发

飞机不断倾斜,甚至是倒置飞行

伴随着机组和乘客们的惊呼声

飞机完全失控,开始急速俯冲

直插向下方漆黑的森林

伴随着巨大的爆炸声

飞机瞬间化作无数碎片

大家好,这里是奇闻观察室,我是长风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喀麦隆史上最严重的空难。

当空难调查逐渐深入,真相浮出水面时,曾经搭乘该航班的乘客,无不感到脊背发凉、心有余悸。

因为他们才意识到,自己每次踏上飞机,都是一场“与死神的共舞”。

那么这起空难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就让我们穿越回2007年,一起探寻这起灾难背后的骇人真相

2007年·喀麦隆

喀麦隆这是一个位于非洲中西部的国度,拥有丰富的地理和文化多样性,常被称为“非洲的缩影”。

这里生活着超过200多个民族,说着超过200多种民族语言。

在该国最大的城市杜阿拉市坐落着喀麦隆最大的机场-杜阿拉国际机场(Douala International Airport)。

这里连接着非洲及世界各地的多个城市,不过机场仅有一条跑道,很是繁忙。

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2007年5月4日晚上10点多(当地时间),一架波音737-800 客机正停在杜阿拉国际机场执行 登机程序。

该款飞机是波音737的新一代产品(波音737NG),准确来说属于第三代,相较于前代,进行了诸多优化。

机翼进行了重新设计,翼展更长,空气动力性能显著提升。

引擎进行了更新换代,提高了燃油效率和航程,它的竞争对手是空客的A320。

机场停的这架注册号为5Y-KYA, 2006年出厂,10月9日首飞,购买方是新加坡飞机租赁公司(SALE) 。

不过在拿到飞机后,他们第一时间租借给了肯尼亚航空公司,总飞行时间2100个小时,机龄仅有半年多,算是非常年轻了。

飞行路线是从 科特迪瓦的阿比让 前往肯尼亚的内罗毕,中间会经停 喀麦隆的 杜阿拉。

这是 肯尼亚航空公司运营的一趟定期国际航班,航班号为肯尼亚航空507号航班。

为了叙述方便,我们简称其为507号班机。

执飞此次的航班的机组为:

机长是 52岁的肯尼亚人 弗朗西斯(Francis Mbatia Wamwea)

他 拥有16年的飞行经验,总飞行时间8682个小时,其中以机长身份飞行3464小时,可谓经验丰富。

副驾驶是23岁的肯尼亚人 安德鲁(Andrew Wanyoike Kiuru)

他是一位新晋飞行员,7个月前才刚获得飞行执照,总飞行时间仅有831个小时,其中在波音737-800上只有57个小时。

这是一个典型的老带新组合,机长负责飞行,副驾驶主要是学习。

除了2位机师之外,机上还配有4名空乘人员,加上108名乘客 ,起飞前机上一共有114人。

时间来到晚上11点,这是507号班机原计划的起飞时间。

可因为机场附近气候不佳,不仅有大雨,还有中等强度的雷暴,机载气象雷达显示,跑道前方正有一团雷暴云挡路。

出于安全考虑,所有航班都只能耐心等待,等待天气变好。

11:20分,机长从机载气象雷达上看到雷暴云貌似有所缓解,于是向塔台空管请求了启动许可。

尽管空管批准了,但机长想了想,还是取消了启动决定,选择继续等待。

在等了近半个多小时之后,尽管雷暴云和雨势没有消退多少,但机长决定不等了。

他觉得 雷暴云就在跑道正前方,他起飞后可以从右侧绕过去,且难度不高,问题不大。

于是他再次申请了启动许可以及滑行许可,在塔台空管的指示下,飞机滑行到了12号跑道。

时间来到5号凌晨00:04:38,机长申请了起飞许可:

“塔台,肯尼亚507,因前方天气的影响,起飞后我们想从左侧绕过风暴,哦不(在副驾驶提醒下),是从右侧绕过去”

(ahh tower from Kenya 507 , after departure we would like to maintain ahh slightly left of runway heading due weather ahead,sorry slightly right)

塔台空管同意其绕行的决定。(塔台:好的批准Approved)

接下来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在副驾驶进行了广播,让所有乘客系好安全带之后,机长竟然直接开始了起飞操作。

要知道飞机起飞是需要塔台的明确起飞指示,例如:Kenya 507 Cleared for takeoff, runway 12,而机组也要进行回读确认。

机长可能是等的比较着急,直接把之前塔台允许的 同意绕行的许可当成了起飞许可。

虽然擅自起飞十分危险,但好在当时上空没有其他飞机,抢跑就抢跑了吧!

此时,所有乘客对于飞机能顺利起飞,也也是高兴不已,毕竟晚点没有人喜欢。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等待他们的,竟一场有去无回的致命旅途。

消失的飞机

伴随着两个引擎的轰鸣声,507号班机的速度越来越快,很快达到了V1速度,接着是VR速度。

随着飞机稳步爬升到1000英尺(305米)时,一种奇怪的现象出现了,飞机总是莫名的小幅度右倾。

这种情况属于小瑕疵,有些飞机由于机翼结构中固有的微小不对称性,或者受温度、空气动力等因素影响。

在没有人为输入时,会出现微小的左倾或右倾。

这种情况在接通自动驾驶后通常会被自动校正,因此不需要额外担心。

机长在发现之后,并及时的进行了微调,飞机很快就恢复了平衡。

在调整好绕行风暴的航线之后,机长喊出了,接通自动驾驶的命令,也就是 OK Command。

按理说有了自动驾驶的加持,接下来机长和副驾驶就轻松了,并不需要太多操作。

他们只需时刻留意,驾驶舱内的情况,留意仪表盘的各种数据即可。

况且,当时正值凌晨时分,外面是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没有一丝的光亮,机组就算想看看风景,分散一下注意力也做不到。

在此期间,副驾驶因为经验不足,不断向机长确认,飞机的航向,并做好及时的细微调整。

时间来到 00:07:18,飞机已经爬升到了2700英尺(823米)的高度。

突然驾驶舱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Bank Angle Bank Angle) ,这是倾斜角度过大警报,通常在飞机倾斜达到35度时才会触发。

机长听到警报声,再瞅一眼姿态指示仪,顿时惊的是一身冷汗。

心想飞机怎么倾斜成这样了啊,可他已经没时间去思考缘由,双手立马握住操纵杆,开始挽救飞机。

机长有着16年的丰富驾驶经验,飞机又处于2700英尺(823米)的高度,有着充足的操作空间。

按理说将飞机顺利改出,难度不大。

可离奇的是,尽管机长全力在调整操纵杆,可飞机的倾斜角度 不减反增,很快右倾角度已经达到了50度,且还在不断增加。

接着更致命的情况出现了,在巨大的右倾之下,飞机开始向右翻滚。

机头在爬升到2900英尺时(884米),开始急转朝下。

机长惊呼的喊到:不好,我们要坠毁了。(We are crashing )

随着飞机的倾斜角度达到了惊人的80度,飞机开始失控向下俯冲。

此时,副驾驶也加入到了抢救的行列,与机长一起发力,尝试将飞机从危局中改出。

尽管机长和副驾驶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可飞机的状况依旧在不断恶化,倾角达到了115度。

这意味着飞机要倒着飞行了,且俯冲的速度越来越快。

00:07:42,伴随着机长 副驾驶,以及所有乘客的惊呼声。

飞机以287节的速度(约531公里/小时),直插下方黑漆漆的森林当中。

随着一声剧烈的爆炸声,飞机化作无数碎片,消失在夜色当中。

由于坠机地点位于一片红树林沼泽,附近没有居民,加上当时的大雨和雷暴天气,爆炸声 被淹没,大火也很快被浇灭。

因此飞机的坠毁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随着太阳缓缓升起,时间来到清晨时分,此时内罗毕的乔莫·肯雅塔国际机场(Jomo Kenyatta International Airport)的空管发现了不对劲。

按照飞行计划,507号班机在清晨6:15就应该降落了,可现在飞机影子都没有。

他们赶紧打电话给杜阿拉国际机场询问情况,这边的空管接到电话,也是丈二和尚,完全摸不着头脑。

空管表示:

这不应该啊,507号班机是我看着离开机场的啊,怎么会消失了呢!

尽管他一脸的不解,但飞机离奇消失,这可是天大的事,他赶紧上报了情况。

喀麦隆政府听闻消息非常重视,立马联合国际红十字会 开启了搜寻飞机的行动。

按理说,飞机遇到紧急情况时,机上的紧急定位信标(ELT)就会发出信号,这样搜索队会第一时间找到飞机。

可奇怪的是,507号班机的定位信标并没有发出信号。

这种毫无征兆且没有呼救的飞机失联事件在历史上并非没有先例。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莫过于马航MH370事件,至今仍未彻底解开谜团。

507号班机上装载的14200千克燃油,理论上最多可飞6个多小时。

可现在别说6个小时,10个小时都过了,加上也没有听说飞机在别的机场降落的新闻。

所以飞机已经坠机成为了大家不愿意接受,且貌似唯一的答案。

此时,等候在内罗毕准备接机的众多乘客家属们,那是悲痛欲绝。

尽管他们预想到了最槽的结果,但在没有找到飞机之前,大家依旧心存希望。

期望飞机是因为某种故障,迫降到了中途的某处森林。

所有人都把目光都聚焦在搜索队身上,希望他们尽快找到飞机。

早一分钟找到,机上乘客生存的几率就大一分,可面对 杜阿拉和内罗毕 之间的茫茫森林,搜索队也是头大。

他们动用了直升机和摩托车队,沿着飞机的航线方向,进入茫茫的红树林进行查看。

在经历了近2天时间的艰苦搜寻,终于在5月6日下午5:30,借助一位渔民提供的线索,找到了消失的507号班机。

原来它并没有走远,就坠落在距离机场东南方约5.4公里处的红树林沼泽里。

实际上坠机地点不远处也有村民居住,有人在坠机当天上午就发现了碎片,但不知怎么的,并没有上报。

虽然距离坠机已经过去了近2天,但我们讲过的秘鲁508空难,以及里約格朗德254空难中

飞机在森林中坠机都有人奇迹生还的记录。

所以大家尤其是遇难者家属依旧抱有一丝期想,盼望机上有人能创造奇迹。

然而,当救援队赶到坠机的沼泽时,所有人的心都凉了。

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狼藉的景象,小的飞机碎片到处都是,且都被烧毁严重。

机头等大部分机身已经消失在浑浊的沼泽中,根本就没有活人的迹象。

调查组随即在新闻发布会上沉重的宣布,肯尼亚507号班机已确认坠毁,机上114人全部遇难无一生还。

这起空难也成了在喀麦隆发生的最惨烈的航空灾难。

搜救人员在泥泞的沼泽以及树林中,找到了部分遇难者遗体。

不过由于剧烈 的撞击和大火,身份已经无法辨认,最终经过DNA和指纹验证,只确定了90位遇难者的身份。

与此同时,507号班机的悲剧迅速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

无数人都问出了一个同样的问题:

507号班机究竟遭遇了什么,为何刚刚起飞便坠毁?

这是一次无法避免的天灾,还是人为失误导致的惨剧?

骇人真相

在确定飞机坠毁后,喀麦隆迅速启动调查工作。

可由于国家处于相对贫困状态,很多设施和机构都很缺乏,当时并没有负责调查飞机事故的机构。

没办法,5月9日,喀麦隆政府只好临时组建了一个调查组。

当然仅凭他们自身的能力是不够的,因此他们邀请了多国调查人员加入。

除了美国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之外,法国民航事故调查分析局(BEA)(发动机制造国),肯尼亚民航局,以及波音公司的技术人员都加入了进来。

调查人员结合坠机现场找到的少量飞机残骸,机头深深扎入沼泽近5米多的事实,以及其他线索。

他们推测飞机是垂直俯冲,直插入地面式的坠毁。

这种俯冲坠机的情形通常与机翼或引擎故障有关,加上当时的 波音737-800属于新推出的机型。

因此人们纷纷猜测,是不是飞机设计存在缺陷,加上当天的雷暴天气,让飞机的两个引擎出现故障,进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对于这一点,波音的技术人员自然是不答应,他们坚信飞机没有任何故障 非常完美,当然这种口舌之争并不能解决问题。

能解答坠机原因的最好工具,就是飞机的黑匣子。

这包括驾驶舱语音记录器(CVR)和飞行数据记录仪(FDR)两部分。

虽然飞行数据记录仪在5月7日被顺利找到,但驾驶舱语音记录器一直没有踪迹。

调查组决定不再等待,先对飞行数据记录仪进行解码,喀麦隆自然没有解码能力。

考虑到波音和空客的竞争关系,送到法国(空客生产国)或美国(波音生产国)有可能导致调查有失公允。

因此经过讨论,最终将解码的国家定为加拿大。

在等待解码期间,塔台空管提供了重要线索,他说当天天气并不是很好,507班机没有等风暴消散就起飞了。

在整个沟通过程中,机组语气平稳,没有发现异常,也从未说过飞机故障和呼救,所以对于飞机的坠毁,他也很是不解和疑惑。

调查组收听了塔台的录音,只发现了机组没有收到正式的起飞许可,就冒然起飞了。

虽然这违反了规定,但并不是坠机的原因。

调查员心想,难道是那场风暴,于是他们排查了当天凌晨时分的天气预报。

结果显示风暴并不是很强,而且机组申请从右侧绕过风暴,那就更没问题了啊!

总之,在黑匣子没被破译之前,调查组把能想到的原因都排查了一遍,结果是一无所获。

好在,飞行数据记录仪终于解码成功了, 调查组迫不及待的打开数据,这一看,所有人是脊背发凉。

数据显示,飞机起飞1分钟后,高度在2700英尺时(823米),立马产生了 倾斜警报,飞机右倾了整整35度。

之后机组进行了各种输入,显然是为了将飞机改出,但操作非常混乱,非但没有把飞机改出,而是将飞机一步一步送入了地狱。

为了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调查人员开始逐项检查各种数据,发现了令人不安的一幕。

在倾斜警报发出后,机长突然将操纵杆向右打了22度,然后又向左20度,接着再向右45度,最后又向左11度。

这顿反常的操作,着实让调查人员摸不着头脑,机长这是想干嘛呢?

要命的是,在他的这顿“神操作”下,右倾变的愈加严重。

就在这时,飞机的自动驾驶模式突然启动了(AP),很显然是机组谁按下了(CMD A)这个键。

这时调查人员才发现,原来警报触发的前55秒时间内,飞机竟然是处于无人控制的状态。

机长停止了之前微调右倾的操作,自动驾驶也没有接通,这太恐怖了。

要知道就是这55秒的时间,飞机的右倾斜角从1度不断增加到了35度。

看到这,调查人员又懵了啊,飞机一直在倾斜,为何机长和副驾驶没有任何反应,他们当时在干嘛呢!

又为何不接通自动驾驶呢,想要回答这些问题,只能借助于驾驶舱语音记录器了,不过这个还没找到。

调查人员接着往下看,00:07:23 在自动驾驶接通后,虽然飞机的右倾已经来到50度。

但在自动驾驶介入后,倾斜状况开始慢慢恢复。

只要耐心等一下,自动驾驶会将飞机从危局中改出,可没成想,仅5秒之后,机长又开始频繁且混乱地操纵杆。

他突然向右猛打,然后向左,再向右,在接连几次向右猛打之后,飞机急速右倾,很快就超过55度。

接下来的几秒中,操纵杆一直在乱转向,最终完全向左打。

还有一点非常关键,机长侧操纵杆的输入和副驾驶侧操纵杆的输入信号,竟然出现了很多的冲突。

也就是说,机长向左打,副驾驶向右打,机长向右打,副驾驶又向左打,两人拼命的对抗。

虽然在最后一刻,两人的方向终于一致,也终于对了,可此时飞机已经倾斜到了115度,基本上算是倒着飞行了, 机头也开始急转直下。

最终,在00:07:42,飞机以48度的俯冲角度,287节的速度直插地面,机毁人亡。

看完这些数据,调查人员是无比的震惊,飞行数据记录仪并没有记载到飞机的机械故障。

很显然,这是人的问题,更确切的说应该是机长的问题,因为他负责驾驶。

那么问题来了,机长和副驾驶遭遇了什么,驾驶舱内究竟发生了什么?。

就在大家一头莫展之时,6 月 15 日,也就是坠机的40天之后,驾驶舱语音记录器终于被人从深深的沼泽地中挖了出来。

随着驾驶舱语音记录器被成功解码,驾驶舱内的谜团终于清晰了。

调查组将驾驶舱语音记录器和飞行数据记录仪结合起来,终于拼凑出事故发生的全过程。.

在00:06:41秒,机长清晰的报出了“OK COMMAND" 的命令。

机长的意思是让副驾驶接通,可副驾驶没有任何回应,不仅没回读指令,也没接通自动驾驶。

至于原因嘛,要不就是他专注于航线问题没听到,要不就是以为是机长自己接通了,总之他没有任何动作。

更令人震惊的是,机长随后竟然松开了操纵杆,显然以为自动驾驶已经接通。

之后他们沟通了右转绕过风暴的航线问题,直到倾斜警报响起。

这时机长开始挽救飞机,可他一顿乱操作,让飞机的右倾越来越严重。

这时他可能发现了自动驾驶没有接通,然后就直接按下了接通按钮。

可就在接通5秒之后,自动驾驶正修正倾斜角度时,机长又开始乱动操纵杆,将系统的自我修正彻底打断,飞机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

眼看飞机失控,机长惊呼“我们要坠毁了”

副驾驶可能被眼前的景象给吓住了,一直没有出声,直到机长喊出要坠毁了的7秒之后,才跟读道:

是的 是的,我们要坠毁了 (Right, yeah we are crashing, right )

接着飞机的倾斜角度已经达到了惊人的80度,飞机开始向下俯冲, 副驾驶也想帮机长挽救飞机。

可他已经搞不清方向了,他以为要向右修正,楞了几秒才喊道:

向左,向左,对的左边是正确方向 (Right captain, ... Left, Left, Left ... correction Left, )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飞机开始倒着飞行,然后急速俯冲最终坠毁。

查到这里,坠机的真相已经十分清晰了,就是人为因素,机长和副驾驶犯的错误实在是太多了。

第一 :机组在没有获得起飞许可的情况下擅自起飞;

第二;在机长喊出接通自动驾驶时,副驾驶没有接通;

第三:在没有接通自动驾驶的情况下,机长松开了操纵杆,没有留意姿态指示仪;

眼睁睁的看着飞机倾斜到了35度直到警报发生;

第四:警报发生后,机长通过姿态指示仪,应该将操纵杆向左打,可他是左右左右来回不停地乱搞;

第五:机长留意到自动驾驶没接通,并迅速接通后,理应等待自动驾驶慢慢修正飞机倾斜角度;

可他只等了5秒,就急不可耐的左左右右乱折腾,打断了飞机自我修正模式,将飞机推向了深渊;

第六:副驾驶几乎全程“隐身”,既不提醒,也不协助,只是复读了一下机长的坠毁语录.

最后参与救援时,也傻傻分不清楚方向,和机长反着来。

当时的局面是,两人一机,三方互相对抗, 在这种情况下,飞机想不坠毁都难。

虽然坠机过程和坠机真相已然调查清楚,但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

机长为何要这么做,乍一看他的种种操作,说故意吧,很明显不是,毕竟他一心想着挽救飞机.

说不故意吧,要不是他瞎折腾,飞机早就安全了。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调查组对机长和副驾驶进行了深度的调查,调查结果令人不寒而栗。

送命机组

我们先来看副驾驶安德鲁,他是一位新晋飞行员,经验不足那是肯定的,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的能力严重不足。

在飞行培训中,仪表飞行规则 (IFR)和无线电通话(R/T)这两项测试他都没有及格,后经过重考才勉强通过。

考官对他的评价是,性格太过内向,缺乏自信;

在监控飞行员操作错误并提醒其改正,以及在自动驾驶仪接通后对其进行监控方面存在问题。

很显然,他的问题不少,如果是在管理严格的航空公司,他甚至可能无法通过飞行员的选拔。

事实上,如果不是在坠机前三个月飞行手册被修改,删除了

“机师需在操作B737-800型号之前,具备至少3个月经验并累计在基础型号飞机(B737-300)上飞行150小时”

的要求,他很可能根本无法执飞这架飞机。

至于机长弗朗西斯,他已经是个飞了16年的老鸟了,按理说飞行经验极佳,可实际情况却是一地鸡毛。

首先,他不太遵守飞行纪律,是个老油条,从没有获得起飞许可就冒然起飞就看得出来。

其次,他的驾驶舱扫视能力不足,无法发现紧急情况,连姿态指示仪的异常都没发现。

团队协作能力不足,无法和人融洽相处,经常爆粗口,对下属具有权威性和支配性。

在第一段阿比让到杜阿拉的航程中,机长就对弗朗西斯就一顿臭骂,毫不留情。

最后,他对姿态指示仪以及自动驾驶系统认识不够。

总之,尽管他飞了16年,但身上毛病不少,整体表现被认为低于标准平均水平。

同事们对他的评价是,强势,过度自信和傲慢,所以说他并不能算是一位合格的机长。

一个 有问题的机长,带着一个技能不足的新人,这样的组合可以想象到会发生什么。

事后有人就调侃,有这样的奇葩组合驾驶飞机,坠机是早晚的事情。

因此有人感慨

一身毛病的机长,却安全的飞了16年,简直就是个奇迹。

虽然调查组把两人查的底掉,可以解释副驾驶没接通自动驾驶,没有提醒机长,机长没有留意到姿态指示仪异常等情况。

但这还是无法解释,飞机倾斜到35度机长都没发现 以及他左右左右胡乱操作操纵杆的问题啊。

调查组重新分析了所有线索,得出的唯一解释就是,机长陷入了空间迷向。

因为空间迷向而导致的空难并不少见,我们讲解过的《小肯尼迪坠机事件》,以及《迪拜981空难》,都是此原因导致的坠机。

空间迷向是飞行员在缺乏视觉参考的情况下,因错误的身体感知而丧失方向感的现象,简单讲就是错觉。

507航班升空时,正值凌晨,漆黑一片,既没有星星和月光,地面又被茂密的森林覆盖。

完全没有任何视觉参照物,这种环境极易诱发空间迷向。

在飞机右转并持续右倾的过程中,机长由于未能及时关注姿态指示仪,就已经陷入了空间迷向。

再加上他对姿态指示仪操作的不熟练,触发倾斜警报后。

机长依然凭借自身的错误感知进行操控,完全丧失了对方向的判断,从而连续做出了一系列送命操作。

至于副驾驶,即使他没有陷入空间迷向,考虑到他的性格缺陷,过度内向不敢指出错误 ,前一段被骂自闭了等等。

他没能提供帮助,最终在奇葩机组的努力下,飞机一步步陷入坠毁的深渊。

后续

2008年4月,调查人员前往了美国西雅图,利用波音公司的飞行模拟器对 507空难进行模拟检测。

根据507班机当时遇到的情况,右倾到达了35度,并触发了报警信号。

这时,只要机长稍微将操纵杆左打,飞机就会恢复。

即使后来倾斜加剧,但在自动驾驶介入后,机长根本需需要动手,飞机也会逐渐恢复。

用波音的技术人员来讲,这架飞机是很难坠毁的飞机,要不是机组在每个节点都反向操作,飞机根本就无法坠毁。

经过了近3年时间的调查后,喀麦隆民航局 (CCAA) 于 2010 年 4 月 28 日发布了这起空难的最终报告。

报告详细指出了导致坠机的多种因素,其中最为关键的还是人为因素。

机组成员未能有效配合,陷入空间迷向,且未留意姿态指示仪的异常。

这导致一系列错误操作,最终一步步葬送了飞机上所有人的生命。

尽管机组成员承担了主要责任,但其他因素也不能忽视。

比如肯尼亚航空公司 在人员管理和监督上存在不足,没有严格培训;

航司的操作手册对于 接通自动驾驶分工上也存在模糊不清的状况。

没有明确由谁来接通,也没有说在什么高度接通,更没有要求回读接通是否成功的指令。

这些疏漏不仅反映出航司管理体系的薄弱,也暴露出飞行操作的潜在风险。

因此,调查委员会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比如加强对航空公司的监督,明确并细化操作手册,建立更完善的管理体系;

加强并严格培训,要求所有机师接受正式的飞行失控康复训练,确保每一位机师都具备应对危机的能力等等。

与此同时,波音公司也对飞行控制系统进行了多方面的优化,帮助机师更好的应对危机,进一步提升了飞行安全性。

尽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飞机在设计上变得越来越安全,航空工业的每一次更新和迭代都使得飞行更加可靠。

但不可否认的是,任何时候都 不能忽视人的因素。

飞行安全不单靠科技的力量,更依赖于人,依赖每一位机组成员在危机时刻的判断力与团队协作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故事的全部内容,我是长风,我们下期再见!

来源:活力能量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