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眼下已是农历三月廿九,阳历4月26日,正值谷雨二候“鸣鸠拂羽”。“春深谷雨重,湿气上门来”,此节气气温快速升高,空气湿润,体弱者尤应警惕湿寒侵袭,护阳是当务之急。
导读:不是迷信!今日三月廿九,记得“4个忌讳”别犯了,别忘告诉家人。
眼下已是农历三月廿九,阳历4月26日,正值谷雨二候“鸣鸠拂羽”。“春深谷雨重,湿气上门来”,此节气气温快速升高,空气湿润,体弱者尤应警惕湿寒侵袭,护阳是当务之急。
从华南到江淮,随着冷暖气流交汇,雨水骤增。“一雨值千金,连湿五谷心”,不仅庄稼怕湿,人也怕潮,尤其中老年人,居室宜通风避潮,避免湿气侵体引起筋骨酸痛或旧疾复发。
进入此节,昼夜温差起伏不定,衣物更替稍慢即易着凉。古人有言:“夜卧早起,必察寒暖”,此时穿衣应“春捂”有度,不可急于减衣,饮食清淡温和,尤忌寒凉之物伤及脾胃。
与此同时,久坐久躺皆非良策。谷雨虽多雨,却是调养筋骨、动气养身的好时节。“动则生阳,静则生湿”,中老年人宜每日适当散步、舒展筋骨,以顺应天地之气,养正避邪。
今日三月廿九是“收日”,有啥说法?
今日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正值谷雨时节末段,湿润渐浓。干支为乙巳年、庚辰月、乙丑日,恰逢“收日”,俗称“事有归期、不可妄起”,宜收不宜动。
古人讲“建满平收黑”,意思是说“收日”虽有收获之意,但属黑道之日,做事多有波折,不宜开启新事,动而不稳。此日应安分守静,静观其变,以防劳神伤气。
谷雨节气配“收日”而临,正应天道之势——雨生百谷,亦藏湿重之忧。正所谓“天有时,地有气”,此时顺应节律,守住节制,方可迎来真正的“收获之时”。
因此,老话说:“不怕三月廿九雨,就怕三月廿九晴”,三月廿九晴天有啥说法?看看农谚咋说的。
1、三月廿九雨,三伏雨不缺。
农历三月廿九,恰处谷雨之中,雨水渐多、湿气上升。老话讲“三月廿九雨,三伏雨不缺”,正是此时一场春雨,预兆着盛夏的甘霖相随,天地有序,万物皆应时而动。
承接此意,三伏天即将于七月中旬开启,连绵三十日,是一年之中最为炎热、农作最旺之时。此段若得雨水充足,便如“雨足郊原草木柔”,可助五谷丰登、粮仓满溢。
反之,若至伏天而无雨,则农作枯焦,民忧粮缺。古人有言:“春旱不怕,夏旱焦心”,可见今日一雨,既润当下,更安未来。顺时养田,亦应顺时养身,调适心气为要。
2、三月廿九日头烈,旱到芒种田开裂。
农历三月廿九,恰逢谷雨中候,雨水渐丰,气温回暖。民间有言:“三月廿九日头烈,旱到芒种田开裂”,若此日烈日高照,恐有久旱无雨之忧。
紧接着,四月为播种之始,若天干无润,种子难发、秧苗不壮,谷黍失时而难得其收。正如“久旱望云霓”,一场春雨尤为重要,可谓“春雨贵如油”。
若田干如焦,土地龟裂,庄稼更是难以灌浆抽穗,恐致颗粒无收。“一滴春雨一分收”,此时天意人心皆盼润泽,顺候而行,才是天地人和的农时正道。
故,今日三月廿九,正值谷雨时节里,也是习俗中“收日”,有空没空,记得“4个忌讳”别犯了,别忘了告诉家人!下面来看看老祖宗咋说,是否有道理!
谷雨节气,气温渐升,雨水增多,湿气弥漫。中老年人锻炼虽可健脾强身,但古人云:“动极生损”,此时若操之过急,反而易耗阳伤津,反增湿气。
正值“二候鸣鸠拂羽”,天地渐暖而湿寒犹存,清晨露重、寒气未散,不宜早起急动。老话说得好:“晨练误时,湿邪入骨”,稍迟外出,更为适宜。
锻炼时间以三四十分钟为宜,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汗出之后,切记“汗出勿风吹”,须及时拭干并补水,以防寒湿乘虚而入。
运动方式亦有讲究,“缓则养气”,不宜快跑快走,宜取太极、慢步、踢毽等柔和之法。养生之道,贵在顺时而动,调养有度,方得长健安宁。
谷雨已至,湿重如绵,古人云:“谷雨无晴湿气深”,此时空气湿度常超六成,屋内潮气凝聚,体感闷重,极易引动旧疾,尤其中老年人需格外警惕防潮。
进入“鸣鸠拂羽”之候,气温骤升,潮气暗藏,湿气若久聚屋内,易侵五脏六腑。此时应“勤晒不误时”,晒菜干、晒棉被,才能防止霉烂变质。
俗语有言:“潮湿不防,病自门来”,开窗通风最为关键,每日至少通气五小时,让湿气顺势而散,是家中清气流转之法。
顺时而动,方可安身。“湿胜则濡泄”,此节气切莫贪凉久卧,谨防湿毒入体。居家防潮、防湿,是谷雨养生的根本要务。
谷雨时节气温渐升,昼夜温差大,潮气渐浓。虽有暖意,但“谷雨夏未至,冷饮莫先行”,此时若贪凉饮食,易致寒湿内侵,伤脾损阳,久则易病。
尤其中老年人,脾胃本弱,阳气不足,若常食冷饮、生食,正如古人言:“寒从口入,疾自中生”,易致食欲不振、肠胃不适,进而影响整体气血运行。
此节气宜顺应“春吃芽”之道,多食当季嫩蔬。如北方人爱香椿炒蛋,称其“雨前椿芽嫩如丝”,南方人喝谷雨新茶,取其“清肝明目,祛湿醒脾”之效。
饮食顺时而养生。谷雨虽近夏意,实仍属春尾,正所谓“贪凉一时爽,湿寒三月扰”,节气虽短,养护得当,却可避大患于未萌。
谷雨节气,湿气渐重,气温上升,正是“鸣鸠拂羽,万物向荣”之时。此时若久坐不动,易致气血郁滞、湿邪内生,古语道:“久坐伤肉,动则生阳”,可见动静有度方为养生之道。
特别是中老年人或久坐办公者,更应引以为戒。建议每日适量步行或做些缓和运动,如太极、慢走、舒展肢体,不仅可活络筋骨,也有助调畅心气,达到“形动则气行,气行则血畅”之效。
此外,谷雨时节多雨潮湿,坐久不动反而让湿气易侵肌骨,导致乏力沉重。可在清晨或傍晚,天气清朗之时,于户外散步片刻,听鸟鸣风声,顺四时之气,调五脏之和。
顺时而动,避湿祛邪。谷雨虽润,却藏湿;若能遵“动中有养,静中藏神”之理,于忙碌中挪出时光陪伴家人出行赏景,既养身体,也润心情。
总结:今日三月廿九,正值谷雨时节里,也是习俗中“收日”,有空没空,再次提醒记得:4个忌讳”别犯了,别忘了告诉家人,老传统莫忘!您都记住了吗?
有福之人留下一句“好运” 你和家人此刻起好运翻倍,万事皆如意接财接福接旺运~喜欢作者,点个关注不迷路;喜欢文章,点赞评论收藏☕转发,希望大家顺风顺水事事顺✨!
来源:一点墨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