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 4 月,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布吉必姆国家公园的天空被直升机螺旋桨的轰鸣声撕裂。** 这些本应承载救援使命的飞行器,此刻却化身死亡使者 —— 据不完全统计,750 只考拉在这场持续三周的 "人道干预" 中丧生,其中包括健康个体和带幼崽的母考拉。
2025 年 4 月,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布吉必姆国家公园的天空被直升机螺旋桨的轰鸣声撕裂。** 这些本应承载救援使命的飞行器,此刻却化身死亡使者 —— 据不完全统计,750 只考拉在这场持续三周的 "人道干预" 中丧生,其中包括健康个体和带幼崽的母考拉。
这场被政府称为 "必要措施" 的行动,撕开了澳大利亚生态治理的遮羞布,也让全球公众目睹了一场文明与野蛮交织的现代悲剧。
2025 年 3 月的野火摧毁了 2000 多公顷考拉栖息地,幸存的考拉面临食物短缺、脱水和烧伤等困境。维多利亚州政府最初承诺对 "无生存希望" 的考拉实施安乐死,却在执行时改用直升机高空射杀。
目击者描述,直升机在距地面约 30 米高度盘旋,狙击手通过瞄准镜锁定目标,中弹的考拉从焦黑的树干上坠落,幼崽在母兽尸体旁哀鸣数小时后死亡。
这种 "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的策略引发轩然大波。动物保护组织通过无人机拍摄的画面显示,部分被射杀的考拉体表无明显创伤,仍能缓慢攀爬。
墨尔本大学兽医专家指出,从空中判断考拉健康状况的准确率不足 30%,而幼崽因无法独立生存,死亡率高达 90%。更讽刺的是,政府宣称火灾区域封锁导致救援无法进入,却允许直升机执行致命任务。
这场行动的核心争议在于科学判断的模糊性与权力行使的随意性。政府始终未公开兽医评估标准和报告,仅以 "审慎评估" 搪塞。环保组织要求独立专家介入监督,却因 "火灾影响区" 封锁未能实现。
澳大利亚动物法律辩护基金指出,根据《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射杀濒危物种需经过联邦环境部长批准,而此次行动显然绕过了这一程序。
更值得深思的是,澳大利亚曾在 2019-2020 年 "世纪大火" 中失去 6 万只考拉,此次野火本应成为生态修复的契机,却演变为系统性屠杀。
维多利亚州政府的行动暴露出一种危险的治理逻辑:当危机超出可控范围时,选择消灭问题而非解决问题。这种 "懒政" 思维在 2024 年南澳捕杀考拉事件中已见端倪,当时政府以 "控制种群数量" 为由计划射杀 2.7 万只考拉,最终在舆论压力下作罢。
事件引发的舆论风暴席卷全球,社交媒体话题 #澳大利亚出动直升机扑杀 750 只考拉 #阅读量超亿次。国际动物保护组织 PETA 正式致函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要求彻查决策流程。中国网友在微博上发起 "守护考拉" 联署,不到 48 小时获得 200 万签名。
但愤怒之外,更需要理性审视生态治理的深层矛盾。考拉的濒危并非天灾独力所致:2022 年 IUCN 报告显示,澳大利亚野生考拉仅存 4.3 万至 8 万只,栖息地破坏、疾病传播和气候变化是主要威胁。
此次野火后,政府若能及时投放食物、建立临时保护区,或许能挽救更多生命。然而,现有野生动物应急机制仍停留在 "被动扑杀" 阶段,缺乏预防性保护措施。
面对这场争议,维多利亚州州长杰辛塔・艾伦仍坚称此次行动是为了 "减轻动物痛苦",这种将暴力合理化的表述令人不寒而栗。事实上,真正的人道关怀应建立在科学评估与公众参与之上。
澳大利亚野生动物救援志愿者建议,可借鉴昆士兰州的 "考拉疫苗计划",通过接种衣原体疫苗提升存活率;或采用南澳的 "栖息地移植" 技术,将考拉转移至未受灾区域。
这场悲剧也为全球生态治理敲响警钟。当技术手段与权力意志结合,若缺乏透明监督与伦理审查,"保护" 可能异化为屠杀。正如业内专家呼吁的:生态危机面前,人类需要的不是更高效的杀戮机器,而是更包容的决策机制与更敬畏生命的文明共识。
来源:拿来旧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