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0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上海总站和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乡村振兴年度盛会》在上海举行。大会正式发布了《CMG乡村振兴观察报告(2023-2024)》,其中,中国飞鹤凭借标杆实践入选报告。
3月20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上海总站和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乡村振兴年度盛会》在上海举行。大会正式发布了《CMG乡村振兴观察报告(2023-2024)》,其中,中国飞鹤凭借标杆实践入选报告。
此次大会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主题,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共谋乡村振兴之路。作为中国乳业的领军企业,中国飞鹤长期扎根乡村,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其全产业链模式深入贯穿农业、畜牧业与工业领域,从北纬47° 黄金奶源带的牧草种植、饲料加工,到规模化奶牛饲养,再到现代化生产加工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形成了一条紧密相连、协同发展的产业闭环。
在农业种植端,飞鹤拥有超100 万亩专属农场,通过向农业合作社、农业公司等种植单位输出先进的 “青贮饲料种植标准”,涵盖土地耕作、青贮品种挑选、田间精细化管理和科学收割等各个环节,有力推动了当地农业的产业化进程,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与科技化水平,促进农作物产量与质量双丰收,带动了周边耕地增值,让广大农户在土地经营中获得更多收益。
在畜牧业养殖方面,飞鹤早在2006 年便率先建设万头牧场,目前已布局 13 个自有牧场,奶牛、奶山羊存栏超 10 万头。飞鹤将数字化深度融入牧场运营,饲养员借助手机即可实时掌握奶牛健康、饮食、产奶等状况,实现高效精准管理。牧场产出的鲜奶核心指标不仅远超国内标准,更优于欧盟标准,为优质乳制品生产筑牢根基,也为当地畜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示范。
产业集群的发展为乡村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截至目前,飞鹤已累计创造17 万个就业岗位,从牧场饲养员、农场工人到工厂技术人员、物流配送人员等,涵盖各个层次,吸引众多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拉动超 15 万农民致富。同时,飞鹤通过土地流转、技术培训等方式,帮助农户融入乳业产业链上下游,实现 “产业富民、产业留人”,有效带动人才回流乡村。
更值得一提的是,飞鹤本次入选的案例《飞鹤产业链集群生态循环化项目》,正是基于其全产业链模式实践,以及“黑土地上的绿色产业链”建设经验,为高寒地区玉米秸杆和畜禽粪污资源的循环利用、乳业的零碳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案例显示,为了推动高寒地区农牧业绿色转型,破解奶牛粪污堆积、玉米秸秆降解难等生态痛点,飞鹤通过6年技术攻坚,投入上亿元,建成了我国高寒地区规模最大的“规模化生物天然气与有机肥循环综合利用项目”,创新突破风干秸秆发酵、木质纤维素降解等关键技术,通过“畜禽粪污+玉米秸秆”制取有机粪肥还田,实现年处理秸秆4万吨、粪污10万吨,年产沼气700万方、有机肥5万吨,还田后能让1.4万亩黑土地的有机质含量增加1%,更能增加黑土层的厚度和松软度。目前,飞鹤在克东县、甘南县等地已有4个项目投产,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近40万吨,相当于种植了2000多万棵树。
中国飞鹤入选CMG 乡村振兴观察报告,是对其在乡村振兴领域所付出努力和取得显著成效的高度认可。这不仅彰显了飞鹤作为乳业龙头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也为其他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模式。未来,相信飞鹤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为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也期待更多企业能像飞鹤一样,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共同谱写乡村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优选育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