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接种疫苗加速基础免疫 多维筑牢百日咳防控屏障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6 08:11 3

摘要:作为公众易感易患的常见病,百日咳因其传染性强、传染源聚焦家庭等特性,给婴幼儿群体健康、公共卫生安全带来挑战。随着百日咳防控、免疫规划疫苗种类调整等指导文件的实施,如何推进基础免疫、更好守护儿童健康,成为百日咳防治事业的新课题。

作为公众易感易患的常见病,百日咳因其传染性强、传染源聚焦家庭等特性,给婴幼儿群体健康、公共卫生安全带来挑战。随着百日咳防控、免疫规划疫苗种类调整等指导文件的实施,如何推进基础免疫、更好守护儿童健康,成为百日咳防治事业的新课题。

在第39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到来之际,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副主任曾玫、广州市白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陆剑云就百日咳疾病认识、强化基础免疫、提升疫苗接种率等话题展开观点分享。他们认为,做好基础免疫对于预防百日咳尤为关键,并呼吁加强社会公众、特别是婴幼儿家长对百日咳疾病的科学认知,推动提升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率,以科学有效的免疫服务为孩子成长关键期筑牢基础免疫健康防线。

“老病”不容懈怠 加强低龄防控降低易感风险

《百日咳防控方案(2024年版)》将百日咳定义为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百日咳患者的临床典型症状表现为反复阵发的痉挛性咳嗽,伴随着深长吸气和‘鸡鸣’样的吸气回声,可持续1至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对婴儿危害尤为严重。”曾玫提示说,患者、特别是低月龄小婴儿,在发病初期可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和轻咳症状,不易早期识别,常被误以为是感冒,“阵发性痉咳后呕吐、吸气末回声是百日咳经典的症状,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诊断和治疗,减轻病情,早期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可以清除呼吸道细菌,有助于减少传播”。

据陆剑云介绍,百日咳是一类具有历史性的“老病”,我国自1978 年将百白破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该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随着疫苗的接种普及,百日咳的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在全球呈低流行状态。但由于人群流动性加大、疫苗保护效力逐年降低、菌群改变等实际情况,百日咳近年来‘卷土重来’,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再度成为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议题”。

百日咳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在当前疫苗时代传染方式以家庭内传播为主,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可能感染,未接种疫苗或者未全程接种疫苗的婴幼儿人群尤其容易“中招”。陆剑云解释说:“虽然人群普遍易感百日咳,但成人、青少年感染者通常症状较轻、难以察觉,他们往往成为婴幼儿感染百日咳的主要传染源。”

“从我们国家百日咳发病情况来看,重症患者集中在3月龄以下的小婴儿群体中。”曾玫说,由于低月龄小婴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呼吸道黏膜容易受损,缺乏母传抗体保护,不仅面临着高感染的风险,而且感染后往往需要接受住院治疗,发生重症肺炎、百日咳脑病、心肺功能衰竭的风险高,疾病负担较重,家长应及早采取免疫保护。

为进一步科学精准做好百日咳防控工作,《百日咳防控方案(2024年版)》明确提出,聚焦重点人群和重点机构,加强预防接种。陆剑云认为,“防患于未然”是实现百日咳防控的重要前提,而接种疫苗则是有效的预防路径。“预防百日咳,需要让婴幼儿尽早接种疫苗。建议家长在婴儿早期启动基础免疫程序并加速完成,及时为孩子提供免疫预防保护”。

科学尽早接种 坚持“长期主义”免疫预防升级

今年,国家对免疫规划的百白破疫苗(吸附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接种程序做出了调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2月龄、4月龄、6月龄、18月龄、6周岁各接种1剂次百白破疫苗。新的免疫程序下,百白破疫苗首剂接种时间从之前的3月龄提前到2月龄,并从之前的“4剂次百白破疫苗+1剂次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变成全程5剂次百白破疫苗。

在陆剑云看来,免疫规划接种的调整体现出国家对百日咳防控重视的“提档升级”,将首剂接种时间提前到2月龄,也再次强调了尽早接种疫苗的重要性。“在我国,2月龄的宝宝就可以接种联合疫苗,最多能够同时预防包括百日咳在内的五种疾病,是一种相对高效的预防策略”。

曾玫认为,新版免疫程序将6周岁接种1剂次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调整为6周岁接种1剂次百白破疫苗,说明了预防接种并非“一劳永逸”,而应践行“长期主义”。“接种疫苗优先的目标是最大程度降低发生重症的风险,降低因百日咳引起的生命损失。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接种疫苗还是自然感染,都无法对百日咳产生终身免疫。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水平随时间推移会逐渐衰减,为达到更持久的免疫效果,不让疾病‘乘虚而入’,建议遵循百日咳疫苗接种程序要求,及时全程接种5剂疫苗,实现更好的免疫保护”。

“结合临床试验发现,低龄幼儿每增加1剂次百日咳疫苗,保护作用会相应升级,如果宝宝完成全程3剂次基础免疫,即可高度有效预防因百日咳导致的住院治疗和重症,及早获得免疫保护。”在曾玫看来,婴幼儿提早接种百日咳疫苗,有助于提高疫苗形成保护的及时性,进而降低因百日咳疾病带来的风险和负担。

优化接种方案 以“加速免疫”夯实“宝”护防线

随着免疫规划的不断完善,婴幼儿需接种的疫苗种类、数量逐渐增多。为更加高效、全面地给婴幼儿人群提供免疫保护,以尽早接种首剂疫苗、缩短接种间隔时间为特点的“加速接种方案”,成为夯实“宝”护防线的重要探索。

“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21版)》建议,儿童需在2周岁前接种疫苗约20剂次。基于相关文件要求,以联合疫苗为代表的‘加速接种方案’应运而生,以期在简化免疫程序的同时,提高疫苗接种率和及时性,帮助孩子有效预防疾病。”陆剑云认为,使用联合疫苗可减少家长携带婴幼儿往返接种单位的频次,一定程度上降低婴幼儿感染患病的风险,也可实现提高接种工作效率、简化疫苗供应程序等社会价值。

据有关模型显示,在百日咳疫苗高接种率的前提下,2-3-4月龄“加速接种方案”,较2-4-6月龄接种方案,可提前2个月完成基础免疫,可以更早地让孩子完成基础免疫程序。“早接种可以及早形成保护小月龄婴儿的免疫保护网。”曾玫说。

根据国家调整后的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婴儿在完成前3剂次基础免疫后,在18月龄和6周岁时需接种第4、第5剂次疫苗。曾玫提示说:“在接种第4、第5剂中间的4年半时间里,存在‘免疫空窗期’的潜在风险。组分纯化工艺制作的联合疫苗,具有百日咳抗原含量稳定、纯度高等特点,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相对高,保护持久性可能延长。”

陆剑云也认同联合疫苗在提升疫苗覆盖率和卫生服务管理效率等方面的优势,于联合疫苗而言,“联合”的程度越高,则意味着同时预防的疾病种类越多、接种次数越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更低。联合疫苗对小月龄宝宝很友好,可简化免疫程序、降低感染风险。对于百日咳的防控,目前我国有三联疫苗、四联疫苗、五联疫苗等多款适龄儿童可接种的含百日咳成分疫苗,以五联疫苗为例,“将原本需要分别接种12剂次才能完成免疫的疫苗简化为4剂次,可减少8次接种,不仅能减少家长奔波次数,也避免了宝宝因频繁往返接种点可能带来的交叉感染隐患,更高效地帮助宝宝建立免疫保护”。

“‘联合’日渐成为疫苗发展的重要方向。但联合并非简单的‘1+1=2’,而是‘四两拨千斤’。例如,五联疫苗在预防百日咳的同时,还可预防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全程接种只需4剂次,简化程序、提升接种便利性。”曾玫补充道。

对于我国儿童免疫规划事业的发展,陆剑云有着更多憧憬。“为更好推进疫苗接种科普宣传工作,广州市白云区疾控中心作为基层健康力量,力争前移科普关口,坚持科普知识的科学性、权威性与传播形式的可操作性,通过寓教于乐的科普体验活动,帮助大众破除百日咳认知迷思”。曾玫则呼吁社会提高对百日咳的认知、加强对免疫手段的重视,建议重点人群及早、全程接种百日咳疫苗,实现儿童预防接种率和百日咳防控水平双提升,为成长关键期的孩子们带来更全面的健康免疫守护。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