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网红没文化?600万粉丝“迅猛龙”223分上岸复旦MBA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6 04:37 2

摘要:在流量至上的时代,网红与名校录取的消息总是能轻易触动大众的敏感神经。2025年4月,复旦大学公布的拟录取名单里,网红“迅猛龙”的名字赫然在列,瞬间点燃网络,成为舆论焦点。这位在抖音坐拥超600万粉丝的网红,凭借自身努力考研成功,本是励志故事,却引发了诸多争议,

在流量至上的时代,网红与名校录取的消息总是能轻易触动大众的敏感神经。2025年4月,复旦大学公布的拟录取名单里,网红“迅猛龙”的名字赫然在列,瞬间点燃网络,成为舆论焦点。这位在抖音坐拥超600万粉丝的网红,凭借自身努力考研成功,本是励志故事,却引发了诸多争议,也让我们看到了网红群体与高等教育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迅猛龙”在美女如云的网红圈,她凭借甜美长相和独特风格迅速走红,被称为“厦门林志玲”。2025年2月25日,她做出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宣布停播备考。历经三个月的日夜奋战,她成功考研过线。4月23日,复旦大学公布MBA等项目的拟录取考情分析,“迅猛龙”的名字出现在其中,“迅猛龙考上复旦”迅速登上热搜。4月24日,她分享考研分数,总分223分,超出预估20分 ,这一成绩也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肯定,业内人士称其总分属中上等,英语更是高分 。4月25日,复旦大学回应拟录取网红事件,明确表示录取标准统一,与身份无关,所有考生均按统一标准录取,笔试由国家统考,面试由校外专家、企业高管和教授共同评分,网红身份不纳入考核维度。

这一事件之所以引发热议,根源在于大众对网红群体存在刻板印象。在许多人心中,网红是借助网络平台、依靠颜值或才艺吸粉赚钱的群体,常与“炒作”“博眼球”挂钩,尤其颜值类博主,更易被贴上“花瓶”标签,仿佛他们就该在娱乐大众的领域徘徊,与学术深造、高等教育绝缘。而“迅猛龙”考上复旦,打破了这种固有认知,让人们在惊讶之余,本能地质疑,甚至带着一丝审视与偏见。

在这些质疑声中,“非全日制MBA含金量低”的声音较为突出。有人认为非全日制MBA在时间安排、授课形式上相对灵活,和全日制相比,似乎“不够硬核”,即便考上也没什么值得炫耀。但他们忽略了,无论是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报考复旦MBA都要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内容与难度一致,都需通过严格的笔试与复试流程。“迅猛龙”能取得223分的成绩,超国家线35分 ,背后是她停播三个月,放弃直播收入,全身心投入备考的艰辛付出。从最初收集备考资料,制定详细学习计划,到每天早起晚睡沉浸书本,管综的逻辑推理和写作通过大量刷题与请教老师掌握技巧,英语二坚持背单词、做阅读、练写作,每一步都饱含努力,这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做到的。

还有人质疑“有钱就能上”,觉得网红赚钱容易,凭借经济实力就能轻松踏入名校。但复旦大学的回应掷地有声:录取标准对所有人一致。“迅猛龙”的总成绩在拟录取名单中处于中游水平,笔试成绩超国家线,面试得分也符合结构化考核体系要求,这足以证明她是凭借自身实力获得录取资格。这种无端质疑,本质上是对努力者的不尊重,也是对教育公平的不信任。

不过,“迅猛龙考上复旦”也带来了许多积极影响。从个人角度看,这是她人生的重要跨越,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拓宽了道路,也让她从单纯的网红形象,转变为兼具才华与学识的复合型人才,实现了个人价值的提升。对网红群体而言,她树立了积极榜样,打破大众对网红“没文化”的刻板印象,激励更多网红提升自我,为行业注入正能量。从社会层面来讲,这让人们看到,无论身处何种行业、拥有何种身份,只要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就能实现目标,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与开放性。

“迅猛龙考上复旦”事件,是网红群体与高等教育的一次深度碰撞。它让我们看到社会对网红群体的刻板印象亟待改变,也让我们思考如何以更理性、客观的态度看待教育公平。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我们应摒弃偏见,尊重每一个人的努力与选择,为那些勇于追求梦想、提升自我的人鼓掌。同时,也期待更多网红能像“迅猛龙”一样,利用自身影响力传递积极价值观,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多正能量。

来源:桂族文化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