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68年4月25日,曾率十九路军进行一二八淞沪抗战,粉碎日军“四小时占领上海”狂言,后在福州成立抗日反蒋的“中华共和国”,任人民革命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并于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的抗日名将蔡廷锴因病医治无效在
1968年4月25日,曾率十九路军进行一二八淞沪抗战,粉碎日军“四小时占领上海”狂言,后在福州成立抗日反蒋的“中华共和国”,任人民革命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并于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的抗日名将蔡廷锴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文革”期间蔡廷锴作为周恩来运作保护的民主人士之一,躲过一劫。
《一份应予保护的干部名单》
周总理起草毛主席批准的一份特殊的保护高级干部的名单
被点名保护人物因该名单而免遭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直接批斗与人身攻击
名单中列明的保护人物包括:宋庆龄、郭沫若、章士钊、程潜、何香凝、傅作义、张治中、邵力子、蒋光鼐、蔡廷锴、沙千里、张奚若,之后补充李宗仁。
🪖抗日名将蔡廷锴🪖
英雄生平
蔡廷锴(1892年4月15日—1968年4月25日),字贤初,出生于广东罗定。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早年参加同盟会。曾参加第一次北伐、讨伐桂军沈鸿英及东征讨伐陈炯明等战役。后任国民党军第六十师师长。
1930年任第十九路军副总指挥、军长。1932年率十九路军进行一二八淞沪抗战。同年被蒋介石调往福建“剿共”,任十九路军总指挥、福建绥靖公署主任。1933年11月,同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等在福州成立抗日反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任人民革命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失败后流亡海外,宣传抗日救国。
1932年十九路军在上海阻击日军
1935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大同盟,为最高负责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国民党军第六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两广边境司令,在两广指挥作战。1940年因受蒋介石排挤而去职。1946年与李济深等在广州组织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1948年1月在香港参与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被推为中央常务委员、财务委员会主任。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1964年12月至1968年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民革第一、二届中央常务委员,第三、四届中央副主席。1968年4月25日,蔡廷锴逝世。
淞沪抗日
1930年,蔡廷锴任第十九路军副总指挥、军长。
1931年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蔡廷锴听到消息后,率第十九路军三万多官兵,在赣州宣誓反对内战,团结抗日。
张治中(右三)与蔡廷锴(右四)及区寿年等会商防线分配问题
1931年11月,十九路军奉命调防京沪沿线担负警卫。年底,蔡廷锴召集全军旅长以上干部密商,打算在1932年2月率部沿津浦线奔赴东北,援助正在抗日的马占山,丁超,李杜。但此时日本蓄意扩大对华侵略,派遣军舰三十余艘和陆战队数千人在上海登陆,并且不断制造事端,上海局势紧张,蔡廷锴留在淞沪加紧备战。
轰炸后的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2年1月下旬,日军图谋侵占上海,要十九路军后撤15公里。国民党当局拟同意日方的要求,并派军政部长何应钦理沪向蔡廷锴转达。蔡当即表示拒绝。他反复申明:
上海是中国领土,十九路军是中国连队,有权保卫上海。如果日军胆敢来犯,我军决心迎头痛击。
日军作战情况及炸弹爆炸区域地图
1月28日,日本侵略军悍然进攻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
蔡廷锴下令反击,并同获蒋光鼐和戴戟联名通电全国,发布《第十九路军为日军犯境通电》:
特急,南京中央党部,国民政府,各院部会,京沪卫戍司令长官,各级党部、政府,各军师旅团长,各报馆,全国人民公鉴:
暴日占我东三省,版图变色,国族垂亡。最近更在上海杀人放火,浪人四出,极世界卑劣凶暴之举动,无所不至。而炮舰纷来,陆战队全数登岸,竟于28夜12时在上海闸北,公然侵我防线,向我挑舋。光鼐等分属军人,唯知正当防卫,捍患守土,是其天职,尺地寸草,不能放弃,为救国保种而抵抗,虽牺牲至一人一弹,决不退缩,以丧失中华民国军人之人格。此物此志,质天日而昭世界,炎黄祖宗在天之灵,实式凭之。
19路军总指挥蒋光鼐、19军军长蔡廷锴、淞沪警备司令戴戟叩。艳子印。
沪淞战役后,市场出现一款蔡廷锴牌香烟,此为当时广告
不久,又赋诗一首表明意志:
戎马倥偬到此间,
身心劳瘁任艰难,
家书两载叮咛寄,
不扫倭寇誓不还。
1932年,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在前线视察
当时,十九路军与随后到达的第五军只有4万余人,以轻武器为主。蔡廷锴率十九路军,与装备有飞机、军舰、坦克的六七万日本侵略军血战33天。粉碎了日军“四小时占领上海”的狂言,迫使日军四度易帅,死伤万余人,也无法攻占上海。
南京市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内的第十九路军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广州市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内的十九路军淞沪抗日先烈纪念碑
蔡廷锴从此深得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侨、港澳同胞的拥护和爱戴,被誉为“一代名将”、“抗日民族英雄”。
战后获南京国民政府授予青天白日勋章。
青天白日勋章,授予为保卫国家做出杰出贡献者
福建事变,建立中华共和国
1932年5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同日本签订《淞沪停战协议》,蒋介石把十九路军调到福建“围剿”工农红军。8月,蔡升任第十九路军总指挥。12月底,任福建绥靖公署主任。
蔡廷锴等率十九路军入闽后,在蒋介石的催迫下,向根据地发起进攻,先后占领了闽西、闽北等苏区。1933年秋,红军主力由江西东征福建,先在闽西连城等地歼灭了十九路军的3个团,继而又在闽北歼灭2个团,并围困廷平、顺昌、将乐等县城,威胁福州。经过折兵损将,蔡廷锴识破蒋介石让红军和十九路军两败俱伤的意图,他因此毅然决定,停止剿共,“反蒋抗日联共”,并立即派人与红军联络,在9月下旬实现停战。
10月26日,由周恩来主持、红军全权代表潘汉年与十九路军全权代表徐名鸿在瑞金签订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11月18日陈铭枢、李济深等与蔡廷锴、邓世増及其他十九路军高级将领在福州鼓山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反蒋起事,会上商讨召开中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废除中华民国国号,另订国旗;脱离中国国民党,另组生产人民党等事项。会议间,蒋光鼐曾对废除中华民国国号、11月20日仓促起事等提议表示谨慎反对,但由于陈铭枢的极力坚持,会议最终通过前述的提案,决定于1933年11月20日发难。
中华共和国国旗
上红下蓝,中嵌黄色五角星,红色代表工人、蓝色代表农民、黄色代表正大光明、五角星则代表生产人民的大联合
1933年11月20日,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人以第十九路军为主力,在福建福州南校场召开“中国全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在福建省建立建立了中华共和国,首都福州,并发布了内外政策,提出:对外取消外国的治外法权,废除不平等条约,对内实行联共反蒋方针。
“中国全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召开留影
主席台上左起:第十二人为蔡廷锴,第十六人为蒋光鼐
推举李济深为政府主席,蔡廷锴为人民革命政府委员、人民革命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兼十九路军总指挥等职。并发布了对蒋介石、汪精卫、何应钦等国民党要人的通缉令。他们抵抗合围福建的国民党嫡系部队,与红军签订了抗日反蒋的初步协定。这一行动,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
事变失败后,蔡廷锴流亡海外。
福建事变中的十九路军
1949年后,蔡廷锴先后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后又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及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等重要职务。朝鲜战争爆发后,蔡廷锴担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51年,蔡廷锴被推为慰问团总团的副团长赴朝鲜。
1968年4月25日,蔡廷锴在北京逝世。
——————分割线——————
- END -
编辑 | 卧阑听鱼
文献资料 | 网络
来源:历史有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