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桃树蚜虫是桃树主要害虫之一,春季气温回升后易大量繁殖,危害新梢和叶片。如何防治蚜虫成了广大桃农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下面小编结合多年实践总结的几个杀蚜绝招,希望能帮到大家!
桃树蚜虫是桃树主要害虫之一,春季气温回升后易大量繁殖,危害新梢和叶片。如何防治蚜虫成了广大桃农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下面小编结合多年实践总结的几个杀蚜绝招,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农业防治:
1. 冬季清园,减少虫源
冬季修剪时清除病枝、残叶,集中烧毁或深埋,破坏蚜虫越冬场所(虫卵多藏于枝条裂缝、芽腋处)。
萌芽前(2月底-3月初)全园喷施3-5波美度石硫合剂,杀灭越冬虫卵,降低基数。
2. 合理施肥,增强树势
减少氮肥过量使用,避免新梢徒长(蚜虫喜食幼嫩组织),增施磷钾肥(如腐熟有机肥、磷酸二氢钾),提高桃树抗病虫能力。
3. 生长期管理
及时抹除多余萌芽、密梢,保持树冠通风透光,降低蚜虫聚集风险。
二、物理防治:
1. 黄板诱杀
在桃树萌芽期(3月初)至蚜虫盛发期,每亩悬挂20-30块黄色粘虫板(高出树冠30cm),利用蚜虫趋黄性诱杀成虫,减少产卵量。
2. 清水冲刷
蚜虫零星发生时,用高压水枪喷淋新梢叶片背面,直接冲落蚜虫,降低虫口密度(适合家庭果园或小规模种植)。
三、化学防治(关键时期用药):
桃树蚜虫防治需抓住 2个关键时期,结合物候期精准用药:
1. 萌芽至开花前(3月上中旬)
目标:杀灭越冬后初孵若虫,阻止扩散。可以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内吸性强,持效期长);20%啶虫脒或50%噻虫嗪WDG2000倍液(高温效果好,兼治叶蝉)。注意:开花期禁用农药,避免伤害传粉昆虫。
2. 谢花后至新梢生长期(4月上中旬),控制春季爆发的蚜虫种群,防止叶片卷曲和病毒病传播。
药剂:5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2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2000倍液(内吸传导性强,持效期20天以上);轮换用药:避免单一药剂长期使用,减少抗药性(如吡虫啉和噻虫嗪以及氟啶虫酰胺等交替使用)。
四、注意事项
1. 农药安全:果实膨大期(5月后)慎用化学农药,如需用药选择低残留药剂(如啶虫脒),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一般10-15天)。
2. 局部防治:蚜虫集中在嫩梢时,可针对性喷药,减少全园用药,保护天敌。
3. 气候影响:喷药选晴天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避免高温(>30℃)和雨天,提高药效。
桃树蚜虫防治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冬季清园减少基数,春季早查早治,结合生物、物理手段降低化学用药依赖,关键时期精准施药。4月中下旬需重点关注新梢蚜虫,及时防控可有效避免叶片卷曲和树势衰弱,保障桃树产量和品质。
来源:鱼丸哈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