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数媒融合的澎湃征程!2025紫金网络传播创新大会主题分享会在南京举行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6 10:33 2

摘要:暮春时节,烟柳如画。4月25日,弄潮·数媒融合创未来2025紫金网络传播创新大会在南京举行。当数字浪潮重塑传播格局,智能技术打破信息边界,如何用数智力量激活传播新动能,用创新实践让中国故事触达世界?多位业内学界专家和与会嘉宾,围绕数智赋能、网络外宣、经济宣传等

暮春时节,烟柳如画。4月25日,弄潮·数媒融合创未来2025紫金网络传播创新大会在南京举行。当数字浪潮重塑传播格局,智能技术打破信息边界,如何用数智力量激活传播新动能,用创新实践让中国故事触达世界?多位业内学界专家和与会嘉宾,围绕数智赋能、网络外宣、经济宣传等议题开展大咖分享、跨界对话,解析经典案例、剖析跨圈传播,为观众带来一场数智媒体视听风暴。

主题分享会现场

数智技术赋能媒体融合 场景创新亮点纷呈

围绕中心大局,用正能量网聚“强信心”。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阐释,是网上宣传首要任务。总书记强调,江苏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发展战略中主动作为、协同联动,要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的对接。江苏省委网信办副主任刘伟在致辞中表示,江苏省委网信办于4月20日起,发起了为期一周的“长三角遇上大湾区”融媒新闻行动。邀请来自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网络媒体记者,深入园区、企业和实验室,探寻两大区域协同发展的创新实践,深入挖掘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鲜活故事。

强化文化赋能,用柔表达拓展“朋友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为跨境传播提供了“源头活水”。刘伟介绍,江苏省委网信办和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联合策划制作的《Path Seekers 问道中国网络国际传播》产品,聚焦记录中外人士徒步中国知名古道,实现全过程网络国际传播,以“问道”双关之意向全球解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背后的文明根基。作品被622家西方媒体转载,境外浏览量近200万。同时,持续做响“非遗有新人”“暧暧远人村”等文化外宣品牌,借助高清可视、沉浸互动的体验,用网络传播激活传统文化“一池春水”。

陈昌凤

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网络传播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原常务副院长、新闻研究中心主任、智媒研究中心主任陈昌凤教授,以一张自己用AI制作的创意照片为例,从计算主义思维革命、模态转向与注意力、内容和数据基础设施化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数智媒体融合创新案例。“人工智能的发展,大大拓宽了媒体应用数智技术的边界。希望我国的新闻从业者能从中汲取灵感巧思,把媒体融合的道路越走越宽。”陈昌凤表示。

罗林

社交媒体时代,怎样用短视频、直播等手段实现创新传播? “快手将招工‘搬’进直播间、将企业实地探访‘剪’成短视频。”在“技术赋能驱动场景创新”主题分享会上,快手集团副总裁罗林从“短视频+直播助力传播场域创新”的角度,和现场观众一同探寻流量浪潮下的传播新可能。其中,“直播带岗”成为就业新模式——通过将传统招聘场景数字化,快手在新春招工季成功吸引超1000万用户参与直播求职,实现了将流量价值转换为社会价值。罗林还重点介绍了快手的科技赋能案例,包括图生视频大模型全球第一的可灵AI,以及助力农产品销售的“兴农计划”等,展现了平台在技术创新与社会责任方面的多元探索。

何宁

人工智能正迅速重塑全球传播格局与信息生态,为媒体融合带来新机遇。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党委委员、副台长何宁以“人工智能技术助力传媒重构技术底座”为主题,深入介绍了广电集团在人工智能模型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在我们看来,AI不是替代者而是放大器。”何宁介绍,人工智能将转化为传媒行业的智慧引擎,与创造力形成协同进化关系,释放更深邃的人文洞察与情感共鸣。近年来,江苏广电积极推进人工智能研发与应用,打造融合平台,实现内容生产更新更快更好看。

创新对外传播 年轻化语态讲好江苏故事

数字化时代,网络外宣已经成为国际传播的前沿阵地。在跨界对话环节,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江苏紫金传媒智库理事长、主任张红军,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全媒体中心负责人闫修彦,现代快报编委、国际传播中心主任熊平平,哔哩哔哩地方媒体运营负责人朱雨佳,围绕“如何以创新之姿突破传播瓶颈、讲好中国故事”这一话题,分享了他们的见解。

跨界对话现场

“熟悉而陌生,这是人类共性的接受信息方式。事物得有一部分看得懂,但也需要一些陌生的成分才能吸引读者看下去。”张红军从传播实践的角度出发,用“一杯咖啡里的脱贫故事”“宁波这里‘喜上眉梢’”“南京红山动物园走红”等三个生动案例,解开“中国好故事”的传播密码。

在国际网络舆论场上,网民拍客的力量不容小觑。闫修彦介绍,香港大公文汇集团组建的国际拍客以海外华文媒体人及熟悉中国的外国友人为基础,通过本土视角发掘传播中国文化故事,增强国际传播的贴近性。例如在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现场采访日本游客,在《哪吒2》海外热映时采集当地民众反馈等。

一只丹顶鹤,能展现怎样的中国形象?以鹤为媒,现代快报编委、国际传播中心主任熊平平抽丝剥茧,向大家展现年轻化语态下国际传播的独特魅力。2024年起,在海外平台上,来自江苏的网红丹顶鹤“加利福尼亚”用“鹤言鹤语”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圈粉无数海内外网友。从一只鹤出发,以小见大,国际传播以创新“破圈”之姿,行稳致远。

“作为中国年轻人高度聚集的文化社区和视频平台,我们致力于成为东西方年轻人交流的纽带,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朱雨佳介绍,截至2024年底,哔哩哔哩(B站)已有60个国漫IP成功发行到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国家。B站也是国内最大的纪录片出品方之一,通过《守护解放西》《人生一串》等优秀纪录片,可以让世界各地青年能更直观地了解真实多彩的中国。

做优经济报道 彰显韧性凝聚信心

陈寒健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乘风破浪,媒体报道对市场预期的引导尤为重要。案例交流环节,财经头条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总编辑陈寒健,扬子晚报影视融媒中心主任喻文君,澳门网络视听协会副会长、直播协会会长徐其蓓,围绕“经济报道凝聚信心力量”展开分享。线上直播结合线下沙龙,陈寒健以“财经早餐”为案例,介绍了垂直类媒体如何实现用户服务和精准传播。

喻文君

退役军人将烧饼铺打造成创业标杆、鲜花小店从社区走向产业、60后老一辈终身投入传承南京非遗事业……喻文君通过《了不起的小店》系列视频,展现经济报道中的人文温度。在她看来,真正的时代脉搏,永远跳动在“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平凡力量之中。

徐其蓓

对外开放背景下,澳门在国内外数字经济合作方面,有其独特优势。徐其蓓介绍了澳门网络视听协会充分发挥桥梁功能,吸引更多企业和个人使用其服务,从而帮助企业实现有价值的资源沉淀和产业升级。

杭春燕

数智潮涌,共绘新篇。“这样思想碰撞、多元交融的深度对话,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宝贵力量,让我深受启发。”新华日报社副总编辑,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编辑,江苏新华云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杭春燕聆听分享后评价道。从事一线经济报道多年,杭春燕认为,做好经济报道需提升“三个力”。第一是解释力,用最能引起共鸣的话题提高解释力。第二是共情力,对用户有敬畏之心,对采访对象感同身受。第三是引领力,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在复杂的舆论场中积极且有效地传递主流声音。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邵文晶 李璞 吴盈青 徐亦丹 陈凌天 夏晓晨 樊玉立/文 赵亚玲 宋宁/摄

来源:新华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