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49位清华老师获此荣誉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6 10:40 2

摘要:临床医学院教授张萍从教35年来,始终以医术为舟、以仁心为帆,带领学生探寻医学真理。面对科研瓶颈,她用温暖与理性为学生搭建信心的阶梯;在生活关怀上,她更是率先垂范,组织学生参加运动会、联谊会。在她眼中,学术是一段穷理尽性的旅程,而育人,则是播下敬业与仁爱的种子。

芳菲四月,紫荆满庭

师恩化雨,润物无声

愿再向恩师,道一声久违的问候

4月25日

清华大学第十九届“良师益友”颁奖典礼

在大礼堂举行

来自46个院系的

49位“良师益友”获奖教师

在台下师生热烈的掌声中走上舞台

接受来自学生的颁奖

尊师重教的传统

在代际互动中得到生动诠释

一课之缘,一世为师

我们以“敬”为名,以“恩”为约

共话清华“最美师生情”

身教言传的力量

张萍:医者仁心,育人以诚

临床医学院教授张萍从教35年来,始终以医术为舟、以仁心为帆,带领学生探寻医学真理。面对科研瓶颈,她用温暖与理性为学生搭建信心的阶梯;在生活关怀上,她更是率先垂范,组织学生参加运动会、联谊会。在她眼中,学术是一段穷理尽性的旅程,而育人,则是播下敬业与仁爱的种子。

王凌:以身作则,润物无声

作为四届“良师益友”的获得者,自动化系教授王凌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二字的分量。无论是早八的《自动控制理论》课堂,还是深夜的国际会议指导,王凌老师始终以满格电量陪伴在学生身边。他创立“凌志教育基金会”,十余年来持续支持家乡教育发展。他坚信:教育,是靠时间和心力浇灌的事业。

郭菲:严谨求真,立德树人

教育学院副教授郭菲始终坚持“融合创新”的教育理念,六年中带队开展十余次社会实践,将教育研究扎根于科教兴国、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之中。她鼓励学生“走出去”,用脚步丈量现实;也引导学生“钻下去”,在扎实研究中寻找真知,她是那个让学生“看到理想”,也“学会坚持”的领路人。

卢麾:言传身教,润心育人

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卢麾在科研、教学与学生工作三重角色中切换自如,是“地学系育人品牌”的坚定支柱。他倡导“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并重”的理念,在课程中注重思政融合,在课题组内营造积极温暖的氛围,帮助学生建立科研信心和职业志趣。这位“邮件永远以感谢结尾”的导师,重新定义了“良师益友”。

品牌活动背后的温度

“良师”之德、“益友”之情,老师们的身教言传,不仅影响着一代代清华学子,也诠释着“良师益友”这一品牌的深刻内涵。

“良师益友”评选活动始于1998年,是清华大学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导学活动之一。活动由广大研究生同学投票选出心目中“立德为首、学高为师、教益为友、育人为本”的优秀教师代表,至今已有766位教师,1313人次获得“良师益友”称号。

第十九届“良师益友”评选活动由清华大学研究生会主办,于2024年秋季拉开帷幕。自9月启动以来,累计1874名同学参与预提名,覆盖50个院系、132位候选教师。最终,共有12705位同学投票评选出49位获奖教师。他们分别是:

百年从游中的师道传承

在清华园中,“良师益友”不仅是一项荣誉,更是一种精神的接力。正是千千万万“良师益友”的行动,成就了传承百年的清华育人精神。

回顾清华历史,不乏令人动容的师道佳话:

体育教育家马约翰,年逾五旬仍与学生“同场竞技”,倡导体育精神;

蒋南翔校长常深夜走入宿舍,与学生“促膝谈心”;

上世纪,梅贻琦校长提出了著名的“从游论”——“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如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在他看来,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濡染:教师如“大鱼”引领,小鱼随游其后,久而久之,不求而得,不为而成。

从抗战烽火中的西南联大教授带学生野外考察、茅草屋中谈学问,到今日老师与学生同做社会实践、共探学术前沿,“从游”的精神始终贯穿其中,逐渐形成了“立德为首、学高为师、教益为友、育人为本”的导学文化

春风化雨,一字一句承载光阴故事

灯下回望,一笔一划写就山河万里

师生一遇,情谊永铭

以“良师益友”之名

再次凝望师恩

最忆是课堂上的目光,坚定而温暖

最忆是言语中的叮咛,细微却深长

最忆是并肩走过的时光,无声却动人

未来的路,我们会更勇敢

因为——

那段我们并肩走过的岁月

足以照亮明天

来源:清华大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