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北京天文馆出品、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刚院士担任总顾问的3D科普影片《天外来客》,4月24日下午在北京保利国际影城天安门店CINITY厅首发。5月1日起将在北京天文馆专线上映。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关于生存与责任的深刻启蒙。
【环球网文旅报道】由北京天文馆出品、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刚院士担任总顾问的3D科普影片《天外来客》,4月24日下午在北京保利国际影城天安门店CINITY厅首发。5月1日起将在北京天文馆专线上映。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关于生存与责任的深刻启蒙。
作为中国科普影片工业制作的最新之作,《天外来客》集结了业内顶尖的制作团队。影片由总顾问赵刚院士领衔科学顾问团,成员包括北京大学天文学系教授、北京天文学会理事长吴学兵、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天体物理实验室主任冯骅、北京师范大学及武汉大学朱宗宏教授等学界权威。科学内容审核组由北京天文馆李艳涛、刘茜、席萌、王燕萍、韩叙、张天驰等专家组成,对每一帧画面的科学细节进行多轮校验。影片将实景拍摄与数字特效深度融合,打造出震撼的沉浸式宇宙奇观。
《天外来客》创新的结合了立体实拍与左右眼3D技术制作,剧情设定通过一对父子跨越时空的科学对话设计,来巧妙打破知识传播的壁垒。剧中父亲以通俗语言引导孩子思考,生动阐释太阳系小天体运动、彗星轨迹、流星雨成因等天文知识,在严谨的科学框架下融入代际传承的温情。科学顾问团队、主创团队与制作团队以细腻的情感刻画,为影片注入独特的艺术魅力,使科学探索与人文关怀构筑成丰富而动人的叙事主线。
影片高潮部分以特效技术重现了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的形成过程: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今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引发爆炸、海啸与气候灾难,最终导致全球75%物种灭绝。这一场景不仅凸显天体撞击的毁灭性力量,更借父亲之口发出警示——直径超过100米的小天体即可威胁地球安全。科学编剧组与可视化团队依托权威专家指导,确保天体运行模型与历史事件的高度还原,既呈现了震撼的视觉效果,又传递出深刻的科学警示意义。
影片结尾将视角回归现实,展现中国与全球共建小行星防御系统的愿景。北京天文馆党委书记、出品人臧振远表示:“这部电影既是科普影片的突破,也是一封写给未来的信——它提醒我们,守护地球需要全人类的智慧与协作。”从父子对话到全球议题,影片始终贯穿对生存责任的思考,将科学探索升华为对人类共同使命的呼吁。
来源:环球网海外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