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电芯前十陷入混战:存货跌价持续拖累盈利,由盈转亏的鹏辉能源如何立足?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6 19:55 2

摘要:4月24日,鹏辉能源公布了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度报告。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79.61亿元,同比增长14.83%;毛利润为10.19亿元,同比下降7.62%;归属净利润为-2.52亿元,同比下降685.72%。

图源:公司官网,甘肃武威105MW/420MWh(一期)独立共享储能电站项目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胡雅文 北京报道

4月24日,鹏辉能源公布了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度报告。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79.61亿元,同比增长14.83%;毛利润为10.19亿元,同比下降7.62%;归属净利润为-2.52亿元,同比下降685.72%。

2025年一季度仍为亏损,总营业收入为16.90亿元,同比增长5.83%;实现归母净利润-0.45亿元,同比减少375.01%。2023年第四季度,鹏辉能源有过短暂的单季亏损。到2024年,第四季度亏掉的3.13亿元已经足够吞噬鹏辉能源的全年利润。

鹏辉能源2024年的锂电池营业成本同比增加了21.05%,鹏辉能源方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主要是存货减值以及原材料降价的影响。”2024年,鹏辉能源的资产减值损失从2023年的2.07亿元变成了4.12亿元。如今,减值损失的影响仍在持续,2025年一季度的减值损失是2024年同期的6至7倍。

从行业来看,不论是国内外政策对储能需求的影响,还是企业间的激烈竞争,都没有企业能置身事外。

存货跌价影响利润

2024年前三季度,鹏辉能源共盈利6050.27万元,第四季度亏损3.13亿元,因此全年亏损2.52亿元。

鹏辉能源自2011年进军储能电池领域,坚持“聚焦储能、做强储能”战略,构建了覆盖大型储能、工商储、户储及便携储能的完整产品线。2024年,鹏辉能源的主营收入为79.61亿元。其中,锂电池业务占比达92.5%,营收同比增长15.11%。

2024年是鹏辉能源锂电池毛利率下降的第二年。2024年,鹏辉能源的锂电池毛利率为11.4%,较2023年下降4.35个百分点。2023年,锂电池毛利率为15.75%,同比下降2.28个百分点。

2023年以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极大地影响了鹏辉能源的利润。2023年,资产减值为-2.07亿元,占利润总额的比例为-844.41%。2024年,资产减值为-4.12亿元,占利润总额的比例为122.78%。

平安证券研报提到,2024年,鹏辉能源的储能锂电池收入和毛利降幅较大。一是由于上游材料碳酸锂价格有较大幅度下跌,再加上市场竞争原因,鹏辉能源的储能锂电产品单位售价降幅较大,影响了收入和毛利。其次,由于产品降价,鹏辉能源在期末计提了较大金额存货跌价准备。同时,由于个别客户信用问题,鹏辉能源计提了较大金额坏账准备,这些都影响到了盈利。

虽然2024年的碳酸锂价格仍在下降,不过相比2023年的大降八成,降幅已经缩小很多。根据wind数据,2024年初到年末,国产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9.69万元/吨下降到7.5万元/吨,降幅23%。储能电芯价格方面,根据Infolink数据,2024年1月末、12月末的280Ah电芯均价分别为0.42、0.3元/Wh,降幅29%。

据平安证券测算,按照每kWh电池耗用0.6kg碳酸锂估算,2024年碳酸锂价格从9.69万元/吨降至7.50万元/吨,对应电池单Wh成本下降0.012元,而年内电芯均价降幅达0.12元,远大于碳酸锂成本降幅,一方面是由于电池企业部分碳酸锂原材料购买时间可能更早,成本更高,成本向价格的传导存在一定时间差;另一方面反映出国内储能电池环节产能相对过剩、价格竞争较为激烈的情形。

前十竞争激烈

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据InfoLink统计,2024年全球储能电芯出货规模314.7GWh,同比增长60%。不过市场竞争也很激烈,行业前十家企业的市占率达到90.9%,虽然新进玩家成长空间已十分有限,但后几名出货量差距不甚明显,市场格局仍不明朗。InfoLink数据显示,追溯2024年度各季度排名,前五位次逐季变动,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记者查看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上海有色网、鑫椤锂电、InfoLink和高工产研等机构发布的储能电芯出货量发现,只有宁德时代(300750.SZ)和亿纬锂能(300014.SZ)稳坐前二,其余八位则略有变动。总的来说,第三到第六名基本上是海辰储能、比亚迪(002594.SZ)、瑞浦兰钧(0666.HK)和中创新航(3931.HK)。第七至第十名则有远景动力、国轩高科(002074.SZ)、鹏辉能源、楚能新能源、欣旺达(300207.SZ)、力神和赣锋锂电7家中国企业在列。

2024年,行业第一的宁德时代保住了毛利率。其储能系统出货量实现了34.32%的增长,低于行业整体增速,营业收入较2023年减少4.36%,但营业成本同比减少13.98%,业务毛利率同比增加了8.19个百分点至26.84%。“老二”亿纬锂能的营业收入较2023年增加了16.44%,但营业成本同比增加了19.67%,储能电池毛利率减少了2.3个百分点至14.72%。

国轩高科和欣旺达的名次与鹏辉能源相近,这两家的储能电池系统都保持了超过20%的毛利率。欣旺达的储能系统收入高增70.19%,但成本同步增加67.36%,2024年毛利率微增1.35%。国轩高科的储能电池系统收入仅增加12.98%,营业成本增加6.66%,2024年毛利率由此增加了4.64%。

不难看出,企业控制成本的能力正经受考验。鑫椤资讯高级研究员张金惠告诉记者,“在项目招投标方式下,储能市场竞争仍然激烈,各家企业为了中标会主动卷价格。”对于前十中靠后的企业而言,“储能差距不大,就是成本问题。”

增长外忧

就今年一季度储能装机来看,出现了近年来少见的规模下降。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4月23日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为5.03GW/11.79GWh,同比-1.5%/-5.5%。其中表前新增装机规模4.46GW/10.57GWh,同比-0.2%/-4.4%,用户侧新增装机规模575MW/1124MWh,同比-10.9%/-11.6%。

不过在表前储能中,“主力”——电网侧独立储能保持了同比增长,新增装机规模2.63GW/6.48GWh,同比+46%/+68%;电源侧功率规模则较去年同期下降31%。张金惠表示,一季度新增规模下降可能是受季节性因素影响。

记者查询2023年和2024年储能中标数据发现,1—2月常是中标最少的月份,12月一般是中标最多的月份。运瓴能源(上海)有限公司首席专家王玮告诉记者,“这种季节性因素主要指的是新能源电站配储和共享储能电站,大概和新能源设备招投标在同一个时段。一般第四季度招标比较多,因为从时间节点来说,正好赶得上第二年年底前并网投产。另外,每年的新能源建设指标是在上半年确定,风电光伏设备的招标也在下半年。”

责任编辑:李未来 主编:张豫宁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