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美股指数连续飙升,纳斯达克和标普500已经突破下跌趋势,趋势反转向上,上方前高压力位将至。它短期仍可能回调,但震荡上行概率加大。道琼斯相对劣势,在下行途中形成对称三角形,目前仍在三角形中震荡,还没有确定方向。
上周,美股指数连续飙升,纳斯达克和标普500已经突破下跌趋势,趋势反转向上,上方前高压力位将至。它短期仍可能回调,但震荡上行概率加大。道琼斯相对劣势,在下行途中形成对称三角形,目前仍在三角形中震荡,还没有确定方向。
$嘉实全球产业升级股票(QDII)C$
费城半导体上周也是大幅飙升,已经突破下跌趋势线,周五再次确认突破。刚好涨至前高压力位,如果顺利突破,那么趋势反转向上,进入震荡上行阶段。
中概股此前受阻前高压力位并回落,后在前低支撑位止跌反弹,上周加大幅度上涨,突破下跌趋势线,趋势反转向上,它可能沿着趋势线震荡上行。
标普房地产和标普生物此前进入回调阶段,最近在下行途中止跌反弹。目前震荡上行中,已经逐渐靠近下跌趋势线,只有顺利突破,才能反转向上。
$易方达黄金ETF联接C$
黄金和白银近期有较大幅度上涨,特别黄金不断创出新高。但这几日力竭回调,黄金已经跌破上涨趋势线,短期有回调迹象。白银这两日也下跌,跌至上涨趋势线,如果跌破,那么短期回调。
$华宝标普石油天然气上游股票指数(QDII-LOF)C$
原油期货、油气和能源板块近期一直处于回调阶段,此前还跌破关键支撑位,中长期趋势下行。这几日在下行途中反弹,但不能确定止跌,它可能是下行中的震荡。
相关信息:比亚迪首季净利翻倍,首次超越特斯拉,电动车市场竞争加剧
根据最新财报,中国电动车巨头比亚迪(BYD)在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净收入翻倍,首次超过特斯拉(Tesla),标志着其在全球电动车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以下是财报及市场动态的详细整理:
1,比亚迪财报亮点:
净利润:第一季度净利润达91.6亿元人民币(约12.6亿美元),同比增长100.4%,超出FactSet预期的10.45亿美元,也高于比亚迪此前预计的85亿-100亿元人民币区间。
收入:收入增长36.35%,达1703.6亿元人民币(约233.8亿美元),略低于FactSet预期的248.27亿美元。
每股收益:增长95%,达到0.43美元,连续第二季度实现加速增长。
对比特斯拉:比亚迪净利润首次超过特斯拉的调整后净利润(9.34亿美元)。2022年特斯拉净利润比比亚迪高388%,2023年为161%,2024年为53%,差距显著缩小。
市场地位:比亚迪在2023年第三季度超越特斯拉成为收入最高电动车企,第四季度在纯电动车(BEV)销量上领先,过去两年多一直是包括插电式混动车在内的全球电动车领导者。
2,特斯拉表现低迷:
财报表现:特斯拉第一季度每股收益同比下降40%,远低于预期;收入下降9%,至193亿美元;剔除监管信用后的核心汽车业务利润率降至2012年以来最低,且剔除监管信用后出现运营亏损。
增长压力:分析师预计特斯拉2025年将是连续第三年盈利下滑,投资者将希望寄托于自动驾驶技术。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表示,计划6月在奥斯汀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但仍需克服技术和监管挑战。
市场策略:特斯拉近期在中国和美国加大促销力度以刺激需求。
3,比亚迪增长驱动力:
技术升级: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成为全系标配,推动中国电动车行业竞争升级。推出超快充电技术,5分钟可充电400公里,已部署数百个兆瓦级充电桩,两款车型支持该技术。
海外扩张:海外销量持续增长,多艘大型滚装船(RoRo)投入使用,提升物流能力。
巴西工厂即将投产,匈牙利、土耳其和印尼工厂预计2026年启用。
政策影响:美国关税对中国电动车出口影响有限,因中国电动车已基本被禁止进入美国市场。但中美贸易战可能对整体中国经济构成风险,间接影响比亚迪。
4,股价表现:
比亚迪:周五股价上涨1.1%,收于52美元,周涨幅达13.6%。周二突破50日均线,展现早期机会信号,正向3月24日的历史高点54.60美元迈进。2025年迄今,股价累计上涨52.9%。
特斯拉:周五股价飙升9.8%,收于284.95美元,突破50日均线。周涨幅达18.1%,但2025年迄今仍下跌29.5%。
美国交通部周四宣布的无人驾驶出租车联邦框架,利好特斯拉,但州级监管仍是关键,德州(特斯拉计划推出robotaxi的地点)对自动驾驶无监管限制。
5,市场展望:
比亚迪:凭借技术创新、海外扩张和成本优势,比亚迪在全球电动车市场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尤其在第一季度(中国电动车销售淡季)超越特斯拉的净利润,凸显其盈利能力提升。
特斯拉:面临盈利下滑和需求疲软,特斯拉需依赖自动驾驶技术的突破来重振投资者信心。然而,自动驾驶的监管和技术挑战仍存不确定性。
总结:
比亚迪在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里程碑式突破,净利润首次超越特斯拉,巩固了其在全球电动车市场的领先地位。技术创新和全球化战略为其提供了强劲增长动力,而特斯拉则在盈利压力下寻求自动驾驶的突破。两家公司的竞争将进一步推动电动车行业的发展。
来源:安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