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下了高速行驶在剑湖环湖公路上,几个拐弯之后便看到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坡上白花花一片,那就是梨园了吧。坡下民居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在云雾掩映下,树木、房屋、山峦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仿佛正等着我去深入探究。
连日来,在朋友圈饱览了剑川县桑岭村古树梨花盛开的各种美图之后,我还是按捺不住激动d的心情,终于在这个周末驱车前往观赏了一番。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下了高速行驶在剑湖环湖公路上,几个拐弯之后便看到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坡上白花花一片,那就是梨园了吧。坡下民居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在云雾掩映下,树木、房屋、山峦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仿佛正等着我去深入探究。
到达古梨庄园门口后,刚把车子停稳,我就迫不及待地向梨树林冲去。一条蜿蜒的土路顺着山坡延伸,两旁的山地里分布着无数棵虬枝盘曲的古梨树,好像威严的武士在守卫着神秘的山林。据说,整座山坡上的古梨树约有几千棵,大部分都在百年以上,它们的树干都很粗,树皮上布满了岁月的沟壑,细密的纹路纵横交错,记载着过往的风雨沧桑。有的树干需要两三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枝干蜿蜒,繁花似锦,仿佛是大自然用巨斧雕琢而成的艺术品;有的树干中间已经腐败空了,但依然枝繁叶茂,茁壮生长;有的高达十多米,似乎要与天空试比高低。每一棵树就如同一把巨大的花伞,努力伸展着枝丫荫庇着大地。树上的花朵一朵挨着一朵,花瓣小巧玲珑,洁白透明,都像是一件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光影从花朵间倾泻下来,斑驳的疏影在地面上婆娑摇曳,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浪漫的仙境中。此刻,“千树万树梨花开”已经具象化了。漫步古树下,微风轻轻吹过,片片洁白的花瓣袅袅飘落,缕缕清香肆意钻入鼻腔,我不由得猛吸几口气,一股清流沁人心脾,简直舒爽极了!
沿着林间土路步入古梨树群中,目不暇接地观赏着这白茫茫的花海,仿佛进入了冰雪大世界。每一棵树都开满了素雅高洁的花朵,有的含苞待放,有的正在恣意盛开……有的已经开始落花吐新叶了,嫩绿的叶片映衬着晶莹的花朵,反而更加凸显出梨花的朴素高雅、水灵剔透!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花朵的形状有些差别,花瓣有大有小,有尖细也有椭圆的,可能是不同品种的梨有不同的花吧!那密集而精致的花朵,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的花朵依偎在苍劲的树干上,有的在枝头亭亭玉立,微风轻轻拂过,花朵微微颤动,像一个个轻盈的舞者在翩翩起舞。眼前的景象看得我心痒难耐,掏出手机频频按下快门,不一会就有了几百张照片。然而,古梨树都很高大,手机拍摄很不清晰,加上天阴光线不足,拍摄的照片难以表达出眼前所看到的美景。我在梨树林里慌过来跑过去地狂拍,看到这一朵觉得很漂亮,望着那一枝感觉也不错,到头来反而不知拍哪朵花更好了。我暗自懊悔不听妻儿的建议,如果购置了一台相机那该多好呀!
一边欣赏,一边惊叹,一边拍照,我们继续往梨园深处走去。古梨树依山势排开,层层叠叠,不时有一两间青瓦白墙的房屋散落在梨树林中,与晶莹剔透的梨花相映成趣。人们三三两两地在欣赏着璀璨晶莹的梨花,摆弄着各种姿势在拍照,不时发出愉快的笑声,叽叽喳喳地在交谈着。“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特别羡慕生活在剑川的人们,可以丢开一切世俗烦恼,随时徜徉在花海中,尽情地拥抱大自然,亲近自然。人们在房子里洗菜做饭、休闲娱乐,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打拼伙”吧,也就是春游野餐了。袅袅炊烟飘荡在花海间,瞬间让仙子般的梨花沾上了烟火气,变得俗雅共赏了。
为避开喧嚣的人群,我们离开土路沿着弯弯曲曲的田埂下到林子里。树下的土地均被勤劳的人们开垦成了耕地,大部分庄稼已经收割完了,泥土已经翻耕,正呈现着滇西高原特有的黄褐色,等待着播种新的生命。白雪般的梨花丛里不时闪现着农人劳作的身影,或是在开墒起垄,或是清理杂草,或是在施肥覆盖塑料膜,一派春耕忙碌景象。“一年之计在于春”啊,勤劳的人民从来不会耽误农时!脚下的黄土地虽然已经翻耕过了,但依然有些板结,踩在上面也不会陷下去,鞋子上也不会沾有太多的灰尘。如果说这里的土地是贫瘠的,那么这些百年古梨树却依然茁壮成长,开花结果。如果说土地是肥沃的,却种不了什么高产作物,只能种些玉米、蚕豆、豌豆、小麦之类的,长势也不怎么样,收成更是不容乐观。但是,人们总是要付出最大的努力,换取大地的恩赐,积极地生活着,这就是淳朴善良的白族人民积极面对生活的写照!
由于雨季还没有到来,土地亟待雨水的滋润。尚未收割完的小麦、蚕豆已经是青黄相间了。有一两丘油菜花营养不良地盛开着,散布在梨花林间,与苍劲的古梨树成为鲜明的对比,反而丰富了山野的色彩。开着紫色花朵的紫花地丁、野豌豆,黄色花朵的蒲公英、鼠曲草在田间地头探头探脑,为干涸的土地增添了盎然生机。飘落的梨花瓣在地面上铺了一层,犹如下了一场春雪,白茫茫地散落在树根上、庄稼间、枯草丛中。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田埂上,不时惊飞起一两只小鸟在林间不断啼鸣。特别是那一两只布谷鸟,从我们刚进入梨树时就开始听到“布谷、布谷”的啼声,一直叫唤着,在催促着人们春耕播种,山谷里传来的回音让你深深感悟到了“鸟鸣山更幽”的意境。
正当我围着一棵花朵繁茂的梨树不停拍照时,一位在田里起垄的大姐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问我们从哪儿来?还指给我们下面山沟里有几棵她哥哥家的梨花更漂亮,让我们可以去看一下。我便与大姐交谈起来。我说这土地缺水不好耕种,可能收成不好。大姐笑着说,农村人不种地就没有收入,只有付出努力了大地才会给你回报的,不管收割了多少总比没有收入强。再说家中有老有小,去外面打工又照顾不了家里,种地虽然辛苦,收入少,但是只要一家人能在一起互相照应也很快乐的。大姐还说到了夏天这些梨树都结了果实,都把枝头都压弯了,甚至还压断了,那时候更是惹人喜爱。在地里干活累了,一伸手就可以摘梨吃,想吃哪个摘哪个,一个梨吃下去,劳累、闷热就马上消除了,人的力气也就马上恢复了。大姐热情地邀请我们到夏天再来摘梨。“这一棵很甜,而且汁水多!”“那棵有点偏酸!”“这棵适合做泡梨!”大姐指着周边的梨树一一介绍着,就像在展示她的孩子,颇有自豪感!大姐很健谈,操着一口纯正的剑川白族话,我们虽然同属一个民族,但由于地域差异,有些话听得一知半解。大姐一直面带微笑,加上丰富的肢体语言,我连听带猜地明白了个大概意思。从始至终我没用汉语跟她交流,用自己民族的语言交谈反而会更亲切些。
一阵清风吹过来,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我们的头发上、衣服上都落了一些,土地里又再铺上了一层皑皑“白雪”,黄褐与洁白让梨园更充满了诗情画意。大姐用锄头轻轻地把花瓣扒开,又开始翻地了。我们也沐浴着“梨花雨”告别大姐离开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想,今年的梨树肯定会结出很多果实,肯定会更甜!
来源:云南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