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 雨林深处欣欣“象”荣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7 04:14 2

摘要:西双版纳坐落在祖国的西南边陲, 茫茫的热带雨林犹如大自然精心雕琢的绿色宝石,镶嵌在广袤大地之上。这里,河流蜿蜒,水汽氤氲,是亚洲象世代栖息的家园,它们用庞大身躯丈量着雨林的边界,以灵动长鼻采撷着雨林的馈赠,谱写着生物多样性的动人篇章。

2025年4月22日

《中国出入境观察》2025年第4期杂志

“边关利剑”专栏刊发

支队民辅警

通过妥善处置大象警情

维护人象和谐美好家园的系列故事

《雨林深处欣欣“象”荣》

雨林深处欣欣“象”荣

西双版纳坐落在祖国的西南边陲, 茫茫的热带雨林犹如大自然精心雕琢的绿色宝石,镶嵌在广袤大地之上。这里,河流蜿蜒,水汽氤氲,是亚洲象世代栖息的家园,它们用庞大身躯丈量着雨林的边界,以灵动长鼻采撷着雨林的馈赠,谱写着生物多样性的动人篇章。

初夏的热带雨林深处,一头小亚洲象正灵活地卷曲长鼻,轻巧地将路边的野果送入嘴中。不远处,象妈妈投来关切的目光,在她的身后,还有数十头悠然觅食的亚洲象,他们偶有欢快戏水,偶有追逐打闹, 格外温馨和谐。


应急处理

“这里有一头亚洲象!”

1月19日,一阵急促的警铃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云南西双版纳边境管理支队勐腊边境派出所民警韦兆君接到电话,“别着急,我们马上到。”

得益于民警挨家挨户走访宣传, 报警人没有惊扰大象,而是第一时间联系派出所。

近年来,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大,亚洲象的种群数量呈现出缓慢增长的趋势,原本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被打破,象群与人类活动区域的重叠部分不断增加,增加了人象冲突的概率。

“飞无人机,寨子里又出现大象了。”韦兆君给亚洲象监测员陶永明打去电话。

“嗡嗡嗡 …… ”无人机升空。“大象在西北方向。” 陶永明判断亚洲象肚子饿了,所以才会在白天跑进寨子觅食。

大象昂起头,四处张望,向无人机挥了挥长鼻,时而在村民门前探头驻足,时而穿梭在村寨巷道。

“老乡,我们已经找到大象了,等我们把它引导进山里,你们再出门。”

韦兆君给村民发消息。韦兆君和陶永明循着亚洲象的足迹望去,玉米秆倒向两边,脚印的尽头是憨态可掬的亚洲象,它娴熟地用鼻子卷住玉米秆,象鼻自下而上,将玉米从枝 杆上掰下,再递到嘴边。

“韦警官, 这头亚洲象饿坏了,我们要等一会儿了。”陶永明和韦兆君继续观察。

一小时后,亚洲象缓缓起身,俨然一副饭后消食的模样。“嚯! 嚯!嚯!”陶永明和韦兆君发出响亮悠长的声音。两人的声音一高一低,亚洲象一边扭头看向声音的源头,一边加快了脚步。聪明的亚洲象理解了人类传递的信号,它一边摆动鼻子,一边向着山林的方向远去。

“老乡, 今后遇到这样的情况也要第一时间联系我,千万不要在大象饥饿的时候驱赶它,它会发怒的。”韦兆君像往常一样提醒村民。

2024年,西双版纳边境管理支队处理了289起亚洲象警情。一次次大象警情的处置,都是对人象和谐相处的探索实践。

2024年初,勐腊县村民玉香家的甘蔗地被亚洲象“光顾”了,损失惨重。看着成片倒地的甘蔗,玉香很心疼,但她并没有像之前那样用敲打铁盆驱赶亚洲象,“请问是派出所吗?我家地里来了大象。”

勐腊边境派出所民警到达现场后,仔细查看受损情况,并指导玉香填写保险理赔申请,最终,玉香顺利拿到了理赔款,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民警告诉我们,亚洲象是国家保护动物,现在我们知道不惊扰大象,等它们吃饱回山里了,再联系理赔。”

自2010年以来,西双版纳坚持做好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工作,截至2024年8月,西双版纳已投入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资金2.25亿元, 补偿野生动物造成的损失2.15亿元。其中补偿亚洲象造成的损失1.88亿元。


科技赋能

清晨的磨憨还浸在朦胧的晨雾里, 雨林深处传来清脆的鸟鸣。尚勇边境派出所的值班室里, 密密麻麻的监控画面在值班员眼前铺展开来。

2022年7月11日下午,尚勇边境派出所监测到30多头野生亚洲象同框觅食。画面中,成年大象咀嚼着食物,顽皮的小象则在一旁嬉戏玩耍。它们或三五成群,或独自漫步,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

亚洲象是亚洲现存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我国,亚洲象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 版纳、普洱、临沧,其中西双版纳是云南野生亚洲象的主要栖息地,最多时有 280 头左右。

“叮!”监控系统弹出提示。在收到预警提示后,值班民警拿起对讲机:“大家注意,象群在 3 号监测点出没!”村民们只需在手机上安装西双版纳亚洲象 预警平台 App,就能随时接收亚洲象的活动动态。

“爸,你先回家来,别待在地里了,预警平台显示有大象在往你那个方向走。”岩龙给还在地里务农的父亲打去电话。

这套覆盖全境的智能防护网内有 600 台红外相机,默默注视着每一寸土地,可将发现大象的地点推送至 App。当有象群靠近时,系统一分钟内就能发布预警,智能广播会不断提醒附近的村民,确保大家实时掌握象群的踪迹。

现在,监测中心的电子档案里,还保存着无数珍贵的瞬间:2022 年 6 月那场罕见的“象宝宝聚会”, 三头母象带着五只蹒跚学步的幼崽在溪边戏水,红外镜头记录下小象用鼻子卷起浪花的萌态;2023 年春节前夕,一头受伤的成年象在护林员的引导下,缓缓走进设在山脚的临时医疗站……这些画面不仅见证着人象关系的转变,更成为生态保护的生动教材。


救援行动‍

“警官,这里有一头大象需要救援!”

2023年3月13日,一头野生亚洲象在丛林中玩耍时,不慎落入深水坑越陷越深。

“大家都散一散,不要聚集在这里,否则可能会刺激到大象。”

接到报警电话后,勐满边境派出所民警立即赶往现场,疏散聚集人群,联系相关部门开展协同救援。

“坑壁太滑了,大象根本爬不上来。”所有人都为大象捏了一把汗。

另一头在岸上的亚洲象,看着掉进深坑的同伴,不断徘徊,前腿一次又一次跪倒在岸边,鼻子一遍又 一遍卷曲再伸直。半个多小时的努力以失败告终,岸边的亚洲象精疲力竭,庞大的身子瘫倒在一边,发出了沉闷的叫声。

“我们用挖掘机给大象挖出一条通道吧!”在民警的协助与提醒下,挖掘机驾驶员谨慎操作。不一会儿, 近乎垂直的坑壁被成功挖出了一个斜面,落坑的大象瞬间看到了希望,它高兴地摆动鼻子,小跑着奔向求生通道。

“上来了!大象爬上来了!”看着颤颤巍巍爬出深坑的大象,救援人员无比激动。随后,这头约 2.5 吨重的成年亚洲象与象群平安回归自然保护区。

2021年8月29日,勐腊县勐伴镇农田出现一头被遗弃的小象,受伤严重。勐伴边境派出所在得知 情况后,立即到达现场开展紧急联合救援。

“小家伙很虚弱, 麻烦递一瓶牛奶过来!”看着躺在草窠里气息微弱的小象,民警有些着急。小象双眼紧闭,蒲扇般的耳朵耷拉了下来,快速起伏的胸口让人揪心,嶙峋的身体因为发炎化脓而肿胀。

“先消毒!”一名志愿者拎着水桶, 拿着碘酒和海绵为小象擦拭身上的泥浆,清理伤口、喂食牛奶。 在民警和志愿者的救助下,小象沉沉地入睡了。之后,民警协助工作人员将小象转移到了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

这头后来被命名为“文文”的小象,出生仅 6 天就被象群遗弃,脐部严重发炎化脓,并伴有腹泻、发烧、心率过快、腿部面部肿胀等症状,生命垂危,及时的救援给了小象活下去的希望。

“保护亚洲象不仅仅是保护一种动物,更是保护整个生态系统。在我们和警察同志的共同努力下, 目前的亚洲象救助流程已经比较完善和高效了。”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工作人员陈继铭介绍。

在一次次的亚洲象救援行动中,在西双版纳边境管理支队的不懈努力下,生态警务成效显著,人象冲突呈下降趋势,雨林深处欣欣“象”荣。如今,漫步在西双版纳的雨林中,时常能看到亚洲象悠然自得的身影,它们或在河边饮水嬉戏,或在林间觅食休憩,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来源:西双版纳政法

责任编辑:吴沅锦

来源:云南政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