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暂且尽情享受这淳朴自然的欢乐,让身心回归本真。不知何时才能真正放下尘世纷扰,做个无拘无束的闲人。闲时抚琴弄弦,任那悠扬琴音在指尖流淌;渴时斟酒入杯,细品美酒醇厚滋味;倦时静赏溪边云卷云舒,沉醉于自然画卷。尘世喧嚣皆抛脑后,于琴酒云溪间寻得内心的一方净土,这般生
—【01】—
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 宋・苏轼《行香子・述怀》
暂且尽情享受这淳朴自然的欢乐,让身心回归本真。不知何时才能真正放下尘世纷扰,做个无拘无束的闲人。闲时抚琴弄弦,任那悠扬琴音在指尖流淌;渴时斟酒入杯,细品美酒醇厚滋味;倦时静赏溪边云卷云舒,沉醉于自然画卷。尘世喧嚣皆抛脑后,于琴酒云溪间寻得内心的一方净土,这般生活,逍遥似仙。
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却始终怀揣对自由的向往。“且陶陶、乐尽天真”,不是逃避,而是在纷扰世间寻得平衡,以洒脱之姿拥抱生活。真正的逍遥,是于平凡日常中,发现纯粹的美好,守一颗初心。
—【02】—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 宋・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夜色沉沉,醉意未消,苏轼漫步江边,眼见一叶扁舟静静泊于岸边。刹那间,心潮涌动,他恨不得即刻登上小船,随波远去,就此隐匿于茫茫江海,将余生托付给浩渺烟波。远离官场倾轧,抛却尘世纷扰,在江海间,与清风明月为伴,同鱼虾水鸟为友,于天地广阔处,觅得灵魂栖息之所。
此句写尽了对自由的极致渴望。苏轼用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超脱尘世的画面,令人心驰神往。人生若能如此,抛开枷锁,追寻内心的江海,又何愁不逍遥?这是对现实束缚的大胆挣脱,也是对理想生活的执着奔赴 。
—【03】—
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 宋・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漫步于松林间的沙路,纤尘不染,暮色中细雨淅沥,子规声声啼叫。面对此景,苏轼却发出振聋发聩之语:谁说人生不能再度年少?看门前流水尚能向西奔涌,岁月又怎会轻易束缚一颗跃动的心!莫要因头上白发,便哀叹时光易逝。在他眼中,只要心怀朝气,即便岁月流逝,也能活得肆意洒脱。于山水间忘却年龄,以豁达之心拥抱生活,这便是最畅快的人生。
苏轼一生屡遭贬谪,却始终以乐观之态面对。此词打破对时光流逝的悲叹,展现出积极向上、逍遥不羁的精神风貌,告诉世人:真正的逍遥,是在岁月长河中,永葆青春活力与对生活的热爱。
—【04】—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 唐・于良史《春山夜月》
春日的山峦,处处皆是妙趣横生的景致,诗人沉醉其中,从白昼赏玩至夜幕降临,竟浑然忘却归家的时间。俯身捧起一汪清泉,那水中明月便似落入掌心,晶莹剔透;抚弄盛开的繁花,清幽的花香瞬间沾满衣衫。此刻,人与山水相融,心随自然悸动,忘却尘世烦恼,只余满心欢喜与自在。在这春山月夜,每一个瞬间都成了永恒,逍遥之意溢于言表。
诗人用细腻笔触描绘出一幅空灵美妙的春夜图,“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短短十字,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诗意展现得淋漓尽致。逍遥并非远离尘世,而是能在自然中寻得心灵的宁静与愉悦。
—【05】—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 唐・司空曙《江村即事》
渔翁垂钓归来,随性地将小船停靠岸边,连缆绳也懒得系上。此时江村的月亮渐渐西沉,夜色静谧,正是酣眠好时光。即便夜晚江风将小船吹走又何妨?它定会在芦花丛生的浅水岸边停歇。这般悠然自得,毫无牵挂,尽显随性洒脱。没有刻意的安排,不被世俗规矩束缚,随遇而安,在平凡生活中活出了逍遥境界。
此诗以质朴的语言,勾勒出一幅闲适的渔村生活图景。“不系船” 的举动,看似随意,实则是对自由生活的追求。生活中的逍遥,往往藏在这看似不经意的洒脱之举中,以一颗平常心,笑对生活的一切。
—【06】—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 唐・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酒酣之际,李白毫不掩饰地对友人说:我已醉意朦胧,想要休息,你暂且先回去吧!倘若明日你还意犹未尽,就抱着琴再来与我畅饮欢歌。言语间毫无客套与做作,尽显率真洒脱。没有世俗的繁文缛节,只有随性而为的畅快,在这山间,与知己对酌,兴尽而止,逍遥自在莫过于此。
李白的狂放不羁在这句诗中展露无遗。他打破常规的社交礼仪,以最真实的态度对待生活与友人。真正的逍遥,是不被世俗礼节所拘,遵从内心,活得肆意潇洒。
—【07】—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 清・司空曙《落叶》
一场秋雨过后,空旷的田地上,层层叠叠的落叶如红色云霞铺展。此刻不禁回想春日,那时繁花似锦,谁能相信会有萧瑟秋风带来这般景象?落叶有的随流水远去,有的在暮色中于河边纷纷飘落,尽显飘零之态。唯有那青松,傲然挺立,绝不与落叶同流。诗人借落叶与青松对比,表达出不随波逐流,坚守自我的孤傲与洒脱,在变幻的世间,活出属于自己的逍遥。
此诗借物喻人,以落叶的飘零反衬青松的坚韧。逍遥不仅是行为上的自在,更是精神上的独立,在纷扰世界中,坚守本心,方能寻得真正的自由。
—【08】—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 唐・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在山花烂漫的山间,李白与友人相对而坐,饮酒畅聊。一杯接着一杯,尽情享受美酒带来的欢愉。酒至酣处,李白洒脱地让友人先行,相约明日若兴致仍在,便抱琴再来相聚。这场景充满诗意与随性,没有世俗的拘束,只有对酒当歌的畅快,在自然美景中,与知己共享美好时光,逍遥之情跃然纸上。
李白用直白的语言,描绘出与友人惬意相聚的画面。“一杯一杯复一杯”,简单的重复,却将饮酒时的畅快淋漓展现得淋漓尽致。逍遥的生活,往往源于对简单快乐的追求,与志同道合之人,共享美好瞬间。
—【09】—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唐・王维《终南别业》
沿着溪流信步而行,不知不觉走到了溪水尽头。既已无路可走,索性席地而坐,悠然观赏天边云朵缓缓升起。这一 “行” 一 “坐”,一 “穷” 一 “起”,尽显从容淡定。没有刻意的追寻,也不执着于结果,在山水间随心而行,于绝境中发现新的风景,这般闲适与豁达,便是逍遥的真谛。
王维此句,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生活中,当我们遭遇困境,不妨停下脚步,换一种心境,或许会有意外的收获。逍遥,是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是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10】—
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 五代・李珣《渔歌子・荻花秋》
杯中盛满醇香美酒,书架上堆满喜爱的书卷,在这一方小天地里,李珣将功名利禄抛诸脑后。没有追名逐利的焦灼,没有勾心斗角的疲惫,有的只是美酒相伴的惬意,书香萦绕的宁静。名利于他,不过是过眼云烟,既不刻意追逐,也不故作姿态去 “放下”,而是打从心底里便不在意。
就像江上自在漂流的渔舟,顺着水流前行,不为岸边的繁华所动,桨声欸乃间,只与清风明月、浩渺烟波相伴。这种对名利的超脱,不是消极避世,而是找到了内心真正的追求。人生快意,不正是在这一杯酒、一卷书中,俯仰之间,自成天地,活出最本真的模样吗?
—【11】—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明・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白发苍苍的渔翁樵夫,常年在江中小洲上生活,早已看惯了岁月更迭,秋月春风的变换。偶然与友人相逢,便共饮一壶浊酒,将古往今来的诸多故事,都化作谈笑的内容。在他们眼中,历史兴衰、人生沉浮,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以豁达超脱的心态看待世事,尽显逍遥洒脱。
杨慎此词,借渔樵形象,表达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面对时光流逝与世事变迁,不悲不叹,以乐观豁达的态度笑看一切,这便是一种超然物外的逍遥境界。
—【12】—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宋・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雨中穿行,风雨打在树叶上沙沙作响,苏轼却毫不在意,一边吟咏长啸,一边悠然慢行。手持竹杖,脚穿草鞋,行走起来比骑马还要轻快,这又有什么可怕的?一生任凭风吹雨打,他都能泰然处之。在风雨中,他展现出无畏的勇气与豁达的胸怀,以洒脱之姿面对生活的挑战,逍遥自在,令人敬佩。
苏轼在词中展现出一种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一蓑烟雨任平生”,短短七字,道出了他对生活的从容与自信。逍遥不仅是外在的行为,更是内心的强大与坚韧,在困境中坚守自我,笑对人生。
—【13】—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东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不经意间抬头,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这一刻,陶渊明与自然融为一体,心境悠然闲适。没有尘世的喧嚣与纷扰,只有宁静与美好。他远离官场,回归田园,在简单的生活中寻得了内心的宁静与逍遥,展现出一种恬淡自然的生活态度。
此句是陶渊明田园诗的经典之作,描绘出一幅静谧美好的田园画卷。“悠然” 二字,将诗人的闲适心境展现得淋漓尽致。逍遥是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是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归宿。
—【14】—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唐・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头戴青色箬笠,身披绿色蓑衣,在斜风细雨中悠然垂钓,张志和沉醉于这江南美景,全然忘记归家。风雨中,他与自然亲密接触,享受着宁静与惬意。无需担忧风雨,也不在意时间流逝,在山水间,寻得一份自在与逍遥。
此词勾勒出一幅清新秀丽的水乡垂钓图。“不须归” 三字,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留恋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逍遥是对自由生活的追求,是在自然中忘却尘世烦恼,享受当下的美好。
—【15】—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花前花后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
—— 明・唐寅《桃花庵歌》
酒醒之时,便在桃花前静坐赏景;酒醉之后,就躺在桃花树下酣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桃花与美酒中度过。唐寅以花为友,以酒为伴,远离尘世的喧嚣,过着自在随性的生活。他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对世俗的不屑,追求内心的逍遥与自由。
《桃花庵歌》展现了唐寅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在他的笔下,生活是如此洒脱随性。逍遥是对自我的坚持,是抛开世俗的眼光,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16】—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 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夏日漫长,午睡醒来,百无聊赖,杨万里却在一旁饶有兴致地看着儿童追逐柳絮。这看似平常的一幕,却充满生活情趣。他以闲适的心态,观察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在平淡中寻得乐趣,尽显逍遥自在。
杨万里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温馨有趣的生活画面。“闲看” 二字,将诗人的悠然心境展现出来。逍遥是对生活的热爱,是在平凡日常中发现美好,享受简单的快乐。
—【17】—
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 宋・辛弃疾《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回首往事,一切如同云烟般匆匆而过,自己的身体也如蒲柳般早早衰老。既然如此,如今做什么才最适宜呢?莫过于饮酒、游玩、酣睡。辛弃疾在历经人生起伏后,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放下尘世的烦恼,尽情享受当下的闲适,展现出一种超然的逍遥。
此词表达了辛弃疾对人生的感悟。在岁月的流逝中,他学会放下,以轻松的姿态面对生活。逍遥是对人生的释然,是在经历风雨后,依然能以乐观的心态享受生活。
—【18】—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 明・徐玑《新凉》
田野里水满秧齐,清晨的阳光穿过树林,晨雾低垂。黄莺也喜爱这清新凉爽的天气,飞过青山,欢快地啼叫。诗人漫步田野,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心境悠然自得。在这宁静的田园风光中,忘却尘世的纷扰,寻得内心的逍遥与宁静。
徐玑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清新宜人的田园画卷。诗中充满生机与活力,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逍遥是融入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好,让心灵在自然中得到滋养。
—【19】—
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 宋・陆游《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
陆游不愿像汉代的邵平那样在青门种瓜,只想以垂钓来度过余生。春日里,成双成对的新燕在岸边飞舞;傍晚时,轻盈的鸥鸟落在沙滩上。他在这宁静的山水间,远离尘世的喧嚣,享受着悠闲自在的生活,以一种洒脱的方式追求心中的逍遥。
此词表达了陆游对官场的厌倦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他以自然之景寄托情怀,在山水间寻得心灵的慰藉。逍遥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是不随波逐流,坚守内心的宁静。
—【20】—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宋・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风雨交加,李清照虽酣睡一夜,却仍未消尽残酒。她询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海棠花怎样了,侍女回答依旧如昨。她却深知,经过风雨洗礼,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在这一问一答间,尽显李清照的细腻与闲适。她在生活的点滴中品味美好,即便风雨过后,也能以优雅的姿态面对,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逍遥。
这首小词以简洁的对话,展现出李清照的生活情趣与心境。她对生活的观察细致入微,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诗意。逍遥是对生活的细腻感悟,是在琐碎日常中保持优雅与从容。
—【21】—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 宋・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清晨,细雨斜风带来丝丝寒意,淡烟笼罩下的柳树在晴日的沙滩旁婀娜多姿,洛水汇入淮河,水势渐渐浩大。中午时分,品尝着浮着雪沫乳花的好茶,享用着新鲜的蓼茸蒿笋春盘。苏轼感叹: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在这自然美景与美食相伴中,他寻得了内心的宁静与逍遥,以平和的心态享受生活的美好。
苏轼此词,描绘出一幅清新淡雅的春日图景。“人间有味是清欢”,道出了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逍遥是对简单生活的热爱,是在平淡中品味幸福,享受内心的宁静。
—【22】—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 宋・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苏轼常常羡慕友人王定国身边那位如玉般的男子,更赞叹其侍妾柔奴,仿佛是上天特意赐予的聪慧女子。众人皆称赞柔奴歌声清脆悦耳,她的歌声如清风拂过,让炎热的南海瞬间变得清凉。柔奴从万里之外归来,容颜愈发年轻,面带微笑,笑容中还带着岭南梅花的香气。苏轼问她岭南生活是否不好,她却回答:只要内心安宁,哪里都是故乡。柔奴的这份从容与豁达,让苏轼大为赞赏,也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逍遥境界。
此词通过对柔奴的描写,表达出对豁达人生态度的赞美。“此心安处是吾乡”,体现了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智慧。逍遥是内心的安宁,是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
—【23】—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竹林外,几枝桃花悄然绽放;春天的江水渐渐回暖,鸭子最先察觉到这一变化。河滩上蒌蒿遍地,芦苇的嫩芽刚刚破土而出,此时正是河豚逆流而上的时候。苏轼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图景,他在自然中感受春天的气息,享受着发现美好的喜悦,心境悠然自在,尽显逍遥之情。
这首诗展现了苏轼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力和对自然的热爱。在他的笔下,春天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充满生机与诗意。逍遥是对自然的亲近,是在自然中感受生命的律动,享受生活的美好。
—【24】—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 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刚吃过的梅子,酸甜滋味还在齿间萦绕,窗外芭蕉舒展,将翠绿的影子映在窗纱之上。夏日白昼漫长,午睡醒来,慵懒闲散。百无聊赖之际,只见孩童们追逐着飘飞的柳絮,天真烂漫。杨万里静静旁观,不被琐事烦扰,将这平凡的夏日午后,过成了诗意的时光。无需追逐繁华,只需安于当下,便能从细微处品出生活的逍遥。
此诗用清新质朴的语言,勾勒出闲适的生活场景。“闲看” 二字,道尽悠然心境。逍遥藏在生活的缝隙里,是对平淡日子的温柔以待,在静谧中感受岁月静好。
—【25】—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 宋・苏轼《蝶恋花・春景》
春花凋零,青杏初结,燕子翩飞,绿水环绕着人家。柳枝上的柳絮越吹越少,可不要惆怅,天涯到处都有萋萋芳草。墙外的行人,偶然听见墙里佳人荡秋千的欢笑声。笑声渐渐远去,行人徒生惆怅,多情的思绪反被无情的现实所扰。但苏轼笔下,既有对春光易逝的惋惜,更有 “天涯何处无芳草” 的旷达,不沉溺于失落,而是以豁达之心拥抱广阔天地,尽显逍遥气度。
苏轼将伤春之情与超然之思巧妙融合。人生难免遇失意,却能如他这般,在感慨后重拾洒脱,以乐观心态继续前行,这便是逍遥的智慧。
—【26】—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唐・贾岛《寻隐者不遇》
苍松下,诗人询问童子,他的师父去了哪里,童子回答说师父进山采药了。就在这座大山里,然而云雾缭绕,不知他究竟在何处。贾岛虽未见到隐者,却在这简短的问答间,感受到了隐者远离尘世、自在洒脱的生活。山中云雾、采药之姿,勾勒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逍遥,令人心生向往。
此诗虽写寻访不遇,却充满禅意与闲适。隐者的踪迹如云雾般缥缈,恰似逍遥的境界,不被尘世拘束,在自然中随性而为。
—【27】—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 唐・白居易《问刘十九》
新酿的米酒,酒面上泛起微绿的酒渣,红泥烧制的小火炉正烧得通红。天色将晚,大雪即将飘落,白居易向友人刘十九发出邀请:能否来共饮一杯暖酒?没有华丽的排场,只是围炉小酌,闲话家常。在寒冷的冬日,以酒驱寒,以情暖心,这份平淡生活中的温情与惬意,便是最实在的逍遥。
短短二十字,尽显生活情趣。白居易用最朴素的场景,展现出对友情与生活的热爱。逍遥不必轰轰烈烈,能与知己共享平凡时光,便是幸福。
—【28】—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唐・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西塞山前,白鹭自在翱翔,桃花盛开,江水猛涨,水中鳜鱼肥美。渔夫头戴青色箬笠,身披绿色蓑衣,在斜风细雨中悠然垂钓,全然忘记归家。张志和笔下的渔夫,与山水融为一体,不被风雨打扰,不被时间催促,在自然的怀抱中,享受着独属于自己的宁静与畅快。
此词宛如一幅水墨山水画卷,“不须归” 三字,道尽对自由生活的眷恋。逍遥是挣脱世俗枷锁,在山水间做最真实的自己,与天地同趣。
—【29】—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宋・无门慧开禅师《颂古五十五首・其一》
春天有娇艳的百花,秋天有皎洁的明月,夏天有凉爽的清风,冬天有皑皑的白雪。只要心中没有琐事烦扰,每个季节都是美好的。无门慧开禅师以简洁的语言,揭示出生活的真谛。逍遥不是追逐外在的繁华,而是修得一颗平静的心,以从容的姿态,欣赏四季更迭,品味人生百态。
这四句诗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当我们放下心中的烦恼,便能发现生活处处皆美,在平淡中领悟逍遥的真意。
—【30】—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老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热情地邀请孟浩然到家中做客。村边绿树环绕,城外青山连绵。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举杯畅饮,闲谈着农事。临走时,孟浩然与老友约定,等到重阳节时,再来共赏菊花。在这田园风光中,与友人相聚,谈天说地,远离尘世喧嚣,享受田园生活的质朴与美好,逍遥之情溢于言表。
孟浩然用平实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温馨的田园生活图景。在这里,没有世俗的纷扰,只有真挚的情谊与对生活的热爱。逍遥是回归自然,在简单中寻得内心的满足。
—【31】—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 唐・杜牧《遣怀》
回顾往昔,在扬州十年的生活,仿佛一场梦幻。曾经的纵情游乐,最终只换得薄情负心的名声。杜牧看似在自嘲,实则暗含对过往潇洒生活的追忆。在扬州的岁月里,他不拘小节,纵情诗酒,虽然后来对这段经历有所感慨,但其中那份年少轻狂、肆意洒脱的逍遥,依然令人心驰神往。
此句以简洁的语言,道尽人生感慨。杜牧的经历告诉我们,逍遥或许会留下遗憾,但那敢于追寻自我、不拘泥于世俗的态度,依然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32】—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 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李白接到唐玄宗征召入京的诏书后,兴奋不已,仰天大笑走出家门。他坚信自己绝非平庸之辈,必将有所作为。这豪放不羁的笑声,充满了自信与豪情,展现出他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自身才华的肯定。在这一刻,李白抛开一切束缚,以无比洒脱的姿态迎接新的人生,尽显逍遥豪迈之气。
此句将李白的狂放与自信展现得淋漓尽致。逍遥是对自我价值的坚定信念,是敢于追求梦想,不畏惧前路的勇敢与洒脱。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