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厂被曝“隐形996”:领导口头要求员工日均工时不低于11.5h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7 07:09 2

摘要:近日,某互联网大厂因“日均工时不低于11.5小时”的隐形KPI要求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据某职场社区平台用户员工爆料,某互联网大厂部分部门通过“口头要求”“工时排名”等方式变相强制加班,甚至外包员工也需日均工作11小时以上,否则面临约谈、劝退或开除。这一事件不仅

某互联网大厂被曝要求员工日均工时不低于11.5小时,疯狂加班,甚至包括外包员工!


失业君小编 | 文
Anna Tarazevich | 图

近日,某互联网大厂因“日均工时不低于11.5小时”的隐形KPI要求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据某职场社区平台用户员工爆料,某互联网大厂部分部门通过“口头要求”“工时排名”等方式变相强制加班,甚至外包员工也需日均工作11小时以上,否则面临约谈、劝退或开除。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互联网大厂普遍存在的工时管理乱象,更折射出“奋斗文化”异化下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深层困境。

而根据上海和江苏某互联网大厂员工的描述,该公司通过“口头传达”“不达标即约谈”的方式,将日均工时与绩效考评挂钩。例如,上海某部门要求员工每日工作12小时仍因“排名靠后”被约谈;江苏员工请假后需补足日均工时,否则需提交说明甚至面临绩效处罚。尽管公司未明文规定加班制度,但通过工时排名、领导压力等手段,形成了“自愿加班”的假象。

这种“隐形996”的本质是制度性剥削:企业通过模糊工时管理边界,规避法律风险,同时将超时劳动包装为“员工自驱力”。例如,该互联网大厂将免费晚餐时间设为19点、打车福利与下班时间绑定,以“福利”之名延长实际工时。

类似策略在互联网行业屡见不鲜,如某公司以“狼性文化”之名推行“361绩效淘汰制”(30%优秀、60%合格、10%淘汰),迫使员工用时间换取生存空间。

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月加班不得超过36小时,且加班需支付150%-200%的工资。然而,该大厂的日均11.5小时工时制,按每月22天计算,月加班达77小时远超法定上限,属于严重违法行为。但现实中,企业往往通过两种方式规避责任:

“自愿加班”陷阱:以“不强制但鼓励”的模糊态度,结合KPI压力,迫使员工主动延长工时,企业无需支付加班费;

外包用工分层压榨:外包员工与正式工同工不同酬,且缺乏社保和劳动保障,成为“隐形996”的最大受害者。

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曾明确认定“996工作制违法”,并支持员工拒绝超时加班后获赔的案例,但法律执行仍面临举证难、维权成本高等现实障碍。

该互联网大厂事件并非孤例,而是互联网行业“工时内卷”的缩影。近年来,尽管字节跳动、快手等企业宣布取消大小周,但“去形式化加班”并未缓解实质压力。例如,阿里曾推行“KPI冲刺”文化,员工为完成业绩目标被迫进入“907模式”(早9点到凌晨0点,无休)

这种转变背后是管理惰性与增长焦虑的双重驱动:企业将工时等同于生产力,忽视创新与效率提升,陷入“堆人力换增长”的路径依赖;该互联网大厂创始人以“只挣一点点利润”为口号,却凭借日赚1800万元的业绩登顶中国首富,员工超时劳动与资本积累的对比愈发刺眼。当“奋斗”异化为制度性压迫,不仅侵蚀员工健康,更扭曲了劳动价值的公平分配。

失业君小编分析认为,要真正破解长期潜藏于职场角落的“隐形996”困局,绝非单一力量所能达成,而是需要法律、企业、社会三方协同发力,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破局之策——

①从法律层面而言,刚性执行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坚固防线。相关部门需加大执法力度,深入企业一线,严查那些以“弹性工作”“自愿加班”为幌子,实则强制员工超时工作的行为。同时,要严格落实加班费支付制度,确保每一位劳动者付出的额外劳动都能得到应有的经济补偿。

②企业管理革新则是破局的关键一环。传统的“以时长论贡献”考核模式,犹如一条无形的枷锁,将员工束缚在工位上,忽视了工作效率与质量。企业应摒弃这种落后的考核观念,积极转向结果导向的弹性工作制。

③社会价值重估同样不可或缺。在当今社会,部分企业将“奋斗”这一积极向上的词汇,片面窄化为“超时劳动”,营造出一种“加班才是奋斗”的扭曲职场文化。这种文化导致职场陷入“内卷竞争”的恶性循环,员工们为了所谓的“奋斗”标签,不得不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和健康。必须深刻反思并推动职场文化的转型,倡导“效率与人性平衡”的新理念。让社会认识到,真正的奋斗是在合理的工作时间内,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创造最大价值,而不是无休止地延长工作时间。

该互联网大厂事件恰似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资本逐利与劳动者权益之间永恒的博弈。当“日均11.5小时”的工作时长成为某些企业的默认规则,我们不禁要发出这样的追问:一家标榜“和用户交朋友”的企业,在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是否也该将员工视为真正的朋友,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关怀?

网友热议

@司空空Modestgo(IP粤):

真相更残忍,只要上12个小时,已经是神仙企业了……

@舒克公路车(IP京):

他们老总都睡工厂呢,加班不是很正常嘛?……

@Um小洋葱(IP京):

又想服务好,又替员工担心加班,网友咋不想想不加班怎么给你持续提供服务?而且这个加班在大厂里再普通不过。

@王求索Tony(IP京):

加班有没有钱这闭口不言,要是给钱了就无可厚非……

@Baggio的旅行(IP晋):

是劳务派遣还是正式员工啊?

@大春哥spring(IP京):

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吧。等后续消息!

最后一条,
飞吧……

来源:汉语言文学中文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