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刊所载,玉耶石耶,评以试之,故名“每周试玉”。《诗经》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玉润光华,申发将利于欣赏;玉瑕微疵,点到或益于成器。诗友切磋,交流碰撞,集思广益,是所望也。评者公心,诗家平心,读者赏心,编者用心,持此四心,共襄雅事,岂不快哉!
前 言
周刊所载,玉耶石耶,评以试之,故名“每周试玉”。《诗经》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玉润光华,申发将利于欣赏;玉瑕微疵,点到或益于成器。诗友切磋,交流碰撞,集思广益,是所望也。评者公心,诗家平心,读者赏心,编者用心,持此四心,共襄雅事,岂不快哉!
本期小楼《每周试玉》栏目,邀请嘉宾在【小楼周刊(443):2025年第16期】中,自选数首点评并刊出。(有自愿参加小楼【每周试玉】栏目者,请先关注公众号,由下期嘉宾从每期周刊或者周刊后面留言,自选数首点评并在小楼所有平台刊出。小楼各类点评作品会选用在《中华诗教》纸刊上固定的【小楼荐诗】栏目组刊出。如有异议的诗友请留言跟小编联系。)
黄龙雪后松州古城快晴
杨计然(上海)
苍莽黄龙雪,直将五彩收。
唯应怜薛女,不忍下松州。
廖国华:松州,又称松潘古城,有“川西北重镇”之称,系文成公主和亲进藏必经之重地。诗前半写大雪掩盖了黄龙景区的五彩景象,从而暗示路途之难行;后半由此兴感,“薛女”典是否文成公主寡闻,但亦可感作品中所表达的深沉感慨。
王震宇:有唐人小诗风致。
临江仙·独秀园怀陈仲甫先生
陶涛(深圳)
石像巍巍擎碧落,松涛漫卷曾经。当年笔挟海潮鸣。补天挥赤帜,裂夜启晨星。
六陷囹圄筋骨傲,江津独对孤灯。冢前柏浪拍空青。大龙飞瀑下,犹作叱咤声。
廖国华:词作上阕写其伟岸形象与历史功绩;下阕写其人生坎坷经历及精神气魄,历史与现实交集,分寸拿捏到位。全篇字里行间饱含对仲甫先生的敬仰与追思,情感真挚浓烈,极易引发读者共鸣。
刘能英:不知作者跟仲甫先生是什么关系,感觉题目中的“怀”应该用“谒”更合适一些。全词语言流畅,感情掌控有度。个觉“松涛”“柏浪”意象重复。“曾经”“当年”也重复了。
旧书重读
李景慧(山东)
形容我非我,况味读来殊。
风雨深埋骨,一时皆复苏。
王震宇:书仍旧书,人非故我。旧书重读,感悟亦异。三、四句剖析入微,笔致则时调也,吾不敢议其是非。
萧剑勇:转结两句用埋骨复苏比喻旧书重读甚新颖,也引人深思。惜首句不惬,次句太泥。
忆早岁采食槐花有感
蒋世鸿(河南)
饥馁忍春过,无如菜色难。
岁时妨荔挺,梦寐冀槐安。
采采翻盈筥,欣欣转罄盘。
人间俱仰食,加劝复加餐。
廖国华:上年记的人都知道,饥荒年间,槐花如橡实野菜一样,都是果腹救命之物。此律后半以一种热闹欢乐笔触状之,即以“乐境”写当时痛苦的经历,则愈能加深读者的印象,产生共鸣,感受到那个特殊时代人们生活的不易。
题杨花
梁孝平(山东)
万树蒙茸集,千丝拂水滨。
敷花无引蝶,作絮总依人。
不惜长颠沛,何辞迥隐沦。
穷通奚所计,舍命为繁春。
廖国华:咏物而又不拘于物,有兴感而又与本体息息相关,此律即是。
松山湖道中
廖润昌(广东)
夹道纷纷日影迟。紫红还拟早春时。
人情尽识飘零苦,何故东风使劲吹。
廖国华:花开花落本是自然界客观规律,无所谓苦不苦,但一有了诗人加入,在那怨怪东风“使劲吹”,死物便成了活物,有自己的主观感情,诗味便出来了。
山村道中即事
孙临清(辽宁)
傍路山家细柳遮,小桃红作矮篱笆。
清明假后游人少,闲却村头酒旆斜。
廖国华:七绝前半写道中所见,是一种宁静、质朴又充满画面感的乡村氛围;后半写道中所感,“闲却”二字表现出了山村的宁静、恬淡的场景。
通济渠怀古
王十二(安徽)
征夫百万始通行,千里黄淮一脉横。
只有骂名隋炀帝,长河无语济苍生。
廖国华:通济渠是沟通黄淮的运河。诗用对比手法即隋炀帝在历史上留下的骂名和通济渠对天下苍生利济功劳两方面来抒发怀古之情,从而体现历史的复杂性和作者本人对此独特见解。
陪沧溟母女游清凉寺
郭定乾(四川)
结得诗家与画家,九峰深处访烟霞。
四山绿护清凉国,一院香飘富贵花。
铁马鸣风双塔峻,金蝉噪日万杉哗。
芳亭静坐心无累,漫赏闲云出岭丫。
注:沧溟擅诗,其女擅画。九峰,山名。寺多牡丹花。铁马,指塔铃。
廖国华:名山宝刹,胜友芳辰,清凉境,富贵花,读此律,亦生出尘之想。恨不杖履从游。
登句容茅山
晋风(山西)
茅峰直插翠云头,访古寻踪登顶游。
丹灶犹存弘景迹,石坛长伴葛玄丘。
九霄鹤驭通三岛,万壑龙吟动十洲。
欲觅桃源尘外境,华阳洞下水清柔。
廖国华:茅山乃道教名山,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称谓。此律开篇写山,结句写水,可谓有山有水,刚柔并济了。极喜颈联之气象开阔,规模宏大,数字运用得心应手,极富韵律美与节奏感。
减字木兰花
方建飞(浙江)
花开花落,春事匆匆归寂寞。雨后黄昏,满径余香尚可闻。
时行时坐,惊起微风枝底过。明月无声,已在浮云闲处生。
刘能英:上片从“花开花落”的物理视角展开,将时间流逝具象化;下片转为“时行时坐”的人情特写,即景会心。全词在“匆匆”与“闲”的对比中,完成了花的“刹那”与月的“永恒”思考。
卜算子·狂风
刘强(安徽)
人似踏波行,树若游帆动。枝上花如水上萍,簌簌归丘垄。
隐隐夜雷鸣,浩浩春潮涌。扫尽浮尘碧宇澄,晚照千峰耸。
刘能英:词写的不错,但与词题不搭配。建议将词题易为“狂风过境”之类的,就不仅限于“狂风”本物。
临江仙·暮春致友人
史济民(上海)
雨后桥边流翠,晴时窗外飘红。桃花开后杜鹃空。半生叹远别,十载未相逢。
已惯惊看聚散,应能笑对穷通。心中情意寄春风。而今多少事,尽在不言中。
刘能英:上片布景尚可,但“半生叹远别,十载未相逢”之情与前文的景稍觉有隔。 且“半生”“十载”一是都属时间概念,削弱了词的张力;二是有点矛盾。下片的“已惯”“惊看”亦觉矛盾,既然习惯了,又何来的“惊”呢。
卜算子·忆友
王远存(江西)
原上复春风,桃李今如故。我驻家山汝海涯,俱是人间路。
忆得过家家,忆得花间语。忆得梅酸跳脚时,何必言相聚。
刘能英:上片写当下春归,而两地人隔,反衬手法不错。下片回忆往事,一组排比句加强了句与句之间的紧密感。两结稍弱。
【双调·折桂令】柳絮
李同振(河北)
问游丝折何处消暇?顷刻成团,转瞬分花。荡荡高空,徐徐平地,隐隐低洼。
追过客藏身袖纱,逐波涛浪迹天涯。处处寻家,处处安家,处处无家。
刘能英:状物形象、逼真。对仗工稳、自然。尾三句引人共情。
白 杨
陈镇(河南)
大漠寂无声,燕山睡未醒。
横空一枝起,刺破一天青。
王震宇:前二句自大处远处著笔,渲染氛围,气息甚佳。三、四要见主旨,刺破一天青是落脚处。然反观上文,则以横空喻白杨,稍觉不洽。此二字可以想见作者亦颇费斟酌。殆脱胎于“莽昆仑横空出世”及“刺破青天锷未残”耶?
谷雨吟(通韵)
郭通海(北京)
三春增雨沛,农事莫迟延。
布谷催耕种,无心看牡丹。
王震宇:立意诚朴。
春 风
王迎春(浙江)
春风香泛泛,清梦意迟迟。
揽镜些些念,蛾眉可入时?
王震宇:意象未新,词句清婉。
农民兄弟约我返乡行
程永正(福建)
兄弟谊情长,春风约返乡。
穿村溪水绿,漫野菜花香。
忆旧一壶酒,聊今两鬓霜。
依依又须别,艾粿带回尝。
王震宇:中二联情味盎然,起好于结。
访仰天山文殊寺妙觉尼师
江合友(河北)
半山兰若里,劬苦务农禅。
巨镜镶崖壁,荒庭种菜田。
月通岩缝隙,钟打树旁边。
群岭朝西去,青青正仰天。
王震宇:钟打树旁边,亦自不衫不履,别是一格。
夜阑有怀
李家荣(广东)
卅载如流去,残宵感岁华。
薄才成掾吏,微俸济贫家。
寒重侵书幌,天深隔浦槎。
独凭阑槛久,楼外雨沙沙。
王震宇:通体气息绵密,情景俱足。
乘摩的归家
周崇坤(湖南)
公交久不至,摩的数相询。
路僻酬资涨,楼高夜色皴。
华灯移鬓影,车笛促归人。
同是劳生客,言谈倍觉亲。
王震宇:描摹生活实况,场景如见。中二联润色亦佳。
慢谷村作客
胡传胜(芜湖)
闲云浮慢谷,漳水柳堆烟。
清涧石桥过,碧桃山院悬。
客来呼煮笋,酒后莫谈玄。
一握村头别,频频说葛天。
萧剑勇:前三联均妥帖,且有次第。尾联脉络不甚清晰,既别复说,不易索解。
访瓢泉
方益洪(浙江)
乔木生云鸟赋闲,一瓢饮水日潺潺。
稼轩解得颜回乐,老把瓜山作历山。
萧剑勇:前二句肤廓,虽第四句透露消息,仍觉第三句转得太过突兀。
庭前广玉兰
廖国华(湖北)
匀酥搓粉弄春柔,浅晕妆成对小楼。
香共烟霞凝曙色,影偕松竹带清流。
居高不受缁尘扰,地僻难为素抱羞。
敢恋荷花仙子国,亭亭开遍树稍头。
萧剑勇:前三联赋笔有致,是斫轮老手。尾联兼有讽意,也见得作意。
本期嘉宾简介
嘉宾排名以长幼为序
廖国华生于1945年,湖北荆州人,《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斋名无妄,号村野之人、龙洲道人。自幼习诗,无门无派,以手写心,不拘成法,江湖上遂有“诗匪”之称。
刘能英 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驻会签约作家,鲁院第22届高研班学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特聘驻校作家,获2014年度“子曰”青年诗人奖。著有诗词选集《长安行》《大都行》、合集《行行重行行》。
王震宇 1975年生。辽宁省葫芦岛市人。师从孔凡章先生。著有《辽西三家诗》(合著)《独笑楼诗存》《剑南诗选》。《小楼听雨》诗词平台评论委员。
来源:小楼听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