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春天,北京三里屯拉夫劳伦之家的白色亚麻衬衫连续两周断货,店员说“全国都难买到,有人交了预付款排队”;美国宾夕法尼亚的代购Peter Lin在社交媒体急招“搭子”,芝加哥、费城的代购们蜂拥响应——曾经主打中年中产的老钱风品牌,怎么突然成了年轻女孩的“白月光”
今年春天,北京三里屯拉夫劳伦之家的白色亚麻衬衫连续两周断货,店员说“全国都难买到,有人交了预付款排队”;美国宾夕法尼亚的代购Peter Lin在社交媒体急招“搭子”,芝加哥、费城的代购们蜂拥响应——曾经主打中年中产的老钱风品牌,怎么突然成了年轻女孩的“白月光”?
那些在小红书晒出“999元代购到家”战绩的“拉夫劳伦女孩”,到底在抢什么?
“穿上拉夫劳伦,感觉能穿很久。”90后Zoey的话,道出了这届女孩的消费逻辑。
她们爱的不是爆款,而是“老钱风”背后的想象——剪裁合身的亚麻衬衫、绞花针织开衫,往身上一搭,仿佛就能代入“打马球、喝下午茶”的松弛生活。
这种“反潮流的潮流”,恰好戳中了经济波动期普通人对“稳定感”的渴望:不必追快时尚,一件经典款就能穿三五年,低调又高级。
数据最诚实。
小红书#拉夫劳伦女孩话题已有2.1亿浏览,84.2万讨论;拉夫劳伦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营收增长11%至21亿美元,一个季度的收入甚至超过Bottega Veneta、Brunello Cuccinelli一年的业绩。
而在中国市场,女装销售增速远超其他产品线,女包Polo ID包更是“增长王”——这届女孩用钱包投票,把拉夫劳伦从“中年中产专属”,穿成了“跃入中产的第一件白月光”。
但“拉夫劳伦女孩”绝不是“人傻钱多”。
她们人均“劳系智慧女人”,把“花小钱办大事”刻进了DNA。
国内专柜1690元的亚麻衬衫,美国官网只要约932元,代购999元包邮;北京八达岭奥莱的羊毛绞花毛衣清仓价690元,上海女孩去韩国奥莱,商务外套能砍到国内一半价格——为了最低价,她们活跃在专柜、代购群、中古店,甚至盯上男款和大童款:男款S码衬衫穿出Cityboy风,女童款绞花针织开衫比成人款便宜700元,体重不过110斤的女生穿起来还带点BM风。
更有意思的是,拉夫劳伦的“女穿男装”传统,竟成了这届女孩的“隐藏福利”。
品牌创始人Ralph Lauren的太太当年说“男装很棒,做小一点我们想穿”,于是有了中性女装线;现在的女孩们则把男款、大童款穿出了新花样——身高163cm的梨形身材女生小飞侠,用男款S码衬衫和大童XL码针织衫,在小红书火了“打工人一周穿搭挑战”,“专业、稳定、搞事业”的气质,比正价女装更圈粉。
拉夫劳伦的爆火,绝不是偶然。
2017年现任CEO Patrice Louvet上任后,砍掉200多家批发商、减少折扣,把品牌从“打折常客”打造成“老钱风代表”;同时敏锐捕捉到中国女性消费力——超60%的消费者是女性,职业女性的购买力是全球平均的两倍。
于是,北京三里屯旗舰店一楼女装占了半壁江山,山西晋中奥莱店靠柜姐小红书实拍圈粉县城名媛,上海、成都等核心城市带每年新开20-30家店,连抖音都开了女装专卖店。
但热潮背后藏着隐忧。
特朗普政府的“对等关税”可能推高成本,价格敏感的女孩们已经开始找平替:Teenie Weenie的Polo熊衬衫269元,优衣库绞花毛衣成了“拉夫劳伦平替”。
正如时尚博主说的:“不存在永远忠诚的中产,只有不断追求性价比的中产。”
站在上海时装秀的“汉普顿风”现场,拉夫劳伦还在编织“中产梦”:马厩光影、海风拂面,名流云集。
但台下举着手机拍照的女孩们心里清楚——她们爱的不是“老钱”本身,而是“通过努力,也能触达更好生活”的希望。
当一件亚麻衬衫能同时满足“穿很久”的实用、“老钱感”的体面,和“花小钱”的精明,它就不只是一件衣服,而是这届女孩给生活打的“气”:在不确定的世界里,用一件经典款,给自己一点确定的底气。
或许这就是消费的本质:我们买的从来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它承载的故事——拉夫劳伦的故事是“老钱风”,女孩们的故事是“我值得”。
当两者在春天相遇,一场关于“中产梦”的狂欢,才刚刚开始。
来源:新立一小斤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