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0年前,一位父亲当着所有电视新闻镜头前,开枪射杀了长期性侵自己11岁儿子的空手道教练。
40年前,一位父亲当着所有电视新闻镜头前,开枪射杀了长期性侵自己11岁儿子的空手道教练。
40年后,这位父亲已经去世,当年的孩子已经年过半百,但当年的枪击的视频仍然时不时地出现在社交媒体上。
而最近,这个孩子再一次接受了媒体采访,让人们的视线重新回到了当年的故事……
普劳切一家住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生活原本平静安稳。父亲加里曾是销售员和新闻摄影师,家中两个儿子热爱运动,尤其是大儿子乔迪,积极参与多个运动队。
(父子三人)
1983年,五年级的乔迪陪弟弟上空手道课时,因原教练缺席,被介绍到另一家空手道馆,教练是名叫杰夫·杜塞特的前海军陆战队员。
(教练)
年仅10岁的乔迪很快被这个开朗有魅力的教练吸引,视他为偶像与朋友。乔迪的父母也对杜赛特十分信任,常邀请他到家中聚餐、相处。
但是,杜赛特慢慢对乔迪开始“过度关注”——他会测试所有孩子的底线,然后选出他认为最好、最顺从的孩子。
“他的做法是,先帮我伸展身体,然后开始触摸我的大腿内侧……这是他用来合理化即将发生的不恰当触摸的方式。”
在发现10岁的乔迪不抗拒后,他就借口教乔迪开车,让乔迪坐到了他的膝盖上,把手放到乔迪的腿上。
乔迪回忆道:
“我记得我当时想,‘哇,这是怎么回事?’。然后我开始合理化,觉得这也许是个意外。
但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知道他能逃脱什么惩罚。这就是典型的恋童癖。”
紧接着,不当行为变成了猥亵,又变成了对儿童的性虐待。
乔迪清楚记得,有一次杜赛特带着七个成员外出,与包括乔迪在内的三个孩子睡在同一张床上。
而夜里,杜赛特的一系列可怕行为把乔迪吓得动弹不得,只能躺在那里假装睡着。
而第二天,杜赛特还主动开口问他能不能不要告诉任何人。
当时,乔迪装傻问他:
“你什么意思?你昨晚做了什么?”
这让杜赛特就知道,这个孩子不会开口告诉别人——于是,他对乔迪的猥亵行为变本加厉,每天都会出现……
乔迪知道杜赛特的行为是错误的,但他不敢说出口。
他记得几年前,父亲曾在看过一部关于恋童癖的电影后说,如果有人伤害他们,他会毫不犹豫地杀了对方——乔迪明白,父亲绝不是在开玩笑。
对他来说,揭发杜赛特几乎意味着亲手送他上死路。
年过半百的乔迪回忆道:
“如果我当时坦白,爸爸也许就不会杀了杰夫。但我不想让父母伤心,所以选择了沉默。很多孩子都是这样。”
他也明白,正是那些细节,让父亲彻底崩溃。
(父亲)
当年,乔迪的父母对杜赛特抱有极高的信任。
杜赛特不仅帮助乔迪赢得了奖杯,还成为家中的常客;即使乔迪想方设法逃避训练,父母也总是站在杜赛特一边,把乔迪送到杜赛特的手上。
乔迪回忆说:
“他不仅引诱了我,也引诱了我的全家。他赢得了我们的信任,然后彻底欺骗了我们。”
杜赛特每日都会猥亵乔迪,而他们的关系陷入一种病态亲密。
1984年初,杜赛特陷入财务困境,被警察因欺诈罪发出逮捕令,必须离开路易斯安娜州。
他决定,绑架乔迪,带他走。
1984年2月19日,杜赛特以送地毯为借口,带走了乔迪。他向乔迪母亲保证“15分钟后回来”,却直接带乔迪登上了开往洛杉矶的巴士,还将乔迪的金发染黑。
可当时的乔迪完全不觉得这是绑架,一路上他都没有感到害怕,甚至因为想到能看到好莱坞标志并去迪士尼乐园,就兴奋不已。
一路上,杜赛特因担心被抓,几乎没动乔迪,但在洛杉矶的汽车旅馆里,他重新开始了性侵。
这时,乔迪才慢慢冷静下来,感觉出不对。
十天之后,在乔迪苦苦哀求下,杜赛特才允许他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还谎称自己人在纽约。
“不久之后,我坐在靠近门的床上,杰夫正在打电话,12名警察冲了进来,把我吓得魂飞魄散。”
杜赛特被警察带走后,乔迪依然否认杜赛特虐待了他——直到他被送往医院接受强J取证调查时,他知道撒谎也没有意义了。
“一旦这件事再次发生,我就无法否认,但我也可以告诉杰夫,这不是我说的。”
当年,很多人都以为,乔迪撒谎是为了保护杜赛特。
但事实上,现在的乔迪说,他当时撒谎,实际上是为了保护他自己。
“我完全相信杰夫几年后就会出狱,因为我在那个年纪不明白一切是怎么回事。事实证明,杰夫可能会在监狱里度过余生……但爸爸却给了他一条轻松的出路。”
随着调查深入,杜赛特对乔迪实施的细节被陆续曝光,乔迪的父亲加里心如刀割,愤怒与痛苦积压成了复仇的决心。
1984年3月16日,加里得知杜赛特将被押解至本地机场,便携枪前往埋伏。
当杜塞特被强行带过媒体面前时,相机闪光灯不断闪烁,记者们争先恐后地寻找完美的镜头。
而愤怒的加里躲在一排电话机旁,背对着喧闹的人群,棒球帽拉得低低的,遮住了眼睛,听筒贴在耳朵上。
他要算一笔账。
在杜赛特从面前走过时,加里向着电话那一段的朋友说:“他来了,你们马上就会听到枪声了。”
说完,加里转身,用他的左轮手枪瞄准杜塞特,近距离扣动了扳机。
一声雷鸣般的巨响,杜塞特倒在地上,浑身是血。
两名警察冲过去制服加里、夺走了他的枪,一位认出来他的警察大声质问:
“为什么,加里?!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他抽泣着回答道:
“如果是你的孩子,你也会做同样的事情。”
杜赛特当场倒地,24小时后伤重不治。这一幕,被全程直播,成为美国历史上首次电视转播的谋杀案。
后来大家得知真相后,美国上下对加里的举动几乎一边倒地表示理解和支持,将他视为“为了儿子挺身而出的父亲英雄”。
两天之后,他就从监狱里被保释出来,并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支持信件和捐款,设立了辩护基金。
司法最终给出了判决:乔迪的父亲加里被判处缓刑,并需完成300小时的社区服务——他不需要在监狱里服刑。
这被许多人认为是一个最理想的结果。
然而,当年人们仍然为乔迪感到担忧。
年幼的他,并不能真正理解父亲的决定,更无法接受那个自己曾经信任、依赖,甚至崇拜的杜赛特被父亲枪杀的事实。他心中充满了困惑与愤怒。
“我不想让杰夫死,我只希望他能停止那些事情。”
多年后,乔迪在接受采访时坦言,他至今仍无法将父亲简单地视为“正义的英雄”。
“我不能,也不会为他的行为开脱。直到今天,我仍然希望杰夫活着,在监狱里度过余生。”
尽管如此,乔迪也表示,他完全能够理解父亲为何会那么做。
“我完全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我了解我爸爸,当他说要杀了任何碰我的人时,我知道他会杀了他。”
对于加里来说,也许那一枪,是身为父亲、在绝望中做出的唯一选择。
而对于乔迪,虽然年幼的他最初难以释怀,但这段经历并没有摧毁他和父亲的关系。
不久之后,父子俩重新和解,生活逐渐恢复了平静。两人也很快不再提起杜赛特的名字,将那段阴影留在了过去。
(乔迪的自传《为什么?加里,为什么?》)
更重要的是,乔迪健康、坚韧地成长了。
他没有让童年的创伤定义自己。即便后来明白了自己曾经是受害者,他也没有沉溺于受害者身份中。
因为他知道,父亲已经为他挺身而出过。
乔迪后来进入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主修普通研究,辅修哲学、演讲交流和心理学。
毕业后,他成为了一名性侵咨询师,用自身经历去帮助其他受害者。
如今,他是路易斯安那州反性侵犯基金会的董事会成员,并在全美范围内举办讲座,提醒父母关注儿童虐待的警示信号。
在他出版的自传中,他写道:
“我不是受害者,也不会被过去定义。
我是一个幸存者,我希望能把那些经历,转化成积极的力量。
我想,我做得还不错。”
时间回到2011年,有记者问当时已年过花甲的父亲加里:
“你是否后悔当年在镜头前开枪射杀了杜赛特?”
加里毫不犹豫地回答:
“不,我不后悔。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还是会再次扣下扳机。”
2014年10月20日,加里因中风去世,享年68岁。
来源:全球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