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一成果背后,成立仅5年的环天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环天智慧”)功不可没。该公司以独有技术构建“环天星座”,赋能农田水利、应急救灾等多个领域。
近日
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
频繁聚焦眉山天府新区
报道十颗卫星
为天府粮仓绘制“数字画像”
通过卫星遥感与“空天地一体”体系
驱动农业现代化
△央视聚焦眉山天府新区
这一成果背后,成立仅5年的环天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环天智慧”)功不可没。该公司以独有技术构建“环天星座”,赋能农田水利、应急救灾等多个领域。
目前,环天智慧已将10颗低轨遥感卫星送上了天空,并投资建设了国内首个以智慧城市为主题的卫星星座——环天星座,成为了西南唯一一家拥有自主可控卫星星座的企业。
发射卫星,主要用来干什么?
环天智慧将不同卫星收集到的数据接入公司研发的卫星数据综合应用平台产品——“星瞰河山”,该系列产品赋能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农业管理、应急救灾预警、碳源测量等多个领域。
其中,在农业应用场景方面,环天智慧依托卫星技术实现了一颗种子从种植到长成的“全链条”观测。
通过高精度遥感识别技术,平台可精准区分非粮化、非农化用地、高标准农田等类型,有效发现新增两非问题、撂荒问题。卫星观测还能深入到田间细节,在精准施肥、病虫害预警、叶绿素检测、土壤墒情分析等环节提供精细化数据支持。
据悉,环天智慧平台系统对粮食作物估产准确率超90%,应用该技术种植水稻、小麦等主要作物,可实现产量提升5%-10%。
如今,在环天智慧的遥感监测大屏上,四川省8000万亩农田的实时数据清晰可见。如果简单粗暴地估算,假设这8000万亩农田全部种植水稻,按人均每年400公斤粮食消费量计算,这些农田产出的粮食,理论上可满足1亿人一年的口粮需求。
在深耕优势领域的同时,环天智慧积极优化细分业务,在防灾减灾、交通领域板块拓展开花。公司的实景三维系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四川部分市州,通过卫星观测预测、精准防控,灾害发生时,能依托数据规划出最优救援通道;在交通领域,利用地形形变监测技术为公路进行年度“CT检查”,保障道路安全。
上述精准的数据成果,源自环天智慧自主研发的创新技术体系,层层垒砌起坚不可摧的护城河。
相较同类产品,“星瞰河山”不仅实现数据采集、存储、计算一体化,更依托公司独创的EFA-Net大模型,融合光学、SAR、激光雷达等多源遥感数据,打破单模态分析局限。简单来说,“星瞰河山”融合了多种卫星的数据进行分析,大幅消除数据“盲区”。邹云坤介绍说,这些数据可围绕实际需求,输出定制化整体服务方案。
其次,通过成果数据动态优化模型,“星瞰河山”每季度都会进行迭代,形成了渐进式学习框架。如同一个不断学习新知识的人,这种系统每次更新都会拥有更强的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此外,“星瞰河山”采用动态子网络切换技术,支持10大类任务场景,切换时仅需微调5%参数量,可降低90%二次开发成本。该技术就像“超级变形金刚”,在切换任务时无需大规模重构,只需小幅调整结构,就能快速切换功能执行新任务,省时也省力。
借助创新高效的技术手段,高悬太空的卫星不再遥不可及,而是深度融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也正因这份航天技术服务大众的价值与使命,企业深耕商业航天领域,持续探索创新,步履不停。
今年预计再发射10颗卫星
如今,由环天智慧发起成立的商业卫星联盟,与来自全国的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共享148颗商业卫星资源。企业负责人邹云坤表示,环天智慧正筹建卫星数据地面接收站,建成后将优化任务规划,提升响应时效。
目前,公司计划年内再发射10颗卫星(包括6颗SAR雷达卫星与4颗高分卫星),推进环天星座组网,扩充数据源,提升卫星图像分析精度。
邹云坤透露,下一步,环天智慧朝着50颗以上卫星在轨运行的目标迈进。
他表示,原来大家都认为卫星很神秘,不管是造卫星还是用卫星,所有人都觉得特别难。但环天智慧的团队凭着一股直觉所驱动的韧性与坚持,一起站到了现在的高度。
“直觉”与“奋斗”贯穿环天智慧的发展历程。邹云坤判断,商业卫星行业目前还处于“爆发的前夜”,在未来,还将迎来一个井喷式的发展。
2025年,或许对环天智慧会是一个关键节点。
今年,公司产品寻求出海,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取得多笔订单。
“互联互通,共创智慧地球”,这是邹云坤对环天智慧的期望。当下,“大航天时代”拉开帷幕,全球航天产业步入黄金发展阶段,空天信息产业成为新的产业风口。今后,环天星座将升起更多“星星”,以更紧密的空天信息网络,将创新科技之光照向更多应用场景。
来源:天府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