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反智!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7 09:44 2

摘要:包括刘强东、董明珠,这些人企业做得大不大,是另一回事。但这些人不断地在舆论中传播各种反智观点,使得其不仅是企业家身份,而是一个观念者传播身份。

董明珠一句话,又在网上爆传,“是员工创造财富,不是资本创造财富,不是你股民的这些钱在创造财富”。

我连续多篇文章在批评这些传播错误观念的企业家。

包括刘强东、董明珠,这些人企业做得大不大,是另一回事。但这些人不断地在舆论中传播各种反智观点,使得其不仅是企业家身份,而是一个观念者传播身份。

这就是我必须要批评的对象。我欢迎刘强东进军外卖市场,但反对的是他煽动民粹,我也尊敬格力电器在市场中的地位,但董明珠的这种言论必须反击。

要知道,舆论即观念战场,错误的观念横行,就将带来社会灾难。

董明珠这一句话,听起来充满了对劳动者的敬意。

在一个机器轰鸣、代码飞驰的时代,我们很容易将目光聚焦于那些在生产线上挥洒汗水、在键盘前耗费心神的员工们。他们的辛勤付出,无疑是构成我们所见繁荣景象的基石。

若没有他们的具体操作、执行与服务,再宏伟的蓝图也只是空中楼阁。从这个朴素的意义上讲,强调员工在财富创造中的直接作用,确实触及了经济活动中一个非常直观和重要的环节。

没有错,任何一种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劳动者。所有的生产,的的确确是由活生生的人,通过他们的努力和智慧驱动的。

然而,劳动是所有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并不能说明,生产就是由劳动一个要素决定的。

将财富创造的功劳完全归于某一要素,而否定其他要素,就如同赞美一棵大树的叶片繁茂,却忽视了滋养它的土壤、水分和阳光,以及那最初播下种子的园丁。

经济的生态系统,远比单一归因要精妙和复杂得多。

先来谈谈“资本”。

董女士说“不是资本创造财富”,但什么是资本?

如果“资本”仅仅被理解为银行账户里的数字或者一沓钞票,那确实,这些货币本身并不能直接变出面包或汽车。

货币只是交易的媒介。

但真正的“资本”指的是“资本品”(Capital Goods)。

资本品是人类为了更有效地生产未来消费品而特意创造出来的工具、设备、厂房、技术、乃至半成品等“中间产品”。

想象一下,一个渔夫徒手捕鱼,一天可能收获寥寥;但如果他花时间先编织一张渔网(这渔网就是资本品),或者建造一艘渔船(更高级的资本品),他未来的捕鱼效率将大大提高,每天能带回的鱼(财富)也远非昔日可比。

这张渔网、这艘渔船是怎么来的呢?它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渔夫(或者其他人)选择暂时放弃一部分眼前的享受(比如,不去捕鱼或做其他可以立即换取食物的事情),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制作工具的过程中。

这个“放弃眼前享受以换取未来更大收益”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储蓄”和“投资”。

是过去的劳动和智慧的凝结,是为了未来更高生产效率而进行的“迂回生产”。

资本品体现了人类的远见和耐心,是连接过去努力与未来收获的桥梁。

那么,这些资本品在财富创造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它们极大地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力。

格力电器的生产车间里,员工们组装空调,他们的技能和汗水固然重要。但是,设想一下,如果没有精密的生产线、自动化的机械臂、高效的检测设备、舒适安全的厂房,甚至是没有信息化的管理系统(这些都是资本品),员工们还能如此高效地生产出高质量的空调吗?

不可能。他们能用手直接搓出一台空调来吗?

资本品就像是赋予了劳动者“超能力”的装备,使得同样的劳动投入能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因此,说“资本品”不创造财富,就好比说让士兵赤手空拳上战场,枪械弹药并不重要一样,是违背基本事实的。

资本品本身就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物化体现,它与当下劳动者的劳动相结合,共同促成了财富的增长。

好,我们再来看“股民的这些钱”。

董明珠认为这笔钱与财富创造无关。但是,股民的钱恰恰是资本形成的关键一环。

我们刚才说了,资本品的形成需要储蓄和投资。

在现代复杂的市场经济中,个体生产者很难完全依靠自己的储蓄来完成大规模、长周期的投资。

于是,股份制公司应运而生。股民购买股票,是省吃俭用的钱,然后将储蓄投入的格力公司,这些钱并非静静地躺在公司账户里。

这笔钱代表着社会上一部分人选择延迟消费,将他们的购买力暂时委托给企业。

企业获得这些资金后,就有了“指挥权”,可以去购买生产所需的土地、厂房、机器设备(即资本品),雇佣劳动者,购买原材料。

股民的钱,本质上是社会储蓄资源的一种市场化配置方式。

它使得那些有能力、有眼光识别市场机会的企业家,能够动员起远超自身能力的资源,去从事那些需要大量前期投入、生产周期较长、但可能带来巨大技术进步和财富增长的项目。

同时,股民还要承担风险,看错了一个企业,轻则股价下跌,重则退市,投资变成零。

如果没有股民愿意承担风险、提供融资,很多创新性的、资本密集型的生产活动可能根本无法启动。

想象一下,建造一座大型工厂,研发一项突破性技术,所需要的资金动辄数亿甚至数十亿,这远非依靠企业自身利润积累或银行有限贷款所能支撑。股民的投资,正是支撑这种大规模、长周期生产结构的关键燃料。

他们提供的不仅仅是“钱”,更是对未来生产活动的“耐心资本”和风险承担。当企业成功,他们分享利润;当企业失败,他们则可能血本无归。

这份风险承担,本身就是对经济活动的重要贡献。

因此,股民的资金通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资本品和生产要素,深度参与并促成了财富的创造过程。

同时,财富生产的过程中,还不能忽视在财富创造链条中那个至关重要的角色——企业家。

董明珠本人,正是一位杰出的企业家。

什么是企业家精神?它不仅仅是管理或执行。企业家是市场经济的“引擎”和“导航员”。他们具有一种特殊的“警觉性”,能够发现市场中未被满足的需求,或者洞察到可以用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组合生产要素的新方法。

他们敢于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进行判断和决策,组织生产要素(包括雇佣劳动者、购买或租赁资本品、运用投资者提供的资金),并承担最终的市场风险。

是企业家,将劳动者的技能、资本品的功能、投资者的资金,这三者有效地“粘合”在一起,并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生产出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产品或服务。

员工可能精通某项具体技能,但未必了解整个市场的需求变化;资本品是强大的工具,但自身不会选择生产什么、如何生产;投资者提供了资金,但往往依赖企业家来判断投资方向和管理运营。

企业家是那个整合者、创新者和风险承担者。他们预测市场、组织生产、应对变化。如果他们的判断准确,满足了消费者需求,企业就能盈利,财富得以创造,所有参与方(员工获得工资、投资者获得回报、企业家获得利润、消费者获得满意)都能受益。

如果判断失误,企业亏损,资源被浪费,企业家则首当其冲承担损失。

因此,财富的创造,并非某个单一要素的独角戏,而是一场多方合作的“协奏曲”。

它是由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和专业技能、资本品(由过去的储蓄和投资形成)的生产力放大作用、企业家的洞察力、组织协调能力和风险承担精神,在市场需求的引导下,相互作用、共同谱写的。

这三者,再加上愿意延迟消费、提供资金支持的储蓄者/投资者(股民是其中一种形式),以及最终用自己的选择来“投票”决定哪些产品和服务有价值的消费者,共同构成了财富创造的完整图景。

董明珠这种将财富创造归于单一要素的说法,仅仅从生活常理,就是反智的,股东投资给你,让你扩大生产,你居然说对方毫无贡献,那你为什么要上市融资?

生活中,很多人都参与投资过小生意,如果到时一分钱不分给你,说你的钱没有创造价值,你会不会骂对方是流氓呢?

如此反智的观点,从一位商场中经营了几十年的企业家嘴里说出来,让人难以置信,我不认为,这是她本人的观点,格力自己也到处投资,如果格力投资的企业说,你的钱毫无价值,董明珠肯定火冒三丈。

我只能理解为,董明珠太喜欢出风头,认准了用民粹观点、就能拿到声望的这一条路,她与刘强东,走向了同一条道路。

闭嘴行不行?好好做企业,这么多企业家都不谈什么社会话题,好好为消费者生产产品,不可以么?非得当舆论领袖?

你不知道自己也是一个私营企业家,在格力有股份、一年分红上亿么?带这种变种剥削论的节奏,不怕将来自己被“挂路灯”么?

你就作吧!

公号:古老板

来源:古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