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3年7月7日的时候,日本的崇仁亲王在一堆侵华日军的护送下,特地去北平接见了一个中国沦陷区的老太太。
1943年7月7日的时候,日本的崇仁亲王在一堆侵华日军的护送下,特地去北平接见了一个中国沦陷区的老太太。
这位老太太姓郝,目不识丁,一辈子务农,也不是任何大人物的亲属,就是北平郊区的一个庄户人。
而这个老太太何德何能能被日本的亲王特地坐飞机来接见
而这位郝老太为何被国人称为 中国第一汉奸老太呢?
日本的崇仁亲王接见郝老太
一、阴谋的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驻丰台日军在卢沟桥以北地区举行以攻取卢沟桥为假想目标的军事演习,这是一场居心叵测的阴谋,演习到十一点时,日本人以演习时 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城搜查,这种践踏主权的行为,被我国守军断然拒绝,日军恼羞成怒,派兵包围了宛平城。
7月8日,第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北平市长秦德纯为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定,双方派员前往调查。
然而日军不讲信义,在答应调查的同时,大队日军出现在卢沟桥附近,守卫卢沟桥头的第29军沈忠明,为警戒日本,跳出堑壕,制止日军进入警戒线。
日军态度强硬,强行开枪,沈忠明中弹当场牺牲
日军向宛平县城猛烈攻击,并强占宛平东北沙岗,打响攻城第一枪,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还击。
打响了华北抗战的第一枪。全面侵华战争爆发,而在这时,一个目不识丁的汉奸老太太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七七事变
二、“异类汉奸”——郝老太太
七七事变爆发之后,正当中国军民以血肉之躯筑起抗日长城,保家卫国之时,北平卢沟桥畔却走出了一位被历史铭记的“异类汉奸”——郝老太太。这位年逾花甲的农妇,在日军铁蹄踏入华北的第一时间,竟与丈夫高举膏药旗迎接侵略者,用竹篮里的鸡蛋慰问日军,将她攒了一辈子的嫁妆金银首饰变卖充作日军军费,之所以称呼她为异类,是因为根本找不到他这么做的动机,她不求财,不求利,就是天然想和日本军队亲近,这一点可能能以愚昧遮掩,然而后续的事,却让笔者百思不得其解。
日军暴行
三、丈夫被日军杀害,汉奸老太无动于衷
汉奸老太和他的丈夫,每日为日军运送物资,甚至藏匿日本伤兵,让他们躲过英勇反击的中国军队的追杀,但有一日,日军在炮击中,炸死了她的丈夫,面对日军解的解释:“战场人多,没分辨出来”面对丈夫被日军炮弹“误炸”身亡的惨剧,她抹去泪水继续为侵略者,他竟然选择相信日军,并为日军端茶送水,为侵略者缝补义务,用枯槁的双手编织出一张令同胞心寒的投敌之网,种种卖国行为,实在令人发指。
郝老太
四、日军谎言 美化侵略
郝老太太的的行为令日军如获至宝。
日本随军记者镜头下的郝老太太总是一副亲近的模样:端坐于日军军官之间接受“中日亲善”的赞美
这些刻意摆拍的照片登上《大东亚战争画报》,成为日军瓦解中国军民意志的“内部炸弹”——白发苍苍的老妇都箪食壶浆迎接“皇军”,侵略者便有了粉饰罪行的活证据。
甚至在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她依然不知悔改,还在1943年7月7日,接受了日本亲王的接见。
日本人大肆宣扬这种卖国精神,妄图美化他们的滔天罪行,而郝老太太的行为无疑是助纣为虐,让四万万同胞心寒。
郝老太
五、她到底图什么!
历史爱好者到今天,仍在研究郝老太太的动机。这个目不识丁的老妇,难道仅仅用一句愚昧就能解释过去吗?
她为什么面对侵略者的刺刀当还能将他们当做作救赎苦难的“菩萨兵”。
在日军初占北平的1937年,确实有士兵向孩童分发糖果,有军官假意维护街市秩序,这些精心设计的“亲善表演”,配合“大东亚共荣”的蛊惑,足以蒙蔽她这个愚昧的老太太。但当她的丈夫被炸死,她难道还看不清日本人的嘴脸吗?
也可能是在她的心里,存在着天生的坏种?她因为靠近日本人,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被人畏惧的感觉?还是因为她一辈子受穷,她在一把年纪选择投靠强大的日本人?
这种种假设,都随着日本战败,郝老太的离奇失踪,化作了历史的迷雾。
郝老太
六、第一汉奸老太 消失在历史长河
日本战败后,这位曾被捧为“模范”的老太太突然消失在历史迷雾中。
有人说她因为日本人失败郁郁而终,也有人说他被愤怒的乡亲清算。
但无论她是何种结局,她终将背负着“七七事变第一汉奸”的骂名被历史铭记。
但无论如何,汉奸老太的:“七七事变第一汉奸”永远坐实,他虽然不像汪精卫、周佛海等人一般,做了在政治上起到了极大的副作用,但而汉奸老太的那些被日军广泛传播的照片,曾让国际社会误以为中国百姓接受了日本的入侵,她主动献金的举动,更成为“不求名利效忠敌寇”的诡异情节。
而正是因为有她们这样让人永远唾弃的汉奸的存在,才更能彰显出,在十四年抗战中,爱憎分明的国人和英勇抵抗的中华民族将士的伟大。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抗战中卑鄙的投降派将永远接受人民和历史的唾弃!
在十四年抗战中伟大的中国军民万岁!
您对这个汉奸老太太有什么看法呢,评论区一起交流一下吧。
来源:宠爱帅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