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是中国政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制定的中长期战略文件。规划以“三步走”战略为核心,明确了农业强国的内涵、目标和实施路径,覆盖粮食安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城乡融合等多领域。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是中国政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制定的中长期战略文件。规划以“三步走”战略为核心,明确了农业强国的内涵、目标和实施路径,覆盖粮食安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城乡融合等多领域。
2027年目标
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1.4万亿斤,农机装备短板取得阶段性成效,农村居民收入与GDP增长同步。
乡村全面振兴进入实质性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2035年目标
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乡村治理体系健全,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本世纪中叶目标
全面建成供给保障安全、科技自主、产业链高效、国际竞争力强的农业强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
粮食安全保障
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建设高标准农田,强化黑土地保护,健全种粮收益保障机制。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发展生态渔业、设施农业和生物科技产业。
科技创新驱动
突破种业“卡脖子”技术,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建设南繁硅谷和现代化育制种基地。
研发智慧农业技术,推动农机全程全面升级,提升农业机械化率至新高度。
经营体系改革
深化土地承包制度改革,鼓励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联合发展,健全联农带农利益机制。
允许农村宅基地盘活利用,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乡村建设与城乡融合
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重点完善交通、供水、能源网络,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和人居环境整治。
促进县域产业融入城市产业链,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县域转移,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
政策支持:强化财政投入,土地出让收入优先用于农业农村,健全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区域协同:东部地区率先建设农业强省,中西部重点城市发展农业强市,探索差异化发展模式。
监督机制:压实党政同责,建立耕地保护、粮食安全考核制度,加强涉农干部培训。
科技赋能:中国农科院专家指出,规划首次将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强调科技赋能与基层探索结合,通过“全链条”“全领域”系统性改革提升农业韧性。
城乡关系2.0:国家发改委研究员认为,粮食安全是核心任务,需通过设施、技术、政策“五位一体”夯实基础;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是缩小差距的关键。
技术争议:转基因育种、数字农业等技术的推广需加强科学评估与公众沟通,避免引发社会疑虑。
区域差异:中西部地区资源禀赋较弱,需警惕“一刀切”政策导致发展失衡。
来源:翠姐在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