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刺北:如何让读者难忘故事情节 | 创作谈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7 10:03 4

摘要:近年来,网络作家群体中“95后”“00后”的占比显著攀升,众多网络平台的“00后”签约作者占比更是突破半数。“Z世代”(1995年—2009年出生)网络作家已然崛起,成为网络文学领域的中流砥柱,以蓬勃之势引领着网络文学创作的新风潮。基于此,本刊推出“网文Z世代

开栏的话

近年来,网络作家群体中“95后”“00后”的占比显著攀升,众多网络平台的“00后”签约作者占比更是突破半数。“Z世代”(1995年—2009年出生)网络作家已然崛起,成为网络文学领域的中流砥柱,以蓬勃之势引领着网络文学创作的新风潮。基于此,本刊推出“网文Z世代”栏目,聚焦当下“95后”网络文学新力量,深入探寻他们的创作与“Z世代”特质的紧密联系,期望能为新时代网络文学的创新创造注入强劲动力。

类型文学通常有一个预设的题材背景,比如科幻、奇幻、言情等,而网络文学某种意义上是类型文学在网络时代的延伸。那么在固定的类型题材中,怎么做到“旧瓶装新酒”,不光让读者觉得新鲜,看完书后还能在现实生活中联想起作者设定的情节?

《第九农学基地》,红刺北著,首发于晋江文学城

我的方法是抓住一闪而过的灵感,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点滴见闻,将其不断扩大推演。比如我的作品《第九农学基地》,如果要将它划分类型,应该可以打上“末世”标签。一提这两个字,读者脑海中瞬间会预设出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再详细一点就是人类发生变异或者动物变异,导致社会崩塌、资源枯竭等。而我的这本书则选择了更少见的角度——植物变异。

先从灵感来讲,怎么找到独特的视角。有次我坐在高铁上经过大桥,透过车窗看着下方一片绿油油的田地中屹立着数棵野生松树,忽然间觉得它们像一个个巨人那样安静地看着我。这只是一闪而过的想法,但我没有让它溜走,而是顺着这个想法继续扩展。假如它们真的有意识呢?当然植物是有生命的,只不过相对静止,它们的生长速度太慢,人类无法持续用肉眼观察到。很快,我又联想到曾经看过一种叫王莲的植物的纪录片,通过相机延时记录播放,会发现它们的根须在水下不停地生长、旋转,挤压其他动植物的生存空间。所以很难说植物没有意识,至少它们有生存本能的意识。

进一步推演,如果我设定所有植物生长速度突然剧烈加快,这个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再顺着这个念头深思,植物迅速生长,一定需要足够的营养,它们从哪里获得这些营养?我又想起了自己的种植经验,在冬天往植株根部附近埋鱼肠或者肉,等到来年,植株会生长得异常茂盛。因此从某种意味上讲,植物也是“吃肉”的,那么动物乃至人类,是不是都可以成为植物的养分?如果异变植物生长到几米,甚至几十米,我们和植物的关系是不是会倒转过来?就这样,我将一个一闪而过的灵感逐步推演扩大,找到了一个独特视角,获得了故事完整的背景。

《不要乱碰瓷》,红刺北著,长江出版社,2022年7月

再来说设计故事。要让情节根源于现实,增强读者的代入感,同样可以利用现实中的见闻。就拿《第九农学基地》两个情节来说。一是城市绿植杀人情节,我设定植物异变和生病有关,当植物生病后会突然异变、迅速长大,并找距离最近的猎物作为养分,哪些人最可能遭遇危机?除了常接触农作的人员,城市中还有大量人员喜欢在窗台、办公桌养盆小绿植,除了浇水,其他时间任由植物自生自灭。显然,正是这些绿植最容易出问题。我相信很多人电脑旁边都有盆仙人掌等护眼绿植,看到这个情节,是不是会下意识看向它们,并联想到植物异变的可能呢?这就让读者从虚拟故事中将感觉衍生扩展到了现实。二是薄荷叶在杯中生根异变的杀人情节。因为薄荷叶在杯中泡了两天,开始生根,喝水的人并未察觉,导致被异变薄荷叶穿脑而过。整个情节的发生,我只做了一个设定上的变动,就是将植物生长速度加快千百倍。薄荷叶久泡生根在现实生活中就能见到,是存在事实;而异变后植物生长穿入喝水者的大脑,则是逻辑事实。以此类推,读完文的读者如果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类似植物,是不是也能不由自主地想象出它们异变后加速生长的样子?

“旧瓶装新酒”,关键就是熟悉中加入陌生。在熟悉的框架当中找到不易察觉的角度,深入挖掘的同时,利用现实生活元素增强代入感,能让读者条件反射般想起故事中的设定和情节,这或许是让他们难以忘记的一种方法。

来源:文艺报194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