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学评论家、作家卢丰在《三亚日报》重点报道:《雷建德:椰风海浪中的“西厢”恋曲》。这是卢丰在新西兰《先驱报》重点报道雷·西厢之后又一次力赞:在海风轻拂、椰影摇曳的三亚,有一位与《西厢记》结下不解之缘的学者——雷建德。他宛如一颗执着的星辰,在《西厢记》研究、再创
(时任三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邢洪飚欣喜地受赠雷建德集锦的画册)
(海南省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王姹与雷·西厢会面在天涯海角书店)
(三亚君和君泰书画院院长王辉与雷建德促膝谈论西厢文化)
(雷建德与海南省三亚市博物馆首任馆长黄怀兴谈古论今)
文学评论家、作家卢丰在《三亚日报》重点报道:《雷建德:椰风海浪中的“西厢”恋曲》。这是卢丰在新西兰《先驱报》重点报道雷·西厢之后又一次力赞:在海风轻拂、椰影摇曳的三亚,有一位与《西厢记》结下不解之缘的学者——雷建德。他宛如一颗执着的星辰,在《西厢记》研究、再创作与传播的领域中熠熠生辉。
雷建德在中国艺术名家三亚市工作室,如一位勤劳的工匠,精心打造出一系列与《西厢记》相关的作品。《2020 西厢记珍品彩色挂历》《2021 情倾西厢主题文化彩色台历》《2022 西厢记珍品音乐电子台历》及《2024年宫廷文创特荐艺术名家雷建德台历》依次问世,像一幅幅绚丽的画卷,展现着《西厢记》的独特魅力。与此同时,《西厢记珍品集锦(中英文对照)》《圆梦西厢》《西厢记海内外网展新品》等 12 部画册集中推出,还有《西厢记》系列音乐 3D 视频等作品,都在天涯海角这个充满浪漫与诗意的地方亮相。
卢丰与雷建德先生以文成友,共同的爱好使他们以兄弟相称。退休后的雷建德如同候鸟,每年冬季都会跨越万水千山,奔赴三亚湾过冬。他是个豁达敦厚之人,艺术与生活在他身上完美融合,《西厢记》就像他的影子,始终相伴。卢丰曾说:“雷兄总走笔在作品中,或许老兄自己就是作品,并倔强地伫立在时间的深处。”
雷建德的居所位于三亚湾,处在“鹿回头”“天涯海角”两个爱情景区之间。这里仿佛是他的“理想国”,他能将不同的爱情启示录串联起来,把自己浩渺的心绪系挂于此。他说:“山河知梦、以境化心,天涯海角最相思。在这里可借爱情传说,缕析凡人心性;寓今人审美,于古典风韵之中。”这番话,足见他对山川风物的虔诚,以及对寻找海南岛人文地理叙事中“西厢”形象流变记忆的执着。
雷建德以文人心境叩问着海南岛上深厚的文化景观。他把目光投向海南的“第一才子”丘濬,这位明代著名的政治家、经济学家和戏曲学家,在《西厢记》评点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如同徐渭、王世贞、王骥德、汤显祖、金圣叹一般,曾对《西厢记》进行过品题、注释、校勘和点评。
在时光的长河中,雷建德围绕海南的“西厢”故事元素,展开了多维思考。他寻访国家非遗传承人张远来,在古抄本《崖州民歌集》中发现了“张生”“红娘”“白马将军”之类角色的唱段,这可是“西厢”故事在琼州的“活化石”。崖州男女放歌与低诉对歌的风俗,以《西厢记》为蓝本,用凝练的音乐语言抒发内心情感,是男女内心震颤的投射。雷建德还做“《西厢记》在海南”的课题研究,查阅海南省史志办在《海南通史》中考证戏剧演出的珍贵遗存,发现琼剧《西厢记》在 1878 - 1928 年的 50 年间最为活跃,虽无法看到当初的真实风貌,但足以证明《西厢记》在民间的广泛传播。他还凝视着一个身影——林道修,这位琼剧旦角的老艺术家,在海南如同梅兰芳一般,他扮演《西厢记——惊艳》时的一颦一笑,传递出最完美的范式。
雷建德用“望远镜”“显微镜”“透视镜”构建起海南岛层层叠叠的西厢故事画面,还找到了名门望族存现的光影。宋曹琍璇在海南大学作学术报告时提到,宋子文身上曾上演过《西厢记》故事,名人游于艺的自由状态,何尝不是沉潜西厢的人生消遣。
不仅如此,雷建德还深入探索西厢在海南的过去与如今的相通点,在当下背景下梳理《西厢记》更深的内涵和外延。他从《海南师范大学学报》《海南大学学报》中,看到以新颖角度考辩《西厢记》本体的文化实践,认为这是立足“抒情传统”视阈和经典话题拓展的路径。
雷建德喜爱在碧海晴天、山海相依、海浪阵阵、椰影婆娑中行走,沙滩上留下他深深浅浅的足印。在他 50年研究西厢的记忆框架里,有史诗鸿篇巨制特色的十二部曲,如《西厢轶事·民间传说》《西厢记·电视文学故事》《西厢记·民族交响曲》等;有打通时空阻隔的“互联网 + 西厢”云视角——“西厢记网络展览馆”“元宇宙数字西厢记纪念馆”;有刻在“邮票”上的《法国邮票印象——中国殿堂级艺术家篇章》和中国邮政集邮册的西厢邮票;还有他在国际儒商论坛上对世界言说的“西厢记轶闻趣事”。雷建德足踏 59 个国家考察东西方文化交汇出《西厢记》的样貌,研究西厢以来各类报刊网站的新闻报道如“井喷”般涌现,他还获得故乡授予的“新乡贤”“优秀新乡贤”、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颁发的“中国艺术名家”、“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大使”“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特邀院士”等称号,并受聘为中央电视台“艺术名家”栏目客座教授和中央新影《强国丰碑》栏目艺术顾问等荣誉。他来自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永济,带着缓带轻裘、温润如玉的性子,把“望得见莺莺塔、看得见普救寺”这些地理标志,凝结成地域艺术的符号和强大的精神文化标记。
三亚是个包容并蓄的城市,聚合着“候鸟人才”的力量,也迁徙着文化意蕴。雷建德借着这客观大势,行走在文学公益性质的讲座上。他带着本土情感,钩沉西厢这段佳话,其气势赫然的西厢文学叙述给人以强烈而经久的回味。三亚拓展生活志趣的人们见识了他的博学与涵养,见识了故事背后的广阔和属于文学的浪潮,见识了镜鉴西厢传播的精神之光。雷建德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西厢,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需求和审美效应,《西厢记》的美学与瑰丽、名著与艺术是多元共声的,贯穿着人间风雅和人文温度的契合。”他在傲然才情中寻找着新的可能。
的确,西厢产生了不可设想的传播力。在鹿回头公园里,哈尔滨京剧票友马淑芳学唱京剧《新西厢记》,抒发着唯美的古风。雷建德的西厢文化囊里还有诸多故事,中国戏曲学院博士生导师谢柏梁教授通过腾讯会议向海南市民作西厢学术讲座,强调《西厢记》突破元杂剧模式的特色;海南省书画院院长陆德才赠他书法“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他拜访儋州市歌舞团音乐总监陈永峰探讨“西厢记·民族交响叙事曲”;旅居三亚的中国书画艺术院研究员董联桥赠墨“醉卧西厢”。
在海南的椰风海浪天地间,正如卢丰评价的那样:“雷建德兄长以浓烈的情感为这丰厚深广、别有深意的《西厢记》,延伸、吸纳和嬗变着新的元素,交互呈现着新的面目,为西厢爱情文化添上一笔浓墨重彩的印痕,孤独却又坚定地踽踽独行。”他就像一位文化的使者,在海风椰韵中,让《西厢记》的魅力在海南这片土地上不断绽放。(何力)
来源:市场信息报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