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短剧而言,百度APP并非流量孤岛。7亿月活与强大的搜索心智,为短剧内容生态的搭建提供了优质土壤。在当下「一超多强」的短剧市场竞争格局下,行业的蛋糕还在被持续做大,各类平台都有跑出来的希望。
对短剧而言,百度APP并非流量孤岛。7亿月活与强大的搜索心智,为短剧内容生态的搭建提供了优质土壤。在当下「一超多强」的短剧市场竞争格局下,行业的蛋糕还在被持续做大,各类平台都有跑出来的希望。
作者 | 赛娜(北京)
不到一年时间,短剧DAU突破4000万——这是百度短剧的成绩单,而它也成为 2024 年百度APP内容生态去年增长最快的内容品类。据悉,2024年百度APP平台内短剧规模下半年环比上半年增长达129%、短剧消费环比增长79%。内容带动增长的路径再次被验证。
能在短期内取得突破,得益于百度的平台流量优势。截至目前,百度月活用户达7亿。以搜索和推荐信息流两大消费场景为基础耕耘短剧生态,正是百度APP过去一年做短剧的重要课题。
这些纷纷下场做短剧的平台,构成了当下的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
上线不到两年,月活突破1.6亿的红果短剧无疑是单极的一端,而陆续进场的长视频平台和自带流量聚合功能的百度APP、拼多多、淘宝等互联网平台,则是市场的多极,正在持续做大行业的蛋糕。
主推会员付费模式的长视频平台都被「卷」得下了场。3月14日,爱奇艺宣布将旗下极速版App正式更名为「爱奇艺微短剧」,目的如龚宇在悦享会所言:微短剧是我们现在能找得到的比较好的投资。
据《2024年中国微短剧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至2023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分别为3.68亿元、101.7亿元、373.9亿元。而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攀升至505亿元。彼时,正是免费短剧平台红果短剧大力发展的一年。
而这些平台上的用户拥有长期内容消费习惯。交出免费短剧的车票赶上这波快车,才有机会拿流量交换出更多流量。
1.短剧版权有了更高价值
免费短剧之所以能更加吸金,是因为短剧版权有了更高的售卖价值。
过去,短剧主要靠独家发行来提升付费价值。制作方的变现方式,要么是将短剧售卖给抖快两个平台做独家发行,要么是自己搭建小程序,赚取用户付费收入。
而在免费短剧风行后,短剧版权成了一种可以流转和交易、价值更高的商品。没赶上付费红利的短剧制作方有新的出路,因为有太多平台在为免费短剧招兵买马。原先在付费短剧时就如鱼得水的玩家,也有了更多可售卖平台来提升版权的复利价值。
过去短剧制作方储备 10 个内容,只能给两家平台去做筛选,但现在可以给 4 ~ 5 家平台去筛选,各平台的偏好还不一样,这让短剧的成功率大大提升。况且多家平台非独家的累计播放收益,可能比过去独家播放收益还要高。且一部剧的版权可以多次变现,如在国内播出一轮后,继续把版权销售至海外。
今年的爆款短剧《家里家外》正是在红果、爱奇艺、抖音等多平台播出,带来了极强的话题辐射能量,三天内播放量就突破了10亿。
对于新加入短剧战局的平台来说,这也是一个好消息。不需要走长视频的老路,高举高打地打版权价格战争,而是先让自己成为一个重要的分发渠道,抓住符合自身平台属性的核心用户。
不内卷的生态让内容有了百花齐放的增长,不同平台都可以找到自己可以深耕的用户群和内容标签。
CSM《微短剧行业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微短剧用户35岁以上群体超62%,其中,50岁以上的用户占比超32%,银发族的微短剧观影需求越发凸显。而在百度的用户画像记录中,45岁以上中产的消费相当客观。
面对如此庞大的用户群,过去一年百度APP的短剧策略总结来说,是希望用户可以先「吃饱」。用足够多的内容供给,来试探平台用户的偏好类型。毕竟,这个平台此前从未有过短剧产品。
一方面是要对用户「量大管饱」,让用户习惯百度也可以是一个消费短剧的平台。另一方面则是要告诉行业内从业者,百度APP并非孤岛,而是有能覆盖多重渠道的流量。虽然起步晚,但百度APP上短剧的流量并不低。
过去一年,百度APP内可分发的微短剧规模已经超过3.2万部,超过1400个短剧账号、300家短剧机构入驻百度百家号。百度多年沉淀下来的流量给了短剧许多曝光机会,新声Pro获悉,一部短剧发布两三个月能够分发到三四个亿。目前,短剧已成为百度APP第一大视频内容品类。
百度 APP 用户的搜索心智较强,而从市场流量转移的角度来看,许多流量溢出都由搜索来承接的,百度APP的搜推融合赋予了它天然的优势。
当短剧用户逐渐聚集,百度APP用户也有了新的增量。过去,百度APP的男性用户占比较高,短剧慢慢为平台吸引来了一批女性用户,拉高了百度APP在这一群体上的占比。
2.百度APP有生态
作为新入局者,百度APP过去一年所发力做的,是从无到有搭建一个短剧生态。
短剧从业者选择平台时通常有四个侧重点:第一,平台流量足够大,能让短剧产生收益;第二,平台相对稳定,不会收割完一波流量就离场;第三,平台的分账制度较为稳定,而不是朝令夕改;第四,平台有哪些额外内容和资源可以赋能给作品。
平台的稳定性和足够大的流量池是百度APP的天然优势。而分账制度则是其吸引制作方的核心,也是整个生态搭建的基础。过去一年,随着免费短剧收益的上涨,百度APP也在不断地调整分利润方式。
2024年,百度APP不断提高分账的上限,分润激励翻倍。分账周期也从原来的 28天提升到了90天。对于爆款作品,百度APP也会给到政策倾斜。平台对于优质头部作品会做重点扶持,给到此类作品更高的曝光与分发,确保好剧多。
百度APP的短剧体系,在平台内部来说是一个相对闭环的专项。商务运营、制片内容宣发、产品算法、产品研发等与短剧生态各个环节相关的职能岗位都在其中,大家可以围绕着一个目标去高效的运转,从整个链路的角度快速为一部短剧赋能,精准地为一部短剧匹配合适的目标受众。
在过去一年,短剧用户普遍从消费内容转而成了消费人,因此百度APP短剧团队也在思考在平台体系内,去充分利用人的资源。去年,短剧团队联动百度百科搭建了明星词条,并策划了短剧演员专属词条,倾斜了资源去做推广,希望演员们能够对百度平台产生认同感,让大家知道在平台上可以获得更多曝光资源和玩法。
除了为已经制作好的剧赋能,百度APP还在考虑从作品制作阶段就为创作者提供更简便的工具。百家号已于4月中旬对外发布一个短剧全流程制作平台,有创意生成剧本、剧本生成分镜、分镜生成视频等功能,借由AI技术进一步简化短剧的制作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而这个工具,也并不仅仅在百度APP的自制短剧项目上使用。目前,百度APP正在与七猫建立合作,看是否可以借助工具帮助七猫更快地选出好本子。两个平台目前采用联合出品的合作模式,想把平台投钱做高品质内容的链路跑通。
AI对短剧的改造,不仅仅体现在生产流程中,还有内容类型的补给上。有了AI,过去受限于技术成本而无法推广的动漫短剧,现在被大幅降低了生产门槛,进而迎来了产量的增长。而动漫短剧的大量出现,也可以解决当下短剧内容同质化的问题,让短剧吸引来更多消费动漫产品的用户。
制度和技术成了短剧发展的扎实根基,而要形成良好的生态,与用户的良性互动也不可缺少。在这一点上,百度APP也有不同于其他平台的地方。
一般情况下,平台从用户处收到的内容负反馈都是「不感兴趣」「推的不准」等等,但百度APP的用户通常会就内容来进行讨论,经常出现对于剧情的不合理性、男女主角演技内容的探讨。换言之,百度APP的用户在看短剧时,基本都会聚焦在内容上,用户在这里是有着消费内容的行为习惯的。
用户对内容有准确、全面的反馈,制作方在这里收获精准、稳定的流量供给和收入,而平台则在其中收获用户增量和收益增量,一个能形成正向循环的生态就此形成。
3.先「吃饱」,再「吃好」
在3月底的在百家合伙人短剧专场成都站上,百度APP与演员何悠悠、韩江宇共同发布了百度APP独播短剧2025春日片单,内容涵盖言情、古装、萌趣等多类型。
过去一年,百度APP的策略还是「告诉用户这里有免费短剧可以看」,而现在,其重心已经逐渐转向「提供更精细化的内容」——先要吃饱,再要吃好。
短剧的精品化一直是持续被行业讨论的议题,可事实上,短剧的内容特性让它更像是一场内容平权运动。多年前的网剧同样是一次平权运动,打破的是头部内容制作公司与传统媒介渠道的垄断。当用户逐渐从传统电视端向移动端迁移,网剧就有了生长的土壤。
短剧也是如此。百度APP的短剧团队相信,短剧可以在一个新的展现场景中来发展新的模式,模式成熟后再逐步提高制作成本。但短剧应该坚守自己的优势所在。「卷制作,卷规模是长剧的逻辑,但短剧不应该走这条路。短剧应该要去卷创意,卷立意,卷创新。」
因此,短剧的精品化并不等同于制作规模、演员阵容、置景、道具等生产要素成本的提升,它更应该是拓宽长剧难以做到的表达,快速地执行出灵巧的创意,在不同的内容类型上做突破。
在短剧DAU突破4000万后,百度短剧现在强调的是在不同类型上铺开,先摸索出平台用户的喜好,再针对性地耕耘。今年,百度APP计划推出超过300 部独播短剧,在不同类型里尝试推出头部爆款内容。在当下的短剧市场上,还无法定论哪类题材与内容类型一定能笑到最后。
挖掘短剧里的优质新生力量,也是2025年百度APP在短剧上的目标之一。百度APP的短剧团队告诉新声Pro,未来会将 40% 的资源和精力放在现有成熟的团队上,同时还会拿出大概 60% 的占比,去找更多新的团队一起来耕耘短剧。
2025年百度APP也想在短剧领域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这最根本的就是要有对于内容的敏锐把控力,同时也要兼具产品思维,用产品的视角把内容结构化,看哪些生产要素可以掌握在平台的手里。另外,百度从搜索到消费的用户心智建设,也是其独特的竞争优势之一。
在免费短剧的「一超多强」格局下,百度APP在继续扩大它的一席之地。
来源:新声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