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日的豫东平原上,太康县独塘乡的万亩高标准农田里,数十台自走式旋耕机正轰鸣作业,一垄垄深达1.2米的种植沟整齐划一。村民们手持智能播种器精准点种,孕育着被誉为“地下金条”的温县铁棍山药。这场从清明持续到谷雨的春播战役,正为全国最大的山药标准化生产基地注入新动能
2025年4月25日 太康讯
春日的豫东平原上,太康县独塘乡的万亩高标准农田里,数十台自走式旋耕机正轰鸣作业,一垄垄深达1.2米的种植沟整齐划一。村民们手持智能播种器精准点种,孕育着被誉为“地下金条”的温县铁棍山药。这场从清明持续到谷雨的春播战役,正为全国最大的山药标准化生产基地注入新动能。
------
科技赋能:从“弯腰种”到“站着管”
• 智能农机革新:合作社引进的5G+北斗导航播种系统,可将株距误差控制在±2厘米,较传统人工效率提升20倍,亩均种苗成本节省120元。
• 土壤诊疗体系:县农技站建立的83个墒情监测点实时回传数据,指导种植户在PH值7.8-8.2的沙质壤土中精准施用微生物菌肥。
• 设施升级: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800亩智慧大棚,通过物联网系统实现温度、湿度、光照全自动化调节,使山药采收期提前45天抢占市场。
产业链延伸:从“土疙瘩”到“金链条”
• 深加工矩阵:在太康经开区,鲜山药经48道工序变身冻干粉、益生菌饮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当地企业研发的山药多糖提取技术使原料利用率达92%。
• 电商裂变:拼多多“太康山药官方旗舰店”单日最高发货3.6万单,抖音直播间“山药西施”带货3小时销售额破百万,带动5000余名留守妇女参与分拣包装。
• 文旅融合:城郊乡打造的“山药主题生态园”4月接待研学团队42批次,游客可体验从采挖到制作山药宴的全流程,农旅综合收入占比升至25%。
------
品牌崛起:地标产品的突围之路
• 标准领航:联合中国农科院制定的《地理标志产品 太康山药》团体标准,将皂苷含量、黏液蛋白等核心指标量化管控,品质合格率从78%提升至98%。
• 溯源护航:每箱上市山药均赋专属“身份证”,扫码可查种植地块、施肥记录及检测报告,推动批发价从每斤4.5元跃升至8.8元。
• 文化铸魂:复刻《齐民要术》古法种植技艺,举办国际山药文化节,与故宫文创联名推出“药食同源”礼盒,品牌价值评估达62.3亿元。
------
振兴图谱:一组数据背后的富民密码
• 种植规模:全县山药种植面积突破15万亩,年产鲜薯45万吨,占全国铁棍山药总产量1/3
• 经济效益:带动3.2万户农民参与产业链,户均增收4.8万元,36个贫困村靠“山药经济”稳定脱贫
• 市场版图:冷链物流网络覆盖全国280个城市,出口日韩、东南亚等12国,年创汇超8000万美元
------
山药种植大户说:
“从前扛着铁锹挖一天挣八十,现在开着农机种百亩年入三十万。咱这‘土里刨食’变成了‘土里掘金’!”——太康县龙曲镇振华合作社理事长 李振华
来源:植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