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上,合资品牌一改以往在新能源市场“跟随者”的姿态,包括大众、马自达、丰田、本田等品牌在内都带来了全新的智电产品。那么通过本土化技术融合、差异化产品布局以及价格体系重构,合资品牌能否在新能源市场迎头赶上呢?
在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上,合资品牌一改以往在新能源市场“跟随者”的姿态,包括大众、马自达、丰田、本田等品牌在内都带来了全新的智电产品。那么通过本土化技术融合、差异化产品布局以及价格体系重构,合资品牌能否在新能源市场迎头赶上呢?
大众本土化战略加速 三车齐发
大众安徽、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各带来了一款概念车,分别是ID.EVO、ID.AURA和ID.ERA。ID.EVO基于800V高压平台,充电10分钟可补能300公里,智驾方案融合小鹏视觉技术;ID.AURA则依托专为中国开发的CMP平台,强调AI交互与高阶智驾能力;ID.ERA作为大众首款增程式车型,综合续航超1000km,搭载EA211 1.5T发动机,产品定位将直接对标理想L系列。
虽然目前这3款都还是概念车状态,但它们的量产版本都有望在年内落地,这也展现了大众对中国市场快速响应的决心。
马自达驾趣融合的自我革新
马自达EZ-60虽基于深蓝S07平台但通过融合标志性的“魂动”设计和“人马一体”的驾控起到了1+1>2的效果。
尤其是在家族设计中融入了“九风道”空气动力不仅降低了风阻,也有利于提升续航水平,可以说是兼顾科技感与品牌辨识度。另外,还有4nm座舱芯片,裸眼3D HUD,AI语音功能等,相对燃油车时代的马自达都是难以想象的。当然,还有“人马一体”操控基因和连续可变阻尼悬架等,都更好的平衡了舒适与运动性能。
丰田用智驾与性价比突围
本届上海车展广汽丰田带来的铂智7以“激光雷达+鸿蒙座舱”为核心卖点,定位中大型纯电轿车,车长超5米,将直接对标比亚迪汉。
铂智7虽然保留了丰田的实用风格,但智能化配置显著提升,体现合资品牌对中国用户需求的精准捕捉。另外在价格方面,虽然还没有公布,但有了铂智3X的成功案例,相信铂智7也会继续走高性价比的路线。
本田智电技术融合的价值重构
本田的电动化转型相对坎坷,直到广汽本田P7的上市,才算是真正在价格和产品上得到了认可。
本次车展广汽本田又带来了GT,新车将进一步加强本土化,包括将搭载Momenta大模型智驾方案,接入DeepSeek AI大模型,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磷酸铁锂电池与CTB一体化技术等等。
红点车评
在本届上海车展中,合资品牌的智电战略其实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第一是技术本土化,通过与中国供应商合作可以快速补齐智能化与三电技术短板;第二是体验差异化,比如马自达和本田都是在保留品牌驾控基因的同时,融入更多中国用户关注的智能配置与场景化功能。第三就是价格体系的重构,更高的性价比其实是有助于合资品牌争夺主流市场话语权的。
当然,对于智电化转型,合资品牌也会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如何平衡全球化技术标准与中国市场的独特需求;二是能否在快速迭代的新能源赛道中,维持长期研发投入与品质优势。未来,这场智电转型的成败或将取决于品牌能否能真正将“用户价值”置于参数竞争之上。
来源:车市红点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