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看似凶猛,实则暴露了美国在全球化时代的战略焦虑。美国制造业空心化是其自身选择(放弃低端产业,专注高附加值环节)。关税大棒不能提高美国竞争力,难以振兴高端制造业,也无法吸引制造业回流美国,无法建立制造业的国际比较优势。
作者:王拥娴
来源:尊品传媒(ID:jumping_mag)
当关税风暴席卷而来的时候,震惊全球。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看似凶猛,实则暴露了美国在全球化时代的战略焦虑。美国制造业空心化是其自身选择(放弃低端产业,专注高附加值环节)。关税大棒不能提高美国竞争力,难以振兴高端制造业,也无法吸引制造业回流美国,无法建立制造业的国际比较优势。
站在新旧秩序交替的十字路口,企业家们都在思考,未来全球经济格局会如何演变?我们又该如何积极应对?
拥抱新质生产力
过去几十年,中国企业深嵌于“微笑曲线”底部的代工模式,虽然依靠规模和成本优势获得了市场,但只能获取很薄的利润。显然,低端制造不可持续,需要向高附加值产业升级,通过控制核心技术和品牌占据产业链主导权。
关税战正在倒逼中国企业向高端制造转型。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未来我国制造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中国企业迫切需要苦练内功,刀刃向内,在优化组织、科技创新和打造品牌方面持续发力,向新质生产力转变。
品牌出海,继续放眼世界
美国并不能逆转全球化。尽管贸易单边主义在抬头,中国企业仍需要积极出海,以开放合作的心态,继续放眼全世界。
除了开拓东南亚、中东、南美以及非洲市场,中国企业的出海也正在从“产品输出”迈向“品牌价值输出”,打破“低价低质”刻板印象,通过技术创新、本土化运营和文化融合重塑全球竞争格局,用品牌出海来构建外贸市场的多元化,这也是破解关税壁垒的有效手段。
提振消费,更加注重内需
过去,为鼓励外贸,中国采取了出口退税等政策,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累计出口退税约1.8万亿元。事实上,中国除了有巨大的外贸市场,也有巨大的内需市场,消费市场的潜力还未被充分挖掘,如今的关税壁垒,无疑会让我们更加重视内需市场。
为提振消费,国家的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将更多地向内需市场倾斜,减少对出口模式的依赖。通过补贴等手段促进居民消费回升,尤其让居民想消费,敢于消费,既能缓解产能过剩,又能培育自主品牌。
瑞·达利欧说:重要的不是关税,而是旧秩序的崩溃。我们相信,危机从来都是竞争力的试金石,正如几年前华为在中美贸易冲突中淬炼出“南泥湾计划”,这场关税风暴对中国企业的考验虽然是严峻的,同时也是获得新生的机会,中国企业将重构竞争力的坐标系,在动荡中锚定更多的确定性。
此刻,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应对危机的智慧,更是重构规则的勇气——因为真正的破局者,永远在创造下一个游戏。
-END-
本内容属《尊品》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理由或任何形式全部或部分翻印或转载。
来源:尊品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