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更好地传播、传承、发扬体育文化,体现浙江体育特色,《体坛报》本周推出“钱塘弄潮”副刊,每周一期“不见不散”。通过展现体育文化、体育影视、运动健康、体育历史等方面,引领文化阅读,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传递体育精神内核。
为更好地传播、传承、发扬体育文化,体现浙江体育特色,《体坛报》本周推出“钱塘弄潮”副刊,每周一期“不见不散”。通过展现体育文化、体育影视、运动健康、体育历史等方面,引领文化阅读,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传递体育精神内核。
01
活力墨韵
我的运动简史
作者简介
卢山,文学硕士,中国作协会员,浙江省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
许久未联系的前同事,忽然给我发微信说,她出版了一本书,名字叫《脂肪简史》,卖得还不错。我大惊,她苗条的身材,不苟言笑的风格,是什么时候对“脂肪”感兴趣的?竟然洋洋洒洒地写了一本畅销书?
书中说,在2000多年的纠葛和缠斗中,人类与脂肪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脂肪是如何缠上我们的、脂肪究竟为何方神圣、我们如何与脂肪和平相处…...
我连忙将此书推荐给虎背熊腰、走路乱颤的几个老友。我想着诸多朋友喊着“减肥减肥”口号、人手挥舞一本《脂肪简史》、在健身房大汗淋漓的场景,不免一阵惊叹。幸运的是,虽然也是人到中年,我倒还没有被脂肪缠绕的烦恼,毕竟我曾大言不惭地说过,我还是个“练家子”呢!
说起我的运动史,不得不提及小时候的“武侠梦”。
童年时期,在弥漫着烟尘的皖北小镇,石梁河水静静地流淌,那时候诸如《霍元甲》《少林寺》《中华英雄》等影片每每在乡村夜晚的小树林和广场播放,“武侠”的种子在我们这群少年的心中也悄悄地种下了。露天的电影场,黑压压的人群,三五成群的不良少年在四处转悠,心中念着“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头顶是灿烂的满天星光。
八九岁的时候,在我的强烈央求下,父亲送我到后面村子里习武。当时有两个“功夫了得”的青年在树林里办起了武馆,每天傍晚带着一群乡村少年在两棵大椿树下打拳、踢腿,发出“哼哼哈哈”的声音,吸引了全村的男女老少爷们驻足观看。
刚到武馆,师傅拍了拍我的肩膀笑着说,这小子虽然个头不高,但肌肉线条不错,有骨气和耐力,是个练武术的好苗子。
现在想想,当年师傅的这句话,影响了我多少年。随后就跟着师傅学压腿、劈叉、翻跟头、扎马步、直拳、摆拳、勾拳、正踢腿、侧踹腿、后摆腿……大学时候,在天府之国成都,摆脱了高考升学的压力,偶然的机会我又重新接触到了武术。先是学跆拳道,精修腿法,空中乱飞;后又觉得跆拳道中看不中用,改练散打。
此后成家立业,忙于“吃螺丝钉啃硬骨头”应付生活,瞬间进入中年。虽然生活泥沙俱下,幸好,运动的习惯如多年老友一路尾随陪伴。2018年来到保俶路上的单位工作后,被湖山的气流环绕,与西湖和宝石山朝夕相处,我又开始迷上了散步。
作家卢梭在《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里写道:“我整个的一生,只不过是一个长长的梦,这个梦,由我每天散步时分章分段地写。”散步构成了这位伟大的思想家的一生。
我喜欢午饭后从保俶路漫步到断桥,然后上山从宝石山下二弄返回。有时候也会遇到几个单位熟人,也大都是以散步来消化心事重重或者营养不良,江南湿气太重,看来大家之病略同。
如今,我也离开了宝石山,来到了之江岸畔。江水泱泱,时光流逝,书生意气消磨不少,但“仗剑走天涯”的少年梦想还在胸中。无论工作多么繁忙,每天早晚二十分钟的俯卧撑、仰卧起坐和单杠还是少不了的。
02
光影瞬间
首届浙江省全民健身体育摄影大赛金质作品
拍摄地:海宁国际轮滑中心
来源:浙江省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