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县:移风易俗绘新卷文明乡风沁民心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7 18:52 2

摘要:清水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移风易俗作为乡村振兴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制度创新、文化浸润、典型示范等多元举措,推进婚丧嫁娶陋习改革,精心培育文明乡风,成功探索出一条独具地方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径,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的文明动力。

清水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移风易俗作为乡村振兴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制度创新、文化浸润、典型示范等多元举措,推进婚丧嫁娶陋习改革,精心培育文明乡风,成功探索出一条独具地方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径,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的文明动力。

从“利益博弈”到“真情回归”,让彩礼重归于礼

清水县直面高额彩礼这一民生痛点,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指导标准,创新推出“一限三诺三覆盖三严禁四带头两处理”治理机制,以政策约束扭转不良风气。

王河镇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广泛宣传“低彩礼”“零彩礼”典型案例。那些秉持“孩子幸福高于彩礼”理念、主动抵制高额彩礼的故事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议话题,也让“婚姻以爱为基,彩礼回归本真”的观念深深扎根于群众心中。土门镇实施“七限三奖”措施,不仅严格限定彩礼金额、规范宴席标准,还对践行低彩礼的家庭给予物质奖励和政策倾斜,极大激发了村民参与文明新风建设的积极性。金集镇城科村将高额彩礼整治与“积分制”管理紧密结合,通过“红九条”村规民约明确奖惩措施,将违规行为纳入“黑名单”,有效遏制了攀比之风,让婚俗回归理性与温情。

从“繁文缛节”到“简约适度”,让文明蔚然成风

全县260个行政村全面实现“一约四会”建设,通过完善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引导村民自主协商推进婚丧事务规范化管理。

贾川乡梅江村首创“红六条”“白六条”,“白事一碗菜,红事八大碗”的简朴标准,让村民朱爱龙感慨道:“如今负担轻了,幸福感反而提升了”。红堡镇组建“新风管家”和“红堡人说事+”特色志愿服务队,搭建群众议事平台,围绕政策解读、矛盾调解、乡村发展等议题展开讨论,为解决红白事铺张浪费、家庭矛盾等治理难题提供有力支持。永清镇组织劝导先锋队深入家家户户,结合实际制定婚嫁预算方案,引导村民将节省下来的资金投入生产发展,推动“零彩礼”婚礼从试点走向普及。

从“单向宣讲”到“情感共鸣”,让新风深入人心

清水县创新宣传形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传播文明理念。《听党话感党恩文明新风我倡导》、短视频《我要的是幸福》等十余部原创作品,借助“蒲公英播报”、乡村大喇叭、短视频平台等载体广泛传播,让移风易俗理念走进千家万户。

白驼镇将移风易俗内容融入歌曲《新风满春山》,以轻快的旋律在乡村广为传唱。那句“陈规陋习随风散,文明新风入诗篇”更是成为村民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句。土门镇创作的快板《移风易俗三句半》,用“高额彩礼实荒唐,铺张浪费心里慌”等幽默诙谐的语言,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白沙镇依托农家书屋开展“乡土文化阅读分享会”“家风家训故事会”“田间课堂”等活动,既成为弘扬传统美德、传承良好家风的实践阵地,也为村民创业致富提供了知识源泉。

从“局部亮点”到“整体提升”,让文明全域推进

清水县深入践行“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三治”模式,强化“三维”驱动,持续开展系列移风易俗活动,让文明理念在乡村落地生根。

草川铺镇火石村的“幸福食堂”等民生项目,在解决老年人生活需求的同时,大力弘扬孝道文化。家风家训实践点、好人工作室等平台的建设,进一步深化了文明理念培育。全县18个乡镇积极探索婚丧事务规范化管理,梅江村的“五老说事”、陇东镇的“硬十条”等创新举措,既贴合实际又便于执行,确保移风易俗工作取得实效。连续五届七夕集体婚礼的成功举办,为新人树立了文明婚俗榜样;民政、妇联等部门联合婚介机构签订抵制高价彩礼承诺书,从源头规范行业行为。如今,文明、简约、健康的婚俗新风已逐渐成为社会主流。

清水县以“小切口”撬动“大文明”,坚持破旧立新、标本兼治,持续深化宣传引导,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成功经验,文明乡风如春风化雨,滋润每一寸土地,让乡村文明之花从“一时美”迈向“持久美”。

来源:天水在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