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6日,省委书记王宁在保山市深入乡村宣讲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与基层干部群众一起研究贯彻落实举措,调研旅游发展、咖啡产业、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等。
4月26日,省委书记王宁在保山市深入乡村宣讲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与基层干部群众一起研究贯彻落实举措,调研旅游发展、咖啡产业、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等。
腾冲市和顺镇大庄村是此次调研的一个重点,在以农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大庄村里究竟“装”了些啥?透过三个维度进行解析。
旅游+乡村振兴
“装”流量
大庄村具有毗邻和顺古镇的区位优势,因六百年的岁月积淀,而被列为国家级传统村落。行走在村间,有的三五成群,以棋会友;有的装扮一新,拍照打卡,一幅怡然自得的景象。在与居民交谈间,发现这里“口音”多样,折射出当地满满的旅游、旅居氛围感。
“大庄村2024年接待游客 30.1万人次、拉动涉旅消费 5300万元,旅居人数近7000人次,旅居收入680余万元。”和顺镇党委书记彭海邦用一组数字印证了这种“氛围感”。
来自河南郑州的张辉在大庄村住了5、6个月,当地良好的气候、饮食和人文环境吸引了他。于是,张辉筹划依托当地泡茶、泡咖、泡泉的“三泡”优势,在大庄村以租赁方式发展养老旅居产业。“前期准备工作正在推进,预计年内启动,投入在500万元左右。”张辉表示,旅居业要走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路径,边做事边生活。
从旅行者到旅居客,从旅居客到创业者。大庄村这个曾经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导的村落,如今正得到旅游业的加持。古村蝶变的背后,基于村党总支“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通过党建引领,把党员组织起来,摸排闲置房屋38栋,制定统一的民宿规划布局;通过领办合作社,把要素组织起来,推行“党组织+公司+经营户”发展模式,促进民宿规范发展。
寸海燕曾长期在外地从事舞蹈培训工作。近两年,她敏锐地抓住乡村旅居的发展前景,返回了大庄村,通过升级自家房屋、租赁改建房屋等方式建设民宿,创建了三个品牌——“寻山客栈”7个房间,用于接待游客;“谷里客栈”4个房间,用于接待旅居客;“子归客栈”主要开展人文研学之旅,预计5月中旬投入运营。“每月接待游客60人左右,旅居客保持在4个人,其中有3人住了接近一年,稳定的客源让我有了稳定的收入。”寸海燕介绍,回乡创业搞旅居,挣钱顾家两不误。
如今,寸海燕的客栈与其他30多家民宿一道,共同构成“旅居大庄”的硬支撑——全村60%以上的人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业,在外务工人员纷纷返乡创业。旅游+乡村振兴,为大庄村“装”进了流量,带来了人气和收益。
创新+乡村振兴
“装”能量
前不久,一群“95后”新农人操作无人机助力传统农业生产的照片火了,地点正是大庄村。在一片百合种植基地里,杨建林和小伙伴们用时1小时就完成了100亩田地的农药喷洒,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用工成本,再加上有机肥改良土壤、智能滴灌精准施肥等技术的推广应用,使百合的产量和质量双升,亩均增收约2000元。
农机上天入地,是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如今,蜚声海内外的腾冲科学家论坛成果,也在大庄村“落地生根”。
“以大庄甜糯玉米种植为例,我们借科学家论坛之机,由院士团队领衔培育良种玉米。”保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杨立本介绍,在科技赋能的基础上,农民合作社流转1500亩土地,家庭农场负责种植,化零为整、示范带动,实现了时鲜玉米全年度不分季鲜销。“合作社主要提供生产、销售等方面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与风险共担;家庭农场则专注于农产品的专业化生产,更重要的是科技为大庄‘装’入了含‘新’量。”杨立本说。
村庄里涌动的创新潮不止于科技,发展模式创新同样崭露头角。
这座占地900多平方米的咖啡文化体验中心被誉为大庄村的地标,由腾冲屿你咖啡文化产业园主理人孙源杉等创建。一群“90后”年轻人瞄准“云南小粒咖啡”这张名片,创新推出品牌咖啡、民宿咖啡、书店咖啡等多种经营模式。
“比如,我们与部分民宿合作打造‘咖啡文化主题房’,精准吸附游客,主题房比普通房溢价率高出15%至25%。”孙源杉介绍,通过相互引流,大庄村70%的民宿提供咖啡销售和品尝服务,反过来有力促进了自己的咖啡产业。“云南小粒咖啡成为乡村旅居新动力。”孙源杉说。
从种子到杯子。通过创新赋能,借助小粒咖啡的在地优势,让咖啡文化与民宿客栈、旅行社碰撞出新的火花,更为“游在大庄”增添了含“咖”量。
电商+乡村振兴
“装”销量
得益于旅游+、创新+,大庄村的乡村振兴迈出了新步伐,也进一步印证了产品、渠道、品牌的重要性。对此,当地秉持“‘电商’搭桥,‘触网’生金”的理念,招引“腾冲礼物电商直播中心”落户大庄。
走进直播中心展示区,琳琅满目的商品多是“保”字号、“腾”字号好物。这是大庄村通过打造电商直播基地,以电商文旅带动民宿集群和乡村旅居业发展的务实之举。
项目运营方云南云品出滇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网络销售总额突破4.8亿元,共推动云南 400 多个品牌、9000多款产品销售。“比如,这款‘大庄醋’就是我们与当地联合开发的饮品,目前已完成品牌规划、包装设计、样品生产等,正推进食品SC证申报。”董事长鲁鹏介绍,公司计划以大庄村为跳板,与腾冲市19个乡镇(街道)形成联结,协同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共同开发、营销特色产品,构建稳定的供应链。
以直播中心建成投运为契机,和顺镇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电商企业+农户”“党组织+龙头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产品变商品”,实现“上网出村”。
“电商激活了一二三产业全要素。”彭海邦认为,通过嫁接“腾冲礼物”的公共品牌优势与云品出滇电商平台的销售渠道优势,将能更好带动农副产品产业化、品牌化发展。
发展思路清,干事才有人跟,说话才有人听。大庄村通过政策引领规划带动、企业社会资金撬动、群众自有资金滚动的多元投入机制,促进了乡村振兴、带动了乡村旅居,也让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检验。
“云南乡村资源丰富独特,无论乡村旅居,还是特色农业,只要与市场、人才以及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有机结合,就能激发出乡村振兴的极大潜力和动能。”王宁在调研中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加强规划指导和组织引领,守住土地管理红线,运用市场化手段,打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版,以新业态吸引新流量、变旅居客为创业者,充分释放乡村旅居带动产业、就业、增收以及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村文明的综合效能;基层党组织要把党员、群众和资源组织起来,引培更多新型经营主体,与广大农民结成共同发展致富的利益共同体,大力培育发展乡村新业态新产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创新林粮、林经套种模式,拓展特色农业发展新渠道新空间。
【记者观察】
大庄村里“装”着的流量、能量、销量,折射出的是“脑里有思路、手里有办法、兜里有收入”工作闭环。
脑里有思路,就是主动想。和顺镇大庄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思路定出路,通过市场化的牵引,把各方优势嫁接好、把各类要素组织好、把各界利益分配好,促进群众增收、企业增效。手里有办法,就是扎实干。当地坚持眼睛向外学习思考,用自身资源优势的“长杠杆”撬动发展。同时,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利益共联、责任共担、发展共享,形成合力。兜里有收入,就是看效果。大庄村坚持“一切为了农民增收”的工作导向,从乡村旅居到智慧农业,从招商引资到电商赋能,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放到了“农民有没有增收、有没有持续增收”这个关键点上,以农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撰文:孟奇 李浩 李曦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