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营口英才实验学校是老边区委、区政府投资建设的重点民生工程,2024年9月1日正式开学。学校坐落于老边区庄林路东海大街南,占地面积5.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总投资2.9亿元,是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为一体的公立学校。这所新建的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投
新闻背景
营口英才实验学校是老边区委、区政府投资建设的重点民生工程,2024年9月1日正式开学。学校坐落于老边区庄林路东海大街南,占地面积5.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总投资2.9亿元,是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为一体的公立学校。这所新建的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投用以来,备受营口市民关注。近日,记者走进该校——沉浸式体验“英才”一日
校园一角。
4月15日,营口英才实验学校迎来一个参观团队——辖区某幼儿园的“准小学生”和家长们。记者跟随参观团队,一同实地感受学校的“高颜值”与“硬实力”。
课堂上的“穿越之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走进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学生们正齐声朗诵《静夜思》。大屏幕上,身着古袍、手持酒杯的“李白”,正微笑着带领孩子们逐句诵读。
“以前学古诗,只能靠想象。现在,‘李白’直接出现在课堂上,感觉他真的在教我们!”学生刘忆兴奋地说。这一幕并非“穿越”,而是该校引入AI技术后课堂教学的全新场景。教师备课时,只需输入《静夜思》的文本材料和教学需求,AI工具便自动生成一段动态视频:月夜,李白漫步庭院,吟诵诗句,甚至还会向学生直接提问。“AI技术的运用,让抽象的文字变得生动,课堂上学生们的注意力更集中了,对诗意的理解也更深刻了。”语文教师贺喻宁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初中部一年级英语课堂上,学生们戴着耳机,对着平板电脑热烈讨论——他们正与AI英语助教进行情景对话练习。“助教”随时纠正学生的发音,推荐更地道的表达方式。英语教师赵雅宣介绍,传统课堂中,每个学生开口练习的机会有限,AI助教则能实现“一对一”陪练。“AI可以模拟不同场景,比如点餐、问路,甚至还能模仿英美不同的口音。学生们不再害怕说错了,口语进步非常明显。”
艺术熏陶。
音乐教师刘玥汐告诉记者,本学期,她精心设计了AI创编课,设计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创编灵感全部来源于孩子”,让学生们根据旋律自由创编动作,在乐海中尽情畅游。
手工课堂。
当学习变得像一场探秘之旅,可以跨越时空与古人对话,还可以与虚拟伙伴交谈、合唱、共舞,学生们的笑脸也如花朵般无比灿烂。
校长王家宾表示,学校引入AI的初衷,是让技术服务于人而非替代人。AI可以承担重复性工作,但教师的作用无可替代——比如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价值观等,这些都需要人文关怀,也是学校每一名教师在AI课堂教学设置中牢牢把握的根本。
星空下的茁壮成长
走出教室,记者随参观团一行深入各个特色课堂。
无人机教室里,初中部学生正专注操控无人机完成绕桩训练;恒温泳池内,游泳小将游龙般劈波斩浪;艺术长廊里,五彩斑斓的绘画作品与飘逸灵动的书法条幅相映成趣……这些充满活力的场景,是该校“繁星课程”体系的生动写照。每一间特色课程教室里的科技感与功能性,无不令人眼前一亮:40余台智能电子琴组成数字化音乐教室,支持学生同步练习与即时反馈;书法教室内嵌高清触控屏及AI运笔分析系统,可实时展示历代名家作品并智能纠正书写姿势;体育场上的标准轮滑赛道,采用防摔减震材料铺设;3D打印实验室、机器人编程工坊等科技实践空间,配备1:1操作台位,确保每名学生均可独立完成实验项目,构建起“一人一操作、一课一体验”的沉浸式学习场景。
无人机实操。
“硬件升级不是终点,而是个性化教育的起点。”校党支部书记李丽红介绍说,学校紧紧围绕“幸福教育”办学思想,以“让每一颗星星发亮”为育人理念,构建起包含德育、美育、体育等五大领域的“繁星课程”体系,旨在培养学生们多元化的兴趣与技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幸福中成长。目前,学校已开设了无人机、游泳、轮滑、尤克里里、口琴、泥塑等20余门特色课程。
泳池破浪。
最为独特的是,该校将游泳课程纳入必修体系,将2000余平方米的现代化恒温游泳馆打造成省内中小学首家水上教育基地。泳池采用智能温控系统,全年保持28℃恒温,配备6条25米泳道和全景观摩区……依托先进设施,将实现“人人都会游泳”的教学目标。
李丽红介绍道,如今,每天的“繁星时刻”成为学生们最期待的时光。“他们不是被动学习,而是在创造中成长。这些被点亮的小小星辰,正在属于自己的轨道上绽放独特的光芒。”
超硬核的“幸福样板”
校园里居然拥有“两街一路”,这应该是在大学校园里才会看到的场景吧?营口英才实验学校就是如此的“硬核”。这所高标准、高品质的现代化学校包含中小学教学楼、综合楼、食堂、大礼堂、艺体楼等,幼儿园校区也将落成。走在校园里,可谓一步一景,甚至每一处路标、每一个门廊,都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美味午餐。
上午10点,学校食堂厨房里,值班教师正在检测当天食材的新鲜程度。这个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食堂配备全自动洗碗机、智能留样柜等设备,午餐提供“两荤一素”的营养搭配。
“虾仁炒西兰花来喽!”一名学生的餐盘刚见底儿,工作人员立刻上前添菜。王家宾介绍说:“我们实行‘饭菜不限量’政策,食堂员工流动补餐,确保最后一个前来就餐的学生也能吃到热乎饭。”由校领导、教师、家长代表组成的膳食委员会,不定期对菜品进行“色香味+营养”四维评分,数据实时公示。
在就餐区门口处,一块4K电子大屏幕格外醒目,上面实时播放分布在食堂后厨、仓储间、备餐区等关键区域的20余组高清摄像头传输过来的监控画面,师生可同步查看后厨操作实况。这是学校启用的“明厨亮灶”智能监控系统,真正实现从食材溯源到餐品上桌的全流程可视化监管,以科技力量守护全校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前来参观的学生家长纷纷表示认可:“看到整洁的厨房和用餐大厅,还有厨师们规范的操作流程,孩子在这里用餐,我们更安心了。”
午饭过后,热闹的校园安静下来。学生们有序走进教室对面的午休室,躺到床上,盖好被子。“每天都能躺着睡午觉,下午上课特别有精神!”指着贴有自己名签的小床,学生郝禹淳笑着告诉记者。
站在教学楼走廊里,记者发现,每间教室对面都配有一间20平方米的午休室,共计2700个床位实现学生全覆盖。“采购的床铺均符合环保标准,并且定期集中消毒。”校工会主席王庭春告诉记者,“午休室由班主任和值日生共同管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家长们感叹:“再也不用担心孩子趴着午睡不舒服了,学校的建设理念真的很超前!”
硬件背后的教育哲学
“这些投入不是‘炫富’,而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李丽红对记者说,学校在建校之初就确立了“做有温度的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学生们在舒适的环境中感受到被珍视,他们会真正爱上学习。”
记者在教师公示墙上看到,68名教师中,研究生占比达12%,“双一流”高校毕业生21人,市、区骨干教师14人,优秀教师33人。校长、书记均是辽宁省专家型校长、辽宁省领航校长。
下午,教研活动室里,拥有30年教龄的王家宾正与青年教师“磨课”。作为全国教育专家课改实验基地副理事长、辽宁省教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他已培养出多名教学能手。“建校半年多,学校就有3项课程荣获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一等奖、10项课程荣获辽宁省基础教育精品课。”翻着厚厚的听课记录本,王家宾说,“好老师要像榕树一样,既要向上生长,也要向下扎根。”
采访中,李首成、蒋博、马斌3名体育教师分享了他们申报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时的难忘经历。去年国庆节期间,这3名平均年龄不到24周岁的年轻教师接受了这项重要任务。然而,从课件设置到视频录制、剪辑等方面,几个年轻人完全属于“小白”。一筹莫展之际,校德育主任李季和老边区教师进修学校小教部主任王春阳,放弃休息时间,一连数日和3名年轻教师一同打磨课程,细到每一帧画面的处理和把控。功夫不负有心人,3人最终一举拿下3项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一等奖。
元旦晚会。
“招聘教师时,我们不只注重学历,更看重教育情怀。”王家宾说。翻开教师档案,其中不乏放弃高薪加入教育行业的案例。莫斯科国立大学研究生毕业的音乐教师刘玥汐,怀揣梦想回到家乡执教,同时担任校合唱团教师。今年初,她出色完成了校元旦晚会的彩排工作。“我们精心准备了10个节目,鼓励学生们全员登台表演,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刘玥汐说。
体育教师李首成曾在私立游泳馆做合伙人,“以前收入虽然可观,可我的梦想在校园里。我希望把体育精神传递给更多的学生,让他们在运动中收获坚韧品格和快乐,这才是我真正想做的。”
小学一年级班主任申银银从鞍山考入该校任教。她对记者说,营口是一座基础设施建设完备、环境优美的城市,营口英才实验学校更是一所有温度的学校。老师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用心倾听学生心声,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每天的休息时间,各学科老师都会帮助个别学生讲解没听懂的问题,做到知识点“周周清”。每周的“名师示范课”“骨干教师开放课堂”,资深教师毫不吝啬地分享教学心得,青年教师则虚心求教,刻苦钻研。
初中一年级班主任杜润漫有着十余年教学经验,她向记者展示了学校特别定制的月末学情反馈表:“我们每个月都会对学生的月度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复盘,给家长反馈意见,家校合作,共同提高孩子的成绩和能力。”
家长们的真诚点赞
操场上的沸腾时刻。
本以为一天的采访在走出校园后即宣告结束,没想到,放学时分,记者又在校门前看到有趣的一幕:
此时,许多慕名前来的家长正在校门口做“背调”:“你是来参观的家长吗?”“你家孩子在这所学校读书吗?感觉咋样?”“这学校这么豪华,是私立学校吗?”……接孩子的学生家长们一边回答疑问,一边分享各自的真切感受,校门前掀起新一轮的互动高潮。
一年级学生姜东辰的妈妈说,去年孩子入学前,她也是如此做了一番精心调研。她告诉来访者们,优美的办学环境,被孩子称为“梦想中的学校”。入学半年多,孩子每天都兴高采烈地上学,对学习从没有抵触情绪,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
一年级学生王晟然的妈妈也有同样的感慨,“孩子以前很内向,不敢上台发言。经过一学期的锻炼,变得既勇敢又自信,还担任了班级升旗仪式主持人呢!每天回到家还会给上幼儿园的妹妹分享在学校发生的趣事。再过几年,我还要送我家‘老二’来英才。”
初一年级学生崔依彤家长表示,原本以为孩子升入初中,课业负担加重,孩子的学习压力会增大,情绪会有所变化,没想到,女儿完全没有因小升初产生丝毫倦怠,反而对校园生活充满向往。“孩子能在学校学到游泳、无人机等她感兴趣的课程,做到了该学习时全身心投入,该放松时彻底放松。从月考成绩看,目前稳中有升。”这位家长还回忆说,孩子之前因病请了两天假,她曾担心孩子返校后跟不上课程进度,孩子却信心满满地安慰妈妈:“你放心,这几天,我会成为老师的‘宠儿’。”正如女儿所料,返校后几天里,各科老师主动找到班里为孩子“开小灶”,补齐落下的课程。怕其他家长误会,她又连忙解释道:“在英才,每一个因事因病缺课的学生,都会享受到这种待遇。正因为老师们的全情投入,孩子们才把学习的压力转化为真正的喜欢。”
采访中,家长们还特别提到学校面向家长开设的直播课程“白桦林讲堂”。“一提到需要家长打卡的网络课,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是走形式、走过场。起初,我们也是这么认为的。当我们进入直播间和教学专家一番互动下来,才发现课程内容都是关于子女教育的满满‘干货’,很多问题都是我们亲身经历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打那以后,进入“白桦林讲堂”的家长们再也不是为了签到而打卡,而是事先定好闹钟等待开播,有的家长还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每一场家校共育沙龙,都会碰撞出新的火花……
记者离开时,校门前的家长互动还在继续。相信这座迅速崛起在营口大地上的崭新校园,未来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感动、惊喜与赞叹。
来源:角色贤愚